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材料》教学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分析了《建筑材料》课程的现状,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时、教师个人能力培养等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社会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
  1.前言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学生在学习完《建筑材料》后,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能力:一是基本的实验能力。包括水泥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砂石性能测定等;二是使用实验方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工作在施工的第一线或者是监理单位。只有将教学和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技术应用型的人才。
  2.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大,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数量就显得不足,同时也就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授课量也增大,在老师忙于应付上课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教学效果下降明显,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教材内容陈旧,主次不分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程造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现行教材绝大多数却仍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验实训严重不足。同时,现行的《建筑材料》教程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应用。主次不分,从而造成了重点不突出,应用性知识学习课时少。
  2.2 教学仪器设备更新速度慢
  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使用的仪器数量也成倍增加,是造成了实验仪器更新速度慢的主因。从而使得教学仪器落后于工程实际使用的仪器。对于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水泥细度测定仪等配置较少,教师只能做演示性实验或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实际操作,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由于授课教师忙于应付上课,无法抽出时间改进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对于《建筑材料》这门培养实验技能的课程,粉笔加黑板的板书新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4 实训课时少
  由于理论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讲授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从而造成了实训课时偏少。在实训中每种仪器学生只能使用一两次,只能学会仪器的初步使用,远远不能熟练使用,更谈不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
  3.改革内容
  针对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3.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上课时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板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播放图片等局限性。而多媒体是集中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渠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节省板书及绘图的时间用于上课,给教师留下了更大的发挥余地[2]。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可以很简单的演示各种仪器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或者是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容易犯错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实训课上讲解时操作看不清的局限性,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3]。
  3.2 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最主要的是要能熟练的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在工程中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筑材料》中相当多的理论知识和部分公式的推导要占用大量的课时,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几乎不会遇到。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改革。
  3.2.1 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根据知识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我们将《建筑材料》中的内容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第二,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一般性了解内容。
  3.2.2 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建筑材料》教材中部分内容在工程实际当中已经完全被抛弃,或者是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出,教材没有及时更新。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出校门就被淘汰。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删减。
  3.3 实训教学的改革
  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建筑材料》又是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实训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和对仪器的操作,才能具备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3.3.1 增加实习课时
  我们现在《建筑材料》实训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配合理论教学的8学时。此部分内容是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相关的仪器认识、使用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另外一部分是课程结束后,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主要是配合比的设计、塌落度的调整等实用性训练。
  3.3.2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一方面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发挥他们应有的效能。另一方面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成立《建筑材料》学会和兴趣小组,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和实训。
  3.4 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
  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学生。作为《建筑材料》的授课教师,除了对理论知识熟练于心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一个是要拥有实训教学所必须的专业技能水平,熟练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能正确规范的演示操作技术。二是要及时了解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掌握《建筑建筑》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教师具有上述两个能力。首先应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经常阅读专业期刊,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多鼓励老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深入施工第一线,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使教师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4]。
  4.结语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的改革过程,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专业发展方向、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更加合理和实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加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海年.《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06-108.
  [2]刘梦溪.高职建筑材料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9-71.
  [3]吴伟东,舒志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9(10):
  115-118.
  [4]李春红,秦怀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0):
  111-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