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与牛市相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黄湘源

  对于经历过1996年牛市的人来说,尽管与成功有约的未必能有几多,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股市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似乎都是对某一个预言的证实。按照《易经》,九六是大有之年。牛市从3月启动,到5月1日央行减息,这时的股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低。即使是领涨的绩优股板块,也不过从低价涨到了中价。大盘稍事休息便又上涨,在绩优股打开空间以后,沪市推出30指数,深市狂炒九七概念,特别是到了10月至12月中旬,低价股揭竿而起,推动大盘创出了新高,望眼欲穿的沪指1000点,被群起而攻的三线股一跃而过。
  时间不会从同一条河流淌过。今天我们回顾1996年,并不是指望股市重复历史,而是为了从历史的镜子中得到一些借鉴,1996年的行情,大体上可以说是一二三线股轮番上阵。绩优股固然不愧为股市的旗帜,起到了领涨的作用。但在1996年,它的表现似乎意犹未尽,所以到1997年上半年又尽情地发挥了一番。而低价股的革命远航,却使我国股市真的出现了彼得・林奇鼓吹的翻10倍的股票。业绩开始被看作一个动态的概念,崇尚成长性成为投资理念,这是1996年牛市留下的最有意义的启迪。
  1996年的牛市,反映出股市通常是由投资与投机两种力量构成,两者有时互相打架,有时又在一个锅里吃肉,而在牛市市道中,它们共同契合的热点往往更多一些,简单地去评论两者孰优孰劣,孰长孰短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人已经不致于机械地从字面上判断是非,而在当时,即使某些论述炒股道理的专著也还是把“投机经济学”的字样改成了“投资经济学”,好象谈论异性便会脸红的道学家似的。投机的事可以一遍一遍地实践,却羞于言辞,说不出口。
  其实,弄清投资与投机的辩证关系,对于股市中人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的股民,入市之初所听到的大概就是巴菲特的故事,买上几只股票捂数年,最后戏剧性地成为大富豪,可能是每个入市者都曾有过的梦想。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整体上也许没错,“亿安老太”可以算一个最新的例子,她的5000元集资款,一来二去成了1000股深锦兴和别的什么股票的原始股,一直到深锦兴摇身一变成为亿安科技,还真的时来运转成了百元股。有人算过帐,按照亿安科技曾经达到的最高价位,“亿安老太”至少有350万的身价,然而由于亿安科技没几天就从124元跌至70多元,“亿安老太”的身价也就在几天之内跌去了差不多150万。这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倘若“亿安老太”在124元价位出手,不是就可以保持更为完美的投资境界了吗?看来,“亿安老太”的身上固然反映出投资理念的光芒,而如果在必要时投机一下,也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减少150万的损失。
  1996年的牛市告诉我们,炒不如捂。短线炒作或许不失为调整市道的赢钱方略,但短炒炒不出牛市。在牛市市道,炒家不如藏家。炒家不过是当搬运工,左手来,右手去,财富总是过手而去;而藏家却是聚宝盆。在牛市中,凡是有升值潜力的股票,总得多捂几天,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投资价值,就像“亿安老太”那样,与成功约好不分手。
  但是,1996年的牛市也分明提醒人们,捂股也不能太傻冒,所谓投资并不等于简单的捂股。在任何一种市道里,都不可能经常出现每一种股票齐涨齐跌的情况,总是有的股票跑赢大市,有的却远远不如指数。即使是跑赢大市的股票,也有回落的时候,不妨来点投机心态,该出手时就出手。投机经济学之所以称得上一门学问,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股票的涨跌起落来赚钱的,用投机的眼光来看,与成功相约,并不是说一定要与某个股票白头偕老不分手。在一定意义上,如果硬要与一个股票共同走完它的寿命周期,那么,即使曾经与成功有约,到头来还是要与成功分手的。
  有人说,在牛市里随便抓几只股票养几天都能赚钱。这种现象并非没有可能,但是,靠一时的偶然因素赚钱决不是成功之道。牛市不是饲养场,不像养鸡养鸭养猪养牛那么简单,牛市即使称不上斗牛场,至少也像在生态环境中放养野生动物。牛圈里跑不出千里马,而习惯于定期宰杀禽畜的饲养员,也当不了斗牛士,骑不上大黑马。股市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从今年的行情来看,西部大开发、ST摘帽、重组扭亏、国企改革、网络概念等题材,无不体现了向增长投资的理念。只是市场注意力是不断变换的,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投资方式的选择应该随行就市,跟着注意力的方向转变,不能拘泥于投资、投机的简单概念。
  “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头”。如果一个1996年那样或者甚至还要更理想的牛市真的要来了,你怎样才能与成功相约?不妨问一问1996年,则无论有没有经历过1996年牛市的人,相信都会有所裨益。(编辑白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2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