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且看生态新郑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章萍

  位于黄河岸边的郑州,印象中经常黄土飞天,很难与绿城联系起来。今年9月份第二届中国绿博会将在这片土地上召开,让人很好奇,也让人对这片土地的绿化充满疑问。但是当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们惊呆了。疑问也随之消失了。
  这是一个被法桐树拥抱的城市,也许拥抱并不合适,因为不仅城市外,城市中的道路两旁也都是粗粗的法桐树,城市中大片的绿色广场绝对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起来的同事也不时说起,现在的郑州同他四年前来时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城市的绿化方面。
  目前,郑州市总人口有7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人。2008年、2009年两年,郑州市共完成新造林83万亩,林业生态村200个,林业生态乡镇6个,林业生态县(市、区)6个。全市的林业用地面积344.2万亩,有林地面积263.3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30.49%,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6%。如此高的绿化仅仅是郑州市生态建设中的一角。
  
  科学规划先行
  
  郑州位于黄河岸边,虽说水源丰富,但是它少雨、干旱、多风沙,成为影响郑州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郑州就取得了“绿城”的美誉,这里的绿色环境就享誉全国。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个“绿城”的形象遭到了破坏。近些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郑州市先后启动实施了风沙源治理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和农田林网化等重点造林绿化工程,使“绿城”面貌逐步得到恢复。
  2003年12月,郑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用十年时间,在郑州市周边营造百万亩森林,把郑州建设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力争使郑州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以城区为中心的2896.3平方公里区域内,到2013年新增森林面积100万亩。整个规划建设将投资37亿元,建设期限为10年。这是2004年12月17日经16位国家级专家评审论证通过的《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的内容,2005年6月22日规划获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全票通过,从此郑州的生态建设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规划的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一屏”是沿黄河建设绿色屏障,也是郑州森林生态城北部的景观屏,由黄河防浪林、黄河风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观光园和防护林、景观林组成。“二轴”是指以纵贯郑州南北的107国道和以横跨郑州东西的310国道为轴线,组织森林生态城“西抓水保东治沙,北筑屏障南造园”的建设格局。“三圈”是指以市区为核心,沿三条环城路营造三层森林生态防护圈。“四带”是指主要沿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营造四条“井”字形防护林带。“五组团”是在城市近郊西北、东北、西南、南部和东南部,建设五大核心森林组团。
  
  数字见证建设成果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郑州城市西南部尖岗、常庄水库周边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完成工程造林19万亩。在西北部邙岭,实施风沙源生态治理工程造林19.8万亩。在东南部沙区,完成以防风固沙为主要功能的生态防护林18.5万亩。在东北部,建设以湿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生态防护林8.2万亩。在南部,建设了12.8万亩的生态和绿色经济林园区。沿黄河大堤建起了一道宽1100米、长74公里的绿色屏障,以连霍、京珠、郑少洛等高速公路为重点,在干道两侧及其沿线,大力植树造林,绿化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及河流渠道790公里。
  郑州市的生态建设远不止这些,这里还实施了森林旅游和林业产业工程。现在郑州全市有各级森林公园2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11处,市级森林公园6处。以城区周边为重点,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森林生态城建设提供充足的良种壮苗。2003年以来,全市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10万亩。目前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量达到19.38万吨。
  实施黄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为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2006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2008年,国家批准黄河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几年间,百万市民见证了郑州的生态建设,见证了一座绿城的崛起。为了让郑州的绿化建设更上一层楼,也让更多的地方了解郑州的绿色崛起,2006年2月,郑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决定》,提出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奋斗,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近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2007年11月30日,全市欢腾,郑州成功摘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桂冠。
  
  创新绿化机制
  
  郑州市非常明白要抓好城市森林建设,首要的是要解决资金问题。于是,郑州市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投资13.3亿元。另一方面融资建设森林生态城。2006年,“郑州森威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对森林生态城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实行企业化管理。为加快建设步伐,郑州市决定在市财政投资的基础上,由公司2007年-2010年向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贷款8.7亿元支持森林生态城建设,市财政还本付息。三是吸引社会投资。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造林绿化,每年植树1000万株左右。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四荒”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转让项目开发权或经营权等措施,鼓励、支持和吸引社会资金参加项目建设。
  近几年,市政府还创新政策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区内参与森林生态城建设的农民,享受不低于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的优惠政策,同时分工程、区域制定了不同的造林补助标准。对通道绿化不同区段的占地分别给予每亩每年500―600元,连补5―10年的补助;对风沙源和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用地,每亩每年补助230―450元,连补8年;对封山育林连封4年,每亩给予100元补助;对新发展的苗木基地,连补3年,每亩补助500元。另外,郑州市认真落实树随地走,林权归已的政策,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
  引入竞争的造林机制使得造林的速度加快,大大增加了造林的面积。在北部邙岭、郑少高速、水库周边等重点生态林建设中,实施了招投标造林、工程专业队栽植,不但降低了造林成本,而且包栽包管,大大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在造林时机上,变春季造林为一年四季造林,坚持植苗造林、直播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一起上,加快了造林绿化速度,提高了森林生态城建设质量。
  “三分造七分管”的管护理念在郑州的造林中随处体现。“一块钱栽树,三块钱管护”,“明确责权利,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建立了造管并重的良性机制。对重点生态公益林,市林业局成立了“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区县(市)区也都建立专门的管护机构,乡(镇)也增加专职和兼职管护人员,形成机构健全、多措并举、上下齐动的管护网络。
  
  量化生态效果
  
  在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城建设的同时,郑州市通过建立定位、半定位观测站及季节性流动观测站,超前对整个森林生态城建设综合效益进行长期系统监测。据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完成的《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报告》显示,郑州森林生态城年度生态服务功能总货币值达122.394亿元。经国家、省、市有关专家论证,监测评价结果科学可信。此成果在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森林绿量测算和生态效益货币化计量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于科学指导森林生态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持续、客观、真实地反映郑州市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2008年12月,郑州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长达5年的生态效益监测评价合作协议,他们组织有关专家对郑州市森林生态城建设2008年度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评估。经过科学测算,结果显示2008年郑州市森林生态城已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其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计量总值达146.15亿元,比2007年增加23.76亿元,郑州森林生态城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价值达到每公顷124430.0元,远高于全省平均67657.6元的水平,和国内其它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比较接近。
  如今,在建设2896.3平方公里森林生态城的基础上,郑州市正着力提升全市7446.2平方公里的生态水平,打造“一核、二脉、三区、一网络、十大重点工程”的林业生态系统。既以郑州森林生态城为中心,依托两条大型绿脉、石质山生态区、黄土沟壑生态区、平原生态区、廊道网络体系,积极推进石质山区林业、黄土沟壑区林业、平原农区林业、城郊生态防护与养生林业、生态恢复区林业、湿地保护与建设工程、廊道网络林业、林业产业、森林游憩林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这些都将为郑州林业的发展加足马力。
  现在,有了树木的呵护,郑州市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地下水位明显升高,部分常年干涸的小溪也有了流水,生态的成果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5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