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迪达斯“去中国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琳

  一方面,声明“没有任何工厂将撤离中国的计划”;另一方面,新增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迹象已经显现。
  
  阿迪达斯财报显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刻,2008年前三季阿迪在亚洲市场的销售增长了16%,一举超过北美成为仅次-于欧洲的第二大市场。而在亚洲市场,中国举足轻重,对于阿迪达斯来说,中国正逐渐由制造工厂走向战略市场。
  
  中国制造内移
  
  7月28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纳对德国《经济周刊》表示,在中国,“由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报道称,海纳还解释说阿迪达斯“已经在印度开设了第一家工厂”,“像老挝、柬埔寨、越南这样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更好的选择。
  此后,8月8日,海纳在中国澄清:“阿迪达斯没有打算撤走中国任何一条生产线,反而会增加在中国的生产。”10月17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市场副总裁毕宝元也表示,阿迪达斯目前约有55%的产品在中国生产,“未来这一比例可能会有浮动,但变化不会太大。”
  据了解,目前阿迪在中国有264家代工厂,涉及员工总数达30万人。2007年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上采购了2.01亿双鞋,占其全球采购总量的49%;服装占总量的32%;配件占总量的65%。中国制造对阿迪达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阿迪达斯合作近30年台湾宝成集团发言人陈芳美也表示,宝成在大陆的产能还在增加,目前不会考虑减产,但新增生产线有一部分会投资到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同时也会考虑东南亚等地。
  海纳在澄清传闻时承认,阿迪在中国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日益增长的能源成本,严格的环境政策,不再有利的税收政策,技术工人的缺乏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坚挺。因此,“中国在全球总生产能力方面占的比例将会降低”,但是,“绝对数字一定是增长的”。
  
  新增产能渐进式转移
  
  东南亚制造要崛起并非易事。有业内人士透露,韩国位于青岛的一家阿迪代工厂曾搬至越南,但前不久也迁回了中国内蒙古。“阿迪想走,但现实情况又走不了。”
  对此,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表示,由于中国制鞋业是经过多年积累才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在生产技术、工人素质以及配套方面都远比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强,因此,很多在东南亚的代工厂效益远远比不上中国。“目前,代工厂在东南亚设厂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全球布局的需要,还有就是规避反倾销税。”然而,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最新预计,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的三年时间里,中国港台在大陆的制鞋业将有10%至15%的比例向东南亚等地扩张或转移。阿迪达斯的代工厂当然也包含其中。
  这并不是阿迪达斯面对的第一次工厂迁徙。其中,在1970年代的第一次转移中,阿迪的对手耐克反应迅速,而当时的阿迪迟迟未能做出应对,导致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因而被耐克抛在了身后。这一次,阿迪不再坐等形势变化。
  “百分百确证了的,我们刚刚跟阿迪开过电话会议。未来的制造基地会向东南亚转移,现在最起码是一些新增的产能会转移。”一位研究阿迪达斯的分析师透露。不过,业界分析,这样的转移在一两年之内还很难成气候,除非很紧急的情况,阿迪不可能很快把订单转移出去。这当中,中国的产能可能还会有所增加,“比如,它新增10%的产能,可能会给中国新增2%,东南亚新增8%。整个转移过程可能要持续8~10年的时间”。
  
  中国市场定位渐明
  
  逐渐褪掉制造工厂的光环,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阿迪达斯心中地位的下降。相反,“中国市场对于阿迪来说很重要,并且以后会越来越重要。”毕宝成表示。
  阿迪达斯11月6日公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虽然未透露中国市场的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对阿迪亚洲市场的增长贡献良多。“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10年能达到10亿欧元的规模,”海纳表示。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阿迪加大了中国市场的力度。“我们计划,到2008年年底将中国的店铺数增加到5900家,2010年增加到7200家。”海纳雄心勃勃。在阿迪达斯的眼里,中国战略市场的身份正渐渐清晰。
  
  摘自 《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日
  编辑 周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