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建国

  摘要: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与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极不相称.本文以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等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物流信息化的程度是作为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物流业。这些国家建立起了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了标准化、模块化的成熟的物流软件。物流信息化己发展到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信息,拟定物流方案且优化物流过程的阶段。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渗透,这些国家的物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物流业实现了连续、快速且准确的运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据中国仓储协会主持的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2005)显示,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意识比起以前有所增强,主要表现为物流企业的网站已广泛应用,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工具。企业拥有信息系统的比例已经接近80%。说明物流企业近年来信息化管理发展很快。此外没有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大部分企业也都有开发、外包或购买物流信息系统的打算。在物流企业信息的功能模块中,业务管理模块及查询功能模块拥有比例最大,都在在90%以上,这也是物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但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模块及市场分析模块占有比例不高,说明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拥有比例还较低,尚不具备将海量信息整合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各系统之间往往也是相互孤立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二、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活动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若干行业,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而我国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
  2.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
  目前,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不足三成,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到二成,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无从谈起。
  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确定交易、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六大核心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完整过程,但是,纵观当今中国相对成功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也仅仅只是完成了信息发布和网上议价两个过程,而针对生产、仓储、运输、支付等相关物流范畴的网络信息建设,却突显滞后。网上物流、传统物流和网上交易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4.管理理念落后
  从物流需求方来看,我国工商企业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先进理念运用很少;从供给方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及时化(JIT)、全面质量管理(TQM)、项目管理(PM)、技术作业的成本分析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的应用也是相当薄弱的,这种情况,表面上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的要求不高造成的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因而信息化水平不高,其实本质上由于物流行业整体素质不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造成的;其实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的要求不是不高,而是在现阶段,即使需求方提出要求,缺乏有效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也难以提供高效、及时、可靠、全面的物流服务。
  5.缺乏物流信息化人才
  现代物流作业过程环节多而复杂,物流信息量大,物流生产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又懂得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此外,人才流失过高,也是物流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很多物流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大大高于10%。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1.由有关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物流行业标准
  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可以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美国行业协会在物流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条形码、信息交换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使物流企业与客户、分包方、供应商更便于沟通和服务,物流软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创造物流信息化良好的应用环境,提高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是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所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它的作用将体现在以下方面:保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提高交货的可靠性;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支持、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服务托管等。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3.加强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物流企业的特点和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要求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扩展的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模型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配送算法的实现。以GIS、GPS、通信技术、WEB技术集成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有效集成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具体标准、协议的基础,有利于标准制定的统一性、系统性,它将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重视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目前,货主对物流的 “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作为客户的企业大力引人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这要求物流业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与不断进步的客户同步成长。②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2005)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对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不旺,而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费用昂贵,因此,可以考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或企业联盟等办法破解这一难题。
  4.信息化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工商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将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紧密结合,从企业战略、管理机制、业务流程、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切实地转变和整合。而物流的信息化首先是一个流程再造的过程。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必然伴随着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再造,不能局限在纯信息技术范围来研究。要解决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信息化的实施才能顺利推进。
  5.要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培养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
  人力资源是物流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高等院校要与物流企业相结合,培养跨物流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要根据需要,向高校提出 “订单培养“的教育需求,与高校共同培养既懂物流管理、又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开展内部培训,制定留才措施,使得人才获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可以高薪引进从海外学有所成的物流信息方面人才。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
  
  参考文献:
  [1]晋美华.物流企业整合模式探讨[J].物流研究,2005,(8):8-10.
  [2]郭 成.关于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05,(8):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