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成柱 宋 宁
摘要:就施工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从订单风险、低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全面履行合同的责任风险、工程结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提升企业经营层次的投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规避;风险损失
施工企业是建筑市场的主体,市场竞争中风险无处不在。施工企业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很好地规避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企业效益。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1.市场竞争激烈情况下的订单风险。虽然近几年因扩大内需,基建投资规模扩张对施工企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原有的地区及行业性保护被彻底打破,施工企业完全进入竞争市场。建筑市场的逐步开放将使得国内外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施工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施工任务作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2.盲目投标的失标损失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施工任务,不管自己是否有竞争力,施工是否能够保本,只要捕捉到招标信息就盲目组织人员投标,结果标未中,却造成了投标费用损失。
3.低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工程投标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的竞争。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在投标中,不考虑招标项目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高低等因素,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竞相压低报价。
4.签约时的合同风险。(1)采用非标准合同。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回避其应尽的义务,不采用标准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2)“阴阳合同”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有些业主除按招标文件签订“阳合同”,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外,私下与承包商再签订一份在施工活动中被双方认可的 “阴合同”,在内容上与原合同严重背离,形成了一份违法合同。
5.垫资施工风险。一些业主,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违法进行工程的发包和施工,导致施工企业非但未得到预付款,还得垫资施工。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成本支出。
6.合同履行风险。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依法经营、履约经营。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施工企业履约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问题有:(1)工期上,因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征地拆迁不到位、驻地群众干扰施工等,导致工期吃紧而影响总体工期目标。即使不是施工企业的责任,业主也会出示“黄牌”甚至“红牌”,使企业信誉受损。再有,业主随意压缩工期,而不支付赶工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成本支出增加。(2)在质量创优上,业主要求的质量档次越来越高,企业也把创信誉建立在出精品、名牌上,但在没有实行优质优价管理的情况下,使本来就“油水”不大的项目很难有更多的投入实现创优目标;甚至可能由于业主指定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而造成质量缺陷,施工企业将面临巨额的质量等级违约处罚。(3)索赔难度大。由于承包商在合同中相对处于劣势,再加上索赔意识淡漠,使得承包商应得的利益付之东流。
7.工程结算不及时的风险。工程完工后,对施工企业报送的结算清单,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利用施工单位不敢诉诸法律的心理,采取各种方式故意拖延结算时间,以达到长期拖欠的目的。同时,这种拖欠还将导致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的价款结算不能及时进行。而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为追偿施工企业拖欠的分包工程款和材料价款,根本不会顾及建设单位是否拖欠,而是一纸诉讼将施工企业推上被告席。结果施工企业不但工程没赚钱,反而要从企业里拿钱替建设单位赔付工程款,而且这种诉讼还危及企业的社会信誉。另外,工程款的长期拖欠使得施工企业形成坏账损失的风险增加。
二、施工企业规避风险的措施
1.准确定位,开拓市场。首先,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定位,确定目标市场。“是提升为工程总承包企业,还是向专、精、特、新的方向拓展发展空间”是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时首先要做出的决策。其次,实施科技兴企,形成专业优势并创造领先技术,促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再者,在经营方略上,要立足国内、瞄准国际,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2.理性思维,提高决策水平。企业在捕捉到招标信息后,首先,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进行决策,“招标工程工程量大于等于盈亏平衡点工程量”是投标的基本条件;其次,根据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劳动者技术水平与技能、机械设备能力、对以后投标机会的影响、竞争激烈程度、对项目的熟悉程度、交工条件、以往对此类工程的经验等因素后,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分值,当综合评分值大于等于事先设定最低可接受的分值时,才确定投标。
3.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增大企业利润空间。目前,随着我国造价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后,报价高低成为评标的主要依据。再加上我国建筑市场的无序竞争、“买方”市场,低价中标在短期内不会改观。所以要求建筑企业做好以下工作:(1)搞好企业定额编制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定额体系。企业定额应自成体系,分为报价用企业定额(对应于原预算定额)和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用企业定额(对应于原施工定额)。(2)加强施工图预算管理,做到有依据降价;(3)开工前做好施工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4.加强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管理,降低额外费用支出。正确认识成本、工期、质量三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质量和工期优化。片面强调质量、工期,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当业主要求提高质量时,要体现优质优价原则,适当提高报价。业主要求加快进度时,要求追加赶工费用。
5.诚信为本,培育风险保障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要求业主提供支付担保和分包商提供履约担保,依靠信用保证体系来确保合同全面履行。借鉴partnering模式,建立总分包之间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并用partnering协议统一总分包之间的共同目标,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有效预防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6.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的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合同履行时导致了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风险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同时,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7.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增创预算收入。我国工程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实施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要树立“索赔是合同双方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对立;是合同履行过程中正常事件”的理念,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应得利益;索赔不仅有利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盈利能力。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崇禄,董红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系列文本应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78-279.
[2]董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89-290.
[3]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5-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