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丽娟 王晓明
摘要: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实施心理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心理拓展训练进入高校将有利于推动传统体育教育改革,对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拓展;高校;体育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必须开发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心理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仅仅依靠思想工作和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能源。而心理拓展训练却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心理拓展训练含义
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设置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为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培训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心理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理论是由德国的哈恩博士创建于二战前,最初限于海上训练,训练海员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心理拓展训练计划由美国人皮赫(J.Pich)创立于1971年,是“心理拓展训练的学校版”,正如《Outward Bound USA》书中叙述的:“从心理拓展训练活动派生出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大纲有好几个,但是没有一例能比心理拓展训练计划更能在学校的学生指导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随后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拓展训练包括室内情景训练、户外场地、野外和水上等项目。水上项目包括游泳、潜水、跳水、扎筏、划艇、龙舟等;野外项目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长途跋涉、野外定向、伞冀滑翔、野外生存等;场地项目包括信任棒、高空单扛、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断桥、沼泽、绳网以及各种个人和团体组合项目等;室内情景训练包括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领导能力等管理素质培养的专题训练项目。[1]
二、高校体育改革与心理拓展训练
1.现行体育课程的弊端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制约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背景,传统的体育课程在其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铭刻着当时时代的特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许多方面已不符合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和完整;第二,过分追求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第三,忽视内容、手段、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学生不知道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增进健康;第五,课程与教材内容过时、滞后现象严重。时代发展给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精神、理念和时代使命。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倡导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合一的健康观;其次,贯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养成兴趣为关键的终身体育意识;再次,以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为新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地进行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2.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
心理拓展训练是为解决参训者的心理问题而设定的各种练习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及双人项目,沟通项目、破冰项目、团队协作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达到相互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迁移,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的能力。
3.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
心理拓展训练是从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这是为了突出行为的要素,而信赖关系、挑战或共同感受等则是体验感情的方法;目标设定或解决问题是认识的方法。心理拓展训练就是要让参训者在各种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体验和感悟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体育教学加入心理拓展训练内容的意义
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体验可以开启我们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即体验式培训或拓展训练)的实质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一系列为学生特别设计的活动,在充分亲近自然的情景下,让学生个体、小组、团队亲自动手、计划、合作来解决问题,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活动的内容丰富刺激,学生在压力下挑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活动的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想象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讲究的是“先行后知”。[2]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的拓展训练课与专门拓展训练机构有所不同,在设计训练方案时,应该主要借鉴拓展训练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一些好的培训项目,但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拓展机构的常规课程模式。依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及校园地理特色,根据心理拓展训练的要求与内容,把一些心理拓展课程与体育课程交叉渗透以及在体育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课程形式进行推广,如将拓展训练中的游戏、跳水、攀岩、高架绳网、障碍跑、跳跃等项目移植到体育课教学中,既可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也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东京大学柴田义松教授说:“学校不是知识的配给所。学校的首要课题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是赐予的,而是学生自己掌握的。促进发展的教学不是教授现成的真理的教学,而是探究真理的教学”。学生通过个体的参与,努力练习,发现自己有许多的潜能可以挖掘,发现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同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呵护;通过项目的计划创新和组织创新,不仅提高了与他人的互动交际能力,也提高了管理、策划等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心理拓展训练促进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是显然的。
拓展训练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让你从这样的情景中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人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尽管体育教育也有培养拚搏上进团结协作的功能,但与拓展训练比较,对人的心理影响强度较弱。用拓展训练的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必将受到重视,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大,也符合当前健康目标的要求,即身体、心理与适应能力全面地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是对传统体育课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结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特点进行拓展训练活动,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等.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8-80.
[2]唐建倦等.心理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价值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121-123.
[3]张卫军.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心理拓展训练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98-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4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