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职工的人格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舒建华 王 香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德以及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就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的大学生们,高校广大教职工是否具备人格魅力?如何去体现人格魅力?这是我们高等院校包括教师、行政管理者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必须具备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人格包含着个人的心情胸怀和德行修养;从实践上讲,就是人的“为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高校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应该是心理素质与道德人格的汇合,充分体现在教书、管理、服务等育人活动上。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是任何其他东西包括制度、奖励、教科书等无法替代的。
1、教职工应当具备的人格魅力。高校教职工必须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良好的人格魅力:一是从言论行为方面要求。言论和行为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品质的集中体现。高校教职工在言论上不仅要和谐优美,而且要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传的话不传,更不能在学生面前发牢骚讲怪话。在行为上要时时刻刻高标准严要求,不该做的事不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二是要从爱护学生方面要求。教职工天天都在为学生服务,每个教职工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大学生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于正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比较欠缺,更需要教职工去引导。教职工如果能做到及时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向广大学生倾注爱心,无论是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都细心去关照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就如同在家里一样的感觉,这就是教职工真正爱护学生的体现。三是要从仪态形象方面要求。教职工的言谈举止、仪态形象在课堂上、在办公室、在校园的公共场所表现的优劣,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也就是说,教职工的仪表和形象如衣着打扮要得体大方,举止优雅、仪态和蔼,在学生面前要始终保持着一种文明、庄重的精神状态,时刻给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印象。
2、教职工的人格魅力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催化剂。教职工如果在关爱学生、仪态形象和言论行为上体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就会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可敬可亲。教职工的人格魅力的表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营造优越的学习生活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学生的诱导,甚至胜过课堂教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教师去调动,不少学生也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到大学后,有一种攀比心态或是自卑心态。他们正处于这学与不学的十字路口上,如果及时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有广大教职工的良好人格魅力的感化,这些徘徊不定的学生就完全有可能继续发挥自己在高中阶段的潜在能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继续朝着大学生应该奋斗的目标努力。
3、教职工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原动力。大学生年轻有为,模仿能力特别强,也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在大学校园里,他们的目光往往总是盯着教职工:一是观察教职工整体素质高不高;二是观察教职工师德形象好不好;三是观察教职工知识水平多不多;四是观察教职工的人格魅力美不美。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观察,就可以对教职工特别是教师言谈举止等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他们也就能够给自己向教职工学什么和怎么学进行定位。那么,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应从那些方面去推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呢?一是教职工要用宽恕者的心态热情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学校不管有什么挫折或者是有什么不良行为,教职工一定要以宽恕之心包容之心来教育学生。学生是受教育者,教职工对待学生一定要严中有度、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不能因为某个学生不听话或学习成绩不好,就存心对学生有偏见。而是要满怀信心期待学生的转变与进步,更应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照学生。二是教职工要用良好的品行和丰富的知识去教育辅导学生。用优良的师德品行引导学生,用渊博知识感悟学生,这是教职工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和道德准则。现在的大学生最容易崇拜的人是老师,最容易接受的是老师的评价和指导,他们往往把老师看成是自己心目中追求知识和教养的坐标。这样,教职工的人格魅力这个教育力量就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响。三是教职工要用鼓励、愉快、善待的方式对待学生。教职工不仅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交谈,诚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教职工讲要热情对待学生,要用真心去爱护学生,这不是优美的词句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靠广大教职工的真情实感,靠教职工的具体行动才能产生出效果。 “是泥土,就能成砖瓦,是铁矿,就能成钢铁,是金子,就能放光彩”。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要对学生多鼓励,帮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自身的人格,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面对社会?因此,可以说,学生人格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都同样离不开教职工的人格魅力这个重要的教育力量。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