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崇保

  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利用好资金,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人才。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作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事业独立法人,依法多渠道、多方位的筹措办学资金,复杂的高校经济分配政策,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等已从各个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收入管理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所需经费已从国家统一拨入的方式,改为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其财务管理的任务也随之有了很大变化。在国家颁布的《高校财务制度》第四条中有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以此解决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问题”。因此,除去国家仍是教育投入的主要力量,财政投入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外,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向校办产业投资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各方捐资助学收益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也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
  2、预算管理分析。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安排年度财务收支的计划文件和执行依据,且涉及到高校经费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但一些高校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故预算常会失控。虽然在编制预算时,不是赤字预算,但从执行结果来看,往往成为赤字预算。在支出预算编制方面,如何优化支出结构,支出定额是否科学,能否对预算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也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主管部门要求高校上报的预算并不包括高校融资一块,而事实上大部分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同时为顺利通过教育部的教学合格评估或水平评估已经在向银行贷款,负债办学,所以高校上报的预算与高校实际资金运行有很大差异,导致目前高校预算和会计核算决算之间有很大差别。
  3、资产管理分析。目前资产管理在一些高校是一个薄弱环节,如“资产”意识薄弱,往往仅重视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资管理,甚至只是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而忽略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高校固定资产没有科学客观的考核指标,对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缺乏硬性指标,使用与监督脱节。加之有些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高校固定资产流动性差,高校各部门苦乐不均,甚至出现在高校办学经费特别是公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利用率却很低的怪现象。此外,由于高校固定资产在国家现行财经制度中被视为非经营性资产,加之高校预算会计制度的实际要求,高校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和投资者的需要。
  4、高校后勤社会化分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素质的决定》提出了“加大学校后勤改革的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成立高校后勤实体”。但在一些高校,学校与后勤实体“父子”关系不断,算帐不清,没有建立科学的、规范的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算帐”制度,没有在校园内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竞争,造成了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形式上分离,本质上末分离的局面,甚至在一些高校后勤剥离以后,负担反而比原来更重,违背了高校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本意。
  
  高校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1、转变筹资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由于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经费已成为束缚高校发展的瓶颈,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成为高校稳定运行和改革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高校应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多方面拓展办学模式,实施品牌专业、品牌学科、品牌大学孵化战略。在办学层次、科研水平和知识更新方面发挥优势,多种形式办学,筹集资金,既有助于加快高校现有资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又可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学校发展模式。其次可利用基础设施项目的BOT方式筹资,BOT方式是国际上通行的,对基础设施计划工程项目的“建设――经营――移交”合作方式,即对基础工程项目实施投资中标,中标的投资者承担建设资金,建成后投资方按合同获得一定年限的经营收益权,经营期满后再把工程设施交回招标建设方。第三,高校还可利用自身信用,把信用变成资金。作为国有高等学校,在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好的信誉,如何利用发挥好高校的信誉优势,应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关注点之一。笔者认为高校财务工作者可借鉴企业商业汇票这一模式,及时承付自己承诺的付款期限,这样也可以为高校节约融资成本。第四,利用外资,现在高校已走出校门,与国内外一些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的意向,那么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形式吸引外资,为自己筹措资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第五,利用市场机制和闲散资金,来发展自己,在校园内为学生办理校园一卡通,学生卡上节余资金可成为高校融通无息资金来源。第六,采取鼓励个人和社会捐资等方式筹资。
  2、创新高校资产管理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资产所包含的内容将更加广泛,特别是在高校知识性资产的管理上,其内容将超出现行的无形资产的基本范畴。在资产计价方面,物价变动会计信息的披露比以往更重要,高校资产计价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固定资产不提折旧高校财务报表的资产总量已成为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高校资产物价变动信息乃至影响整个资产总量变动情况的披露显得尤为重要,以满足高校管理层和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高校的资产管理还可走出校门,利用一些已不能适应教学、科研需要,但对社会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向社会进行资产租赁、拍卖或进行联营,发挥资产的最大的使用效益,盘活高校内部闲置资产。
  3、改革高校预算管理模式。高校预算管理应确立“以学校战略为基础”的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高校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应将预算的编制过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笔者以为,高校的预算管理思路应是抓大放小,大的方面对于关系到师生基本生活需求的诸如人员工资、奖学金、学生助学金、困难补助和教职工公共福利等方面,关系到学院整体规划诸如基建项目、大型设备购置、大型修缮费用应有专门较细致的预算,而对其它方面如办公费、业务费、零星维修费、水电费、交通费、教职工奖金等可切块给各部门,让各个部门在切块范围内,根据各部门年度计划做自己的小预算,这样即可将学院经费管理部门什么都管,但不一定都能管好的事情下放到部门,但实行这一预算思路要有充分可靠的前期预算资料和科学的支出定额。特别要有诸如奖惩方面的配套措施。教职工的奖酬金在经费切块范围内,要与所在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工作业绩挂钩。
   4、改革高校会计处理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广泛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由于Internet的普及与发展,交互式Web的出现和应用,使得传统财务软件已不适应网络经济。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使得高校办学走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已成为高校在网络时代的办学方式,高校办学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高校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计算的活动,新的高校系统开始出现如网上高校,网际高校,虚拟高校。这就使高校财务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实现高校财务与高校办学业务上的协同,实现预算控制,远程报表,远程报帐,远程查帐,网上采购,网上支付,财务信息查询等。
   5、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要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就要改变观念,注重财会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其在会计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需要改进的内容。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 职业判断能力。高校一些会计事项有多个会计政策可供选择,有多个会计原则权衡,这就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需要财务人员分析判断做出选择。第二,知识更新能力。财会人员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应充实知识的内涵,尤其充实金融、法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第三,沟通协调能力。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利益主体多元化,财会人员必须善于针对不同利益主体,采用不同沟通、协调技巧,为高校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第四,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要有时代特征,要把国内外通行的“以人为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意识,落实到财会人员工作中去,并恪守职业道德,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6、加强后勤经费管理,改变后勤社会化流于形式的现象。长期以来,一些高校的后勤各单位各自在银行开立帐户,涉及银行多家,帐户分散,难以监督管理。各高校应将学院(校)内部所有非独立法人单位的在多家银行的开户联网,同时,规范后勤会计报表的编制,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便院校对后勤实行有效的监督,使后勤社会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务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