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校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志安

  摘要:能力本位观教学思路,是财经类院校未来发展方向,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实践教学突破口和努力重点,是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的创新,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途径。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认为实践教学体系应突出能力本位,在教学中既努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着力提高学生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各种素质。为了营造真实的育人环境,实践教学只有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联系区域经济,才能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育 产学研合作 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9-03
  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然而,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就业和职业训练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本上仅仅是通过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训练和技能培养。由此导致了很多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同产学研结合得很不够,而这种现象在文科类高校或文科类专业尤为突出。事实上,从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来看,校外实践教学必须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必须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而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如何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其中基于能力本位观是关键。由此,本文将以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文科类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能力本位观,并以此创新文科类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一、能力本位观是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1.能力本位教育内涵。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经20世纪60―80年代的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那么何谓“能力本位”呢?所谓能力本位是指在设置培养人才目标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一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挖掘。而“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四个方面:与本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与反馈。四个方面均达到才构成了一种“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构成了“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最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能力本位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二是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综合能力提高。
  2.能力本位观是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校外实践教学作为校内教学的延伸,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校内学习的效果,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也就是说校外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有组织的、有教育目的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和社会环境中,自主行动、自由体验,把课堂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无论从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的性质,还是从高等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的目的来看,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本质就是一个如何促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的转变过程。而能力本位观的核心就在于是一种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价值观。由此不难看出,树立能力本位观是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产学研合作在校外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表现,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产学研合作指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合作使技术创新实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创新效率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而校外实践教学恰好是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来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提升校外实践教学效果。
  1.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学生校外最重要的实践课堂。财经类院校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校外企业,很难得到实践锻炼机会,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特别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尤其重要。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习企业经营技能,了解企业需要的职业知识,为学生提前树立大学学生的目标,有助于减轻学生对未来就业和工作的恐惧,有助于学生提升课堂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学习专门知识,起到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
  2.产学研合作是架起高校与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毕业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要为企业服务,在激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为自身服务的企业增添实力。企业是人才最大需求者,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人才的差异、人才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未来命运。一直以来,企业与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与企业,很少有直接的沟通联系,而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为高校与企业提供沟通的桥梁,拉起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序幕,以企业需求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校理论知识改善企业知识结构、员工素质,实现双方的相互促进、互相发展。
  3.产学研合作是提升高校教师校外教学水平的关键途径。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来,躲在象牙塔内的高校精英们,很少接触企业,特别是财经类院校教师,更是“一心做我理论研究,不管企业需求之事”,形成了高校教学和研究同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严重阻碍了教师自身发展,严重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几乎很少有财经院校教师,同时兼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产学研合作,为高校教师敲响了警钟,增强了高校教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高校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校外实践教学水平改善。
  三、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财经类院校的短板,很少有财经类院校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反而很多学校自身的理论课程都无法很好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也相当不明确,所以大都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以书本理论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很少顾及,并存在诸多严重的缺陷和问题。
  1.财经类院校对校外实践教学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通过对中国诸多财经类院校的调查,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高校的宗旨不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而是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高校领导和高校教师,很少实带学生从事实践活动,高校课程设计和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反应出高校实践教学观念淡薄,从未将之列为教学的任务要求和重点内容。认识上的缺乏,思想观念的滞后,严重阻碍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2.财经类院校普遍存在对校外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现象。纵观国内各财经类高校,如火如荼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美丽的校园、一栋栋宏伟的校舍,形成了学校很豪华、教学硬件很厚实,而包括实践教学的软件很落后,学生只能看着如花的校园,感叹知识的贫乏,理论的枯燥无味。这,鲜明的反映了,财经类高校对校外实践教学投入的严重不足,美丽的校园产生不了知识,而只有过硬的教学软件、切合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建设,才是学生真正需求的财富。
  3.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财经类院校也有搞实践教学的,但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实践教学教师,很多并非专业课老师,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值得商榷,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更值得探讨,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督察工作也值得玩味。诸多的因素,构成了高校对实践教学目标的模糊,单一乏味的实践教学方式,更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噩梦。
  4.财经类院校师资结构单一,懂企业实践管理知识的教师太少。财经类院校教师,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教学自身很少出自于企业,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纯学术性的教师出身,制约了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管理类专业为例,很少有教师真正在企业当过管理人员,甚至有的教师连当个班主任,管理区区一班40多名学生,都存在严重问题。实践知识教师人才的匮乏,是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的一大顽疾,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
  5.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大都流于形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然而,从现有的基地建设情况来看,目前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数量偏少,而且大都流于形式。主要变现为:一方面,即使校外企业同学校鉴定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同,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对他们用途不大,甚至是麻烦时,校外企业的积极性就好大大降低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有限的影响,从而导致很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无法建设和维持,学生也没有能力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必然产生财经类院校校外实践教学成效甚微。
  四、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校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目前财经类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探索财经类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新模式。高校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地方,改善学生职业能力还得以高校为突破口,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建设。
  1.转变观念,树立能力本位观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发展,树立以能力本位为观点的教学思路,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内对管理类人才能力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确立能力教育为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应该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从职业化视角分析人手,改变财经类院校,包括管理类专业在内的大部分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强高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确立以能力本位观为主的教学培养计划,形成由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认识水平提高,做到高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以能力提高为任务的全新教育氛围。
  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本位观为办学理念,要求各高校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性”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组织教师与用人单位交流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以社会需求定课程体系,实施以能力提高为主的教学改革。
  3.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营造实践教学氛围。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高等教育学校,普遍存在重校园建设,轻实践教学建设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联合地区性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与实践基地。一方面,有学校投入建设实践教学场所,购买实践设备和器材;另一方面,容许学生在创业基地中,从事大学生创业工作,对于好的项目,学校予以大力支持,甚至可以通过企业赞助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热潮。通过完全不同课堂环境的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营造接近社会的实践氛围。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推进与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严格考察考核实践教学,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要转变宽松管理的思想,形成严格严明的考核机制,确保实践教学教师能认真备课、组织实践过程、学生认真参与实践过程。杜绝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间合作,构建双向培养计划,即组织优秀教师和学生进企业参加工作,学习企业管理经验,以实际企业为载体,做好练兵工作;企业组织优秀员工进高校,参加理论学习以及安排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与企业管理人才零距离接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也锻炼了员工的技能,起到双赢的良好作用。
  5.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推进职业技能考核工作。高等财经类院校,应该学习很多专科类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经验,从大一开始规划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比如每一学期确立一个学习主题,教师按这一主题安排教学活动,学生按这一主题安排学生工作,随着年级的增长,更新主题目标,一步步实现学生向社会的靠拢。可以把大一规划为,小事做起、和谐相处;大二规划为,学习创新、培养魅力;大三规划为,创业创建、展现才华;大四规划为,真情留校,踏向社会。以每学年明确的目标,改变以往学生读大学无志向、无规划的风气,逐步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思想,以此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此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证书的考核,推进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6.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模式,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效率。不难看出,经费缺乏以及学院经费管理缺乏自主权,是制约校外实践基地使用效果不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打破现有的经费管理体制,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模式。这里最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创新高等学校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筹集方式,必须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二是必须放开二级学院对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这是因为校外实践教学从实施主体来看,主要是由高校的二级教学单位进行,如果他们没有经费使用自主权,那么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积极性去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因此,这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大锋.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J].广州化工,2010,(8).
  [2]陈晨,刘在云,周晓璐.应用型大学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梁殉,周兴,郑子云.“三真一模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4]祝瑞花,等.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5).
  [5]张玲玲,嵇小怡,倪小敏.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综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4).
  [6]姚建华,朱晓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高教研究,2008,(2).
  
  [责任编辑 魏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