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整合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洪佳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很多的外语类院校都设置了一些非语言学科,并且在非语言专业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外语类院校有着丰富的语言学习的资源。外语类院校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促进双语教学,做到“把语做强,把外做大”是研究目标。通过对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外语类院校的优势分析,提出外语类院校的双语教学应该和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资源整合。对外语类院校在进行非语言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其优势的外语资源,发展“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语类院校 双语教学 大学英语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312-02
  一、外语类院校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外语类院校是指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要学科,以外语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外语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的统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多数外语类院校只设有语言学科,没有非语言学科。外语类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的外语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是在外交、外事、新闻、经贸等领域工作。改革开放后,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外语类院校这种单学科性质的学科结构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很多的外语类院校都调整了自己的学科结构,在已有的语言学科的基础上,设立了一些非语言学科。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型高等院校。但与其他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外语类院校的非语言学科设立的时间一般都比较晚,无论是专业设置、师资还是学生就业方面,都没有竞争优势。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外语类院校大都利用自身的优势的语言资源来带动非语言专业的发展,在非语言专业的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争取“把语做强,把外做大”,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双语教学对于外语类院校的非语言学科的学科发展,提高非语言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它起源于1960年加拿大一个计划案。但不久之后,这个计划就跨越了国界。双语教学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主要是指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和汉语。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通常是指作为母语的汉语,与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交替进行教学的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指的是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教学。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教学的模式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挑选的;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跨文化交流的素质。
  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公共英语能力较强的范围是开展双语教学最好的舞台。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词汇、表达能力、阅读技能、写作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个语言基础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据顾立志先生做过的调查表明,学生四六级成绩越好,越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教育部及其有关专家也指出大学英语应直接服务于双语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应学会查阅科技资料,能阅读专业论文,跟得上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反过来可以促进公共英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至少在时间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更多的时间。很多的学生都反映在双语教学结束后,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了。三、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整合
  (一)在教学目标方面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语言工具论”这样的观点,即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而双语教学的学习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程度的提高,也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双语教学需要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同时配合。公共英语能力越强,专业知识越到位,双语教学就越容易实施和实践。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基础英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也就是一个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都已经接受了三年小学,六年中学,一共九年的基础英语教育,而且报考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对英语感兴趣,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所以外语类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就已很高。对他们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时不应仅仅以提高语言技能为目的,而是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扩大知识面为主要目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为自己所授课的院系的学生提供一些与该学科相关的英文听力及阅读材料。
  (二)在师资方面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师不仅要对所教课程有很好的专业理解能力,而且还应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而目前中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是单纯学外语语言的外语老师或是没有受过专门外语训练的专业老师。教外语的老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课老师具备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能力不全面,口语、听力、写作能力差。双语师资的素质严重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进展。外语类院校有一大批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他们拥有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努力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对推动外语类院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外语类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双语教学师资培训专项基金,对双语教师进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国际化资源,与国外高等院校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采用短期国际交流或联合培养的方式,将教师输送到国外院校,进行为期几个月甚至是一到两年的访问和学习;或者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比如减免教学任务等,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去攻读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或已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的“双硕士”或“双博士”学位。
  (三)在教学资源方面
  外语类院校有着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设备方面,外语类院校拥有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在教学环境方面,外语类院校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英文参考书以及英文视频资源。但外语类院校的外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语音室及其设备利用率不高,语音室仅向语言类课程开放,大部分的双语课程都只在一般教室进行。外语类院校图书馆的藏书以英文工具书,比如语法、句型方面的书籍为主,而与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有关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英文参考资料却很少。外语类院校应立足本校已拥有的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降低教育成本,使得所构建的双语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可行。
  (四)在英语学习环境方面
  英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功效。外语类院校有着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人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都能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外语类院校应充分利用这种英语学习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促进双语教学,比如在法学专业中开展模拟法庭,在国际政治专业中开展模拟联合国,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做到扩充知识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并举,从而打破以往的双语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行单一的课堂讲授这种授课方式。
  外语类院校在学科发展中为了突出自身的语言优势,普遍确立了“专业+外语”的特色办学模式,在很多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外语类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外语类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可供学生使用的英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一批英语能力过硬的英语教师。外语类院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规划和决策时应充分利用其外语资源,协调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他们之间的衔接性,打破过去孤立的和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有意识地将公共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联系起来,争取把“语”做强,把“外”做大,从而培养更多合格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外语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谭华容,谭晓明.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现状和改革[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3]何宏莲.法律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联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陈肖慧,沈峰满.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王海华.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衔接的问题[J].外语界,2003,(1).
  [6]吴伟平,梁乾英.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融合――基于江西农业大学的个案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焦峪平.涉外型院校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