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阳,薄晓旭
摘要: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主要由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部分构成。通过对重庆市38类工业企业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各工业行业竞争力进行排序后得出结论:重庆市目前的工业产业的竞争优势仍主要体现在重工业方面;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工业产业;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53-03
一、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区域产业竞争力表现在诸多方面,既包括现实的竞争力如产业产值总量、市场占有率、资源配置效率等,也包括潜在的竞争力如资产利用情况、就业人数等,同时,区域产业竞争力还受外部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潜在竞争力指标和环境竞争力指标。其中前两者属于产业内部竞争力指标,后者属于产业外部竞争力指标。
1.现实竞争力指标。区域产业现实竞争力代表产业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层面的显性指标集,对区域产业现实竞争力的衡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总量竞争力。总量竞争力是区域产业中最直接的竞争力。指标越大,则说明该区域的经济实力越强。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及必要性,在实际应用中,采用3个指标,即工业总产值(X1)、工业增加值(X2)、固定资产净值(X3)。(2)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是区域产业最现实的竞争力。市场竞争力越强,就越能影响市场及竞争对手,对市场的支配程度就越大。因而市场竞争力是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反映着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同样考虑到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及必要性,采用两个指标,即产品销售率(X4)、销售利润率(X5)。(3)资源配置力。资源配置力是指区域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生产活动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率的能力。资源配置力越强,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区域所能争取和控制的各种经济资源,来提高该区域产业的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目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X6)和成本费用利润率(X7)来衡量地区工业资源配置力。
2.潜在竞争力指标。区域产业潜在竞争力代表一个时间点产业内部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影响产业潜在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产利用力和产业社会竞争力。(1)资产利用力。资产利用力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使用情况,采用总资产贡献率(X8)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X9)来衡量。(2)产业社会竞争力。产业社会竞争力是产业在对社会作出的贡献、造成的影响方面表现出的竞争力。表面看产业社会竞争力对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并不大,但增强产业社会竞争力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将为产业发展提供越发优越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产业社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用就业人数(X10)和利税总额(X11)来反映地区产业社会竞争力。
综上所述,区域产业竞争力主要由区域产业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两种因素决定。这两种因素既是形成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二、产业竞争力实证部分
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对2009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38个行业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根据模型的构建需要,利用《重庆市经济统计年鉴2010》计算各指标的相应数据,可得到评价重庆市38个行业产业竞争力的11个指标。在正式进入分析之前,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1.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该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巴特莱特球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68,并且P(0.000)<0.05,说明该指标体系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了4个主成分,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结果显示分别为F1、F2、F3和F4。公因子F1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净值、就业人数、利税总额等反映总量的指标所占权重较大,称为产业规模因子;公因子F2在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方面作用突出,称为生产率因子;公因子F3在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两项指标的权重较高,称为资产利用因子;公因子F4在产品销售率用率影响突出,称为市场因子;这4个公因子可以代替评价产业竞争力的11项指标,基本反映评价的85.77%。
2.模型的建立,因子得分模型。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建立因子的得分模型。分别为:
F1=0.963X1+0.969X2+0.718X3-0.092X4-0.266X5-0.196X6-0.305X7-0.295X8-0.183X9+0.942X10+0.940X11F2=0.146X1+0.189X2-0.082X3-0.108X4+0.820X5+0.414X6+ 0.916X7+0.558X8-0.473X9+0.154X10+0.253X11F3=0.110X1+0.131X2+0.021X3-0.107X4-0.399X5+0.733X6- 0.156X7+0.685X8+0.587X9-0.002X10+0.047X11F4= -0.006X1+0.021X2+0.112X3+0.978X4+0.025X5+0.136X6+0.021X7+0.017X8+0.003X9+0.029X10+0.015X11
根据因子得分模型代入各指标对应数据计算得因子得分矩阵。并通过因子得分矩阵计算出各行业综合得分。
行业综合得分= w1F1+w2F2+w3F3+w4F4
可得:w1==0.475252
w2 ==0.252464
w3 ==0.16725
w4==0.105034
则,行业综合得分=0.475252F1+0.252464F2+0.16725F3+
0.105034F4
根据该模型代入各行业因子得分可以计算出各行业的综合得分分别为:
表1行业综合得分与排名
三、结论分析与评价
由上页表1可以看出,竞争力排名前五位的行业依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名后五位的行业依次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处于第二十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第二十七位。 因此,从所选择行业产业竞争力的内部结构来看,重庆市2009年工业行业竞争力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重工业行业。在前五位的行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全部属于重工业部门。位于第六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第七名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然属于重工业部门。这与重庆市传统的重工业优势是相符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企业目前的优势仍然集中在重工业。
2.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明显。汽车制造业和摩托车制造业是重庆市传统的支柱产业。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位居第一,且其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与重庆市在汽车制造和摩托车制造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相符的。重庆市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拥有全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厂长安集团,相关摩托车、汽车制造的关联产业相当完善。这一切因素的集合形成了重庆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突出优势。
3.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从产业技术层次来看,重庆市的竞争优势产业大多是技术层次不高的传统技术型产业或者资源型产业,而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煤炭深加工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其竞争力还比较弱小。这说明,重庆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仍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产业带动力也不强,尚难在工业增长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经济统计年鉴2010[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