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俱乐部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锦明
摘要:专业俱乐部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可形成多元化专业氛围,更有利于实训基地建设。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建立高质量、高效率、高技能、低成本、竞赛型实训基地,可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实现。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39-02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职业特色,针对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避免空洞地讲解。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旨在发掘学生兴趣,发挥自身特长,以俱乐部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注重实践,使学生扎实掌握职业技能。而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训场所,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是专业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关键。因此,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更新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办学条件、体现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一、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
俱乐部教学模式起源于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采用分层分流教学,开设的专业俱乐部既遵循教学规律,又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愿选择和参加一种或多种俱乐部教学活动。
1.有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俱乐部教学模式首先是面向学生的扬长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俱乐部。各俱乐部以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过程中,可以直接到企业学习锻炼,真实地处理技术、经济、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俱乐部教学模式针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中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组织活动与实践能力,进而形成和加深终身学习和科学研究问题的观念。
2.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专业氛围
为形成高层次、多元化的专业学习氛围,可开设多个专业俱乐部,例如电子商务创业俱乐部、软件开发俱乐部、网络俱乐部、多媒体技术俱乐部、自动化俱乐部、数控技术俱乐部及印刷技术俱乐部,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种专业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培养专业骨干,在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学院专业竞技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俱乐部的专业辅导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更多的项目经验,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时刻把握学生心理的技巧。通过加强专业俱乐部的建设,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授课和指导质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4.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专业俱乐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实习、实训条件,安排学生的生产劳动,解决学校实践教学的困难,同时充分利用学校人才集中的特点,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通过俱乐部与企业合作,把企业项目带入学校,由俱乐部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减少人员聘请,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达到校企双赢。
5.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高职教育就其培养目标而言,是着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因为这类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把科学的原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高职教育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企业对技术应用型岗位的用人需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服务地方经济,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例如学院的电子商务创业俱乐部,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通过电子商务自主创业的人才。俱乐部可以根据地方人才需求现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或者直接执行“订单式”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俱乐部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承接企业的项目课题,主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从企业得到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支持,缓解学院经费紧张的局面,增强办学能力。企业可以借助俱乐部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定向对企业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技术转让、工程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建设实训基地的原则
开展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离不开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院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岗位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职业技能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和突出学生专业技能,以增强专业竞争力,适应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训基地是各专业俱乐部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场所,是学院承接企业项目的理想平台,是专业技术应用的最佳平台。为支持各专业俱乐部的教学,机电信息分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俱乐部成员打造高质量、高效率、高技能、低成本、竞赛型的实训平台。
1.高质量。俱乐部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俱乐部教学的重要保障,为充分满足各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可根据各专业俱乐部的特点,充分整合学校的资源,根据专业俱乐部实践项目的需要,把各个项目挂靠到相应实训室,对于无法挂靠的实训室,则根据项目需要,对实训室进行改造或添加相应的实训设备以满足俱乐部教学需要。
2.高效率。专业俱乐部项目教学要落到实处,实训室一体化教学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即是专业俱乐部成员项目活动全部在实训室内完成,教师教学活动的地点在实训室,学生实训地点也在实训室,教学与实训合为一体,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间隔时间,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3.高技能。专业俱乐部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使其实践能力得以最大可能的提升,高技能项目是专业俱乐部教学的载体,而实训室建设设备的建设要满足其教学要求,设备质量、设备档次、设备品牌都需要最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4.低成本。实训室建设对设备质量、设备档次、设备品牌有很高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实训室的高投入。专业俱乐部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突出技能,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是少而精,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训室建设的数量减少,而设备数量也会减少,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而实训室成本减低了。
5.竞赛型。俱乐部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实训基地是学生实战演练的场所,基地的建设必须满足各种竞赛要求。
三、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建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建立项目孵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十六号文件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是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目标,即高职教育是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明确了高职教育与本专科教育的本质区别。专业俱乐部教学是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拔高,建设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专业俱乐部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参与基地教学管理,企业负责经营,实现双赢。这种合作模式,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减少了学校的管理和运行成本,培养了学生职业意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学校自主运行带来的弊端,也为企业搭建了发展平台,提供了企业壮大自身的机遇。
为给俱乐部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学习和就业零距离接轨,结合顶岗实习,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各俱乐部专业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教学基地。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辅导学生,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按企业员工要求生产企业的产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建立生产性实训环节,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
2.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实训基地。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技能、低成本、竞赛性的实训基地需要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规范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独立成本核算,讲求效益。统筹规划是根据专业俱乐部教学要求进行实训基地的安排和配置,合理设置是统筹规划的原则,要充分认识专业俱乐部建设的需求,科学化、规范化的设置实训室,以若干个特色实训室形成几个实训基地,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建设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双效益实训基地,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建成一支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工作队伍。并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引进高技能的、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教师,同时,还通过外出培训和外出进修等手段,不断提高现有实训基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支持并鼓励教师、实训技术人员进行实训教学研究与改革、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工作。学校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出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实训基地建设,以保障专业俱乐部持续、稳定、扎实的建设与发展。
四、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时刻关注经济、社会、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围绕市场定位办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准且训练有素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重要保障。我们应借助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契机,着力于突出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特点与发展导向,从教育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夯实其功能性效应并在各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通过实训基地突出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和承担力,从而更好地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更好地达到其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贾少华.高职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2] 陈志军.计算机专业俱乐部:践行“三个面向”办学理念的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3] 陈秋华.高校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3).
[4] 蔡健,钱剑林,王薇,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08,(8).
[5] 李衡.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6] 田厚伦.职业教育发展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