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云,郝雪

  摘要:对辽宁省港口物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辽宁省沿海港口物流之间存在的地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主枢纽港和周围各港口之间的矛盾上,各港口之间存在着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各港口资源,形成港城经济互动,从而多方位吸引“物流”来实现。最后,提出发展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的根本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地域差异;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59-02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是现代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港口物流是指依托沿海港口而兴起,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发展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21世纪以来,港口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世界沿海各国的普遍重视。在中国,近年来港口物流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沿海城市、省份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战略,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全面提高航运、物流等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辽宁省港口建设的重中之重。
  辽宁南靠渤海和北黄海海域,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为2 178km,岛屿岸线为624km。6个地级沿海港口城市(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盘锦、葫芦岛)经济发达。本文研究了辽宁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加以分析,并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合理性建议,对于辽宁省未来物流业、海洋产业的发展、临海港口、城市的建设以及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沿海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一)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现状
  自国家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开发沿海经济带等政策推动下,辽宁省腹地经济快速发展,辽宁沿海港口物流发展趋势更为迅猛。到2009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27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6个,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93亿吨,集装箱泊位12个,吞吐能力达到170万标准箱。东北经济区对外贸易额的87.6%、辽宁省对外贸易额的94.7%都是通过港口运输完成的。航运业在辽宁振兴和对外贸易中起着“主通道”作用。辽宁省沿海6市依托港口优势加快城市发展,GDP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占全省77.6%,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50.8%,港口经济活力凸显。
  就腹地而言,辽宁省为东北经济区重要对外门户,同时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韩国经济联系密切,对港口物流业发展十分有利,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港口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辽宁沿海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一些港口资源的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深水岸线,属于稀缺资源,有的地方出现“浅水深用、深水浅用”现象,投入产出比不尽合理。二是有些港口间的物流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就区域经济来讲,货源是有限的,一个区域的港口建设应该主副功能匹配,而不是散状的物流体系。三是一些港口间的竞争无序。同质码头、泊位的建设,对同一腹地的货源产生激烈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四是港口产能结构性过剩。由于过去几年基础建设投资加速,港口的投资冲动使得港口总体产能增长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港口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局面已有所显现,且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因此,辽宁省港口物流资源迫切需要在同一区域内大小港口间的整合以及港务集团内部的资产进行整合。
  二、辽宁沿海港口物流的地域差异分析
  辽宁省沿海城市之间在整体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相互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的严重浪费现象。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沿海主枢纽港大连港与周围各港之间的建设发展矛盾上。大连港是辽宁沿海港口群的枢纽,国家、辽宁省和大连市本身曾多次申明大连港的建设目标――在21世纪初的几十年里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然而,就目前看,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因就在于大连港的发展面临着来自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众多竞争和挑战。
  从省内来看,营口港具有优越的建港(特别是适合建立集装箱码头)条件,而且是东北区货物出口(相对大连而言)运距较近的出海口,所以对腹地货源的吸引力巨大。近年来,营口港也将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区域重要国际物流中心的位置上,对大连枢纽港的地位造成了威胁。同时,锦州、丹东两个港口的迅速发展,也对主枢纽港的货源产生了分流作用。于是,表面上各个港口形式相近、结构相似,在扩建中却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情况;各个港口的腹地大体相同、服务货类基本近似,也就出现了低水平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
  但辽宁各港口之间之所以出现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浪费问题,其原因并不在于各支线港口的建设或经营货物种类的相似。因为港口的发展是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性发展,由散货港向集装箱港发展。最终港口升级的结果是港口间服务项目、结构体系均趋向于相近似的综合性运输体系。所以,辽宁沿海港口在未来都将发展成为综合性港口,集装箱港口也会根据需要而产生。所以,恶性竞争、重点建设浪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现阶段腹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物流需求与港口物流生产能力不成正比。即现阶段辽宁各港口的实际物流量远小于各港口的饱和物流运作能力,造成了各港口对本身不够充足的物流量进行竞争性分配,加之各港口的不断扩大,建设速度大于物流量增长速度,才最终导致港口间的恶性竞争。假设物流量足够充分,等于或略大于各港口吞吐能力之和,那么即使各港口经营货类相近、结构相似,也不会出现低水平竞争的现象。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各港口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的关键在于刺激物流需求。而要真正做到整合各港口资源,形成统一的、竞争力强的港口群体系,也必须从港城经济互动和多方位吸引“物流”来实现。
  三、辽宁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措施建议
  (一)促进腹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港口腹地与港口所拥有的基本设施、对外交通和营运状况、与港口运作相适应的各种必要服务设施的发展水平、依托城市的规模和性质及其影响与辐射能力以及政策和其他有关条件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往往各港口所拥有的上述条件或因素一般均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很大差异,因此各港来自和输往的内陆腹地的货源量也不相同,存在差异。
  尤其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和港口城市,应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借助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有利条件,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产业,建设一批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产品基地,使出口导向型工业成为临港工业的主体,带动原料、产成品的大进大出,从而快速生成海运货源量,尤其是集装箱货源量。
  此外,要加大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行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东北经济现状。
  (二)完善集疏运体系
  内陆港和内陆中心站的建设对扩大东北经济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内陆港能够有效地整合内陆腹地和港口的资源,实现货物的集中进出,把口岸功能延伸到内陆,向内陆城市群的内、外资企业和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顺利完成海关、联检、理货、报关等通关手续。这既提高了整个物流链的效率,也有利于港口增加效益、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目前,东北腹地与辽宁港口的海铁联运规模较小,优势尚未充分体现,下一步的建设应当更多关注具有货物生成潜力的城市,适时的扩展内陆港布局点。

  (三)明确核心促进全省港口协调发展
  首先,要明确各港口的优势。大连港自然条件优越,港口功能完善,接近国际主航道,具有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天然优势。大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达,在技术、金融、信息、人才等方面,都领先于东北其他地区。此外中央的政策倾斜,如保税区与区港联动试点,都决定了大连港的核心地位。营口港的优势在于作业费用低,离货主距离近,位于直接经济腹地。由于东北产业结构对散杂货运输的需求很大,货主对作业费率十分敏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营口港的这种优势将得以延续。锦州、丹东、葫芦岛港对货源的吸引力主要限于本地。
  其次,在明确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各港口应合理定位。在总体布局上,辽宁省的港口应形成以大连为中心,以营口、锦州和丹东等为两翼的格局。在体系层次上,大连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营口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丹东港、锦州港和葫芦岛港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在功能定位上,大连港是外向型港口,以高附加价值产品为集装箱主要货源,以发展第四代资源配置型港口为目标;营口港是内向型港口,以中低附加价值产品为集装箱主要货源;丹东港、锦州港和葫芦岛港以服务于地区经济为主,本地货为主要货源。
  (四)提升和转变港口功能
  货物装卸转运中心是港口的传统功能,而提供商贸服务、物流加工等增值服务才是港口物流未来发展的方向。世界港口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从只具有简单装卸活动功能的“第一代港口”发展到今天的“第三代港口”,第三代港口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经贸与国际物流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它是全球集装箱化和国际多式联运的产物,其本身即成为复杂的国际生产和流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辽宁港口应当顺应世界港口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港口发展模式,以发展对货物进行加工、配送和高附加值的处理为目标,重视信息的流通和专门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港口的特有优势,整合商业、运输、仓储、加工,成为综合性的城市物流中心。
  四、结语
  辽宁沿海港口拥有广阔经济腹地和市场发展空间,研究其各港口之间的地域差异对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中,仍会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构筑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大对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快现有港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港口能力建设,调整优化现有港区的功能布局。与此同时,积极开辟新港区,建设港口群,发展组合港,以此促进港口建设与港口发展的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提高港口对于腹地物流需求规模的占有比重,并最终推动港口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责任编辑 安世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