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运春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需要其相关政策的指导与支持。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缺陷与不足。河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需要从历史文化与现实实践上确立发展思路。
  关键词:文化;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33-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文化的繁荣对于信息时代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创意作为一种资本研究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0世纪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于其具体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还存在着种种争议。在中国学界,一般都认为,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和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它是一种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主要具备高知识性、智能化、高附加值、强融合性、高渗透性和辐射性等特征。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综合发展,因此,从政策层面上看,它是目标、是指导。从一般意义上说,它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的路线、方针,思路、办法,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文化体制创新政策等。文化创意政策内容是为政策对象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和逐步的完善。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初衷和落脚点。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身特征,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基础比较薄弱,创意环境也不完善,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相对较低,人才结构还处在不断的调整中,这些都是文化创意政策研究不可忽视的根源性问题。在具体的政策研究中要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发挥长处避免短处,以保证政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二)从长远着眼,从近处下手
  从文化创意政策研究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新事物,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也还是一个新型战略性产业,在给许多国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放眼世界,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和政策研究相对发达的国家,无一不关注战略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无一不把长远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之一。现实也证明,任何一个发达行业也都是因为注重长远的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活力。
  (三)政策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吻合
  文化创意政策内容是为政策对象服务的,研究和制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政策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升级,从而达到发展与改善。因此,文化创意政策要考虑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政策是否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是否能促进和完善产业发展。
  (四)因地制宜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新型的产业,但并非没有任何传统和基础,因此,政策的制定与研究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与特征,从实际出发,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还要根据所在地区及其实际情况来制定,如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民族特色、发展阶段状态等具体因素。
  二、 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实践及缺失分析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成功实践
  1.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1)政策基础的历史继承性。河南省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为其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一些文化甚至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因此,河南省在政策研究和实施中把继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重点文化来抓。
  (2)政策实施的时代创新性。继承可以获得基础支撑,但具体发展还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立足现实进行创新。因此,河南省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很注重抓住当下,启发未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1)政策目标的科学性。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政策目标的科学性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河南省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丰厚的历史底蕴,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注重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基本原则的特殊性。一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践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定政策时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省政府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时充分考虑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地方的特殊性和政策的科学性相结合,充分发挥特殊优势。
  3.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1)政策手段的合理性。政策手段的合理与政策绩效密切相关。产业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从目前一些地方制定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看,人们重视了经济手段,但力度还不够,诱导性不明显,怎样运用市场机制达到政策目标的思考还不成熟。一些地方注意力放在如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上,而对如何创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重视不够。河南省看到了某些地方的缺陷,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把创造产业发展环境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如通过环境改造吸引高科技、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到河南落脚等。
  (2)实施机制的可行性。在产业政策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执行的问题,缺乏政策宣达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总体监控机制。因此,河南省的政策研究注重开头、过程、结果相统一的原则,加强了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误区与不足
  1.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所以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代理、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扶持;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各种创意产品策划、展示、推介、交流、交易等活动的综合性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产品推介大多以政府推动为主;政策研究也都是以宏观指导为主,针对类似于上述所提到的各个环节等具体层面上的政策研究还比较薄弱。
  2.高校、科研机构极少或者没有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中来。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延伸,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水平较低。从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省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小,缺少品牌效应,产业链延伸不够,影视、传媒报刊、演艺、娱乐、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动漫、设计等行业也与深圳、上海等地存在较大的差距。
  3.政策研究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管理之间相脱节。虽然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上看,创意企业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4.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缺乏。创意产业是智能化、高知识化的头脑产业,我省要发展创意经济,关键是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创意人才。河南省算是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才大省。目前,河南省不仅创意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高级创意人才,缺少能够将创意产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

  三、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思路
  (一)政策发展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为理论渊源
  河南省的历史悠久,从石器文化南召猿人化石的发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都能证明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的战略要地。河南省的地下文物极为丰富,文物数量、考古新发现均居全国首位。另外,河南有许多代表中原文化乃至华夏文化的遗址和历史古迹,如伏羲、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寺――少林寺,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以及白马寺,康百万庄园,开封龙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积淀是制定文化创意政策的最好史料和理论渊源。
  (二) 政策发展注重历史与当代人文环境的相互联系
  河南的名人资源丰富。这些丰富的名人资源的影响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使河南省具备了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优良的人文环境。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岳飞,科学家和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在近代,常香玉、焦裕禄、常香玉、邓亚萍也是新时代体现河南精神的代表人物。政策发展也要把历史名人所代表的河南精神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目标结合起来,鼓励利用多重教育资源来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多重人才模式,注重历史与当代人文精神的结合与渗透。
  (三)政策还要与法律法规相结合
  政策与法律都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河南省在利用传统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的过程中,法律保护和规制必须同时进行。河南省一定要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快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提高河南文化软实力。但是,这个工程中的很多方面的问题不是河南一个省就能解决的,必须联合其他省份和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完成。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核心。河南省在发展文化创新产业时,也要“法律先行”,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打击盗版,加强文化品牌建设,保障文化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发展着眼河南、放眼世界
  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中部地区,应该充分考虑到既可以和周边省市进行交流结合,也可以走出国门,与全世界的一些资源、资本和科学技术进行交叉共享,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在讲究资源的并存、互补和共享,河南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自己的视野,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河南文化的不同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闫玉刚.文化创意产业总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5.
  [2] 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8.
  [3] 刘牧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R].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4] 谷建全,袁金星.关于加快发展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09,(5).
  [5] 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
  [6] 赵骅.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