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按照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规划和方案计划,河南省持续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进一步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同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将全面提速,重点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链,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大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促进劳动力就业。为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集群区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南;产业集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8日
   一、引言
   河南省下发的《关于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效明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力支撑城镇化建设,应在加强规划指导、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出新的改进。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省规划建设了200个左右的省级产业集聚区,从整体上看,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效率高、规模企业集中、集聚效应明显。本研究主要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中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做出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集聚区的现状,提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河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宏观现状。截至2018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框架体系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区发展取得主要成效和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个产业集聚区遍布全省各地区,是各地级市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各级政府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的步伐,在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服装加工、矿产开采、印刷包装等多个行业,一部分龙头企业已经迅速立足,富士康、海马汽车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后并发展良好,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家用空调、中铁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二百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同时,特色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河南省在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工艺陶瓷、冶金、化工医药、煤炭等许多行业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已形成了长垣起重机、固始柳编、中原电气谷、鄢陵箱包、周口鞋业、许昌发制品、洛阳动力装备、南阳玉雕、虞城钢卷尺、孟州皮毛加工等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
   (二)现阶段产业集聚区发展状况。2019年初,河南省通报了2018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第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第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多,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的比重和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一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5%,占产业集聚区工业的比重首次超过15%。第四,民间投资拉动显著。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占全省投资比重的一半。第五,就业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超过300万人。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缺乏与本地优势资源相结合,应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特色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当地特色产品为基础,以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为中心,以地区优势资源为支撑,并且具有广阔市场发展的产业。对于产业集聚区来讲,特色主导产业特指在一个特定经济区域内,以资源区位等地区优势为根本,以市场发展为支撑,以特色产品为发展方向,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形成规模巨大的生产集聚体,使整个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產品差异性是增强经济主体对市场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特色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正是产品差异的重要支撑,它构成了产业产品的强势竞争力。特色主导产业的选择,关系到地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经济总量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一个产业能否成为产业集聚中的特色产业,衡量的标准主要看它是否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最终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具备这种作用的产业要具有规模性、成长性以及地域特色特征。
   就河南省各产业集聚区而言,在选择优势行业时,要考虑是否有竞争力、是否有成长性、是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原则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是以特定资源为前提,围绕特色产品、特定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产业体系。某一地区特色产业具有同类性和规模性,形成特色产业的经济主体的活动活动也具有相似的属性。在进行产业定位、规划特色产业发展时,要考虑当地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以及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业承接和升级问题。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区各有优势,各个地区应发挥地区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发展,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关于特色产业的规划发展一定要明确发展重点,尽量避免产业类似,缺乏特色。
   (二)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不够。工业化通过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体制和制度改革,把落后的农业生产转变成具备普遍适应性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效农业,把农村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让农民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农村新社区,把农民转变成为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技能型现代农民,即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等,形成了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我国的产业集聚区扩张和工业化建设目前不少以大量征用农用土地实现的,一些地方甚至是靠经营农民的廉价土地来建设城市的。河南省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化使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处于超负荷的临界状态。产业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主要构件,有些产业集群污染严重超出环境负荷,部分产业集群扩张因土地、资源、能源、动力和人才等条件的约束而呈相对下滑态势,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在加强。在依赖外生模式产生的产业集群中,很多招商引资而来对本地的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反而变成潜在危险。从农业生态环境来看:产业集聚区的扩张和工业化挤占了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紧张状况。由于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业用水量、城市公共服务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会造成农业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在部分干旱的自然条件下,工业化的扩展对农业水资源的侵占愈发显现。除此之外,工业发展会引起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的增加,会影响城市周边地区农业灌概水以及饮用水的安全,污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农畜饮水安全,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水体受到污染,水产养殖以及禽畜养殖的排泄物未经处理排放到江河湖泊,会造成水质下降。    工业化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农村就业结构变化和县域规模扩张,农业环境受到农户生产生活行为和农业自然条件结构的变化的影响。工业化过程中,很多地区规模的扩张会挤占农业用地资源,给农业用地带来紧张状况。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各个产业之间结构的变化会造成各个产业以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同,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城市挤占农业用地中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农地非农化。农地非农化一般占用的是城市边缘的优质土地,使得高质量土地资源比例的下降,农地失去了其特有的生产生态功能。此外,为了弥补该种土地的减少,一方面增加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耕地面积-开发边缘土地,这会造水土流失等问题。当然,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耕地,也进行了专项投资,比如对农田实施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地质量。随着工业发展,工业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染物也逐步增多。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水体进入农业灌溉流域,必然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四、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与地方资源相关的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合理利用资源。通过引资能够推动集聚区的发展,努力吸引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知名企业的到来,必将吸引众多相关企业的加盟,以商招商的策略将给产业集聚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培育主导产业为主线,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引资与选资并举、规模与效益兼顾,努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强、资源占用少的项目。
   (二)发展中展现特色定位,创立特色品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选择的变换要及时反映在集聚区定位的方向上,这样才能使处于同构的产品产业集聚區有区别地持续稳步发展。个别地区某一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找出适合当地的优势特色,进一步准确定位方向,顺应社会发展,突出特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找准特色定位的基础上,集聚区可以从当地资源优势、风俗习惯等方面考虑,依据区域特征和优势,扶持企业大胆创新,支持一批具备高科技,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发展产品,建立产业集聚区的地区品牌。产业集聚区特色定位和自有品牌的形成,不仅能促进区域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产业集聚区做出长远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发展战略。
   (三)注重完善产业发展与农业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巩固土地流转成果,狠抓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以土地股份为合作形式的新的流转途径。围绕以保粮生产为重点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积极实施低产田改造,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依托,培育餐饮等服务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规模扩张和提升档次,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凭借高速引线优势,积极引进房产、商贸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于城乡的土地,要实现高效率的使用。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首先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其次要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一是综合整治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整治复垦计划,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等。二是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健全和完善用地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用地效率评估指标,加强对土地政策的调控。
   (四)政府统筹合理规划,建全产业集聚区机制。产业集聚区的持续长远发展不仅是许多企业的机械叠加,更重要的,各个企业之间应当能够互相合作、互相依托,形成一组相关的企业群。许多具有关联性的企业组成产业集聚区,政府需要从整体上进行产业分布的合理规划,建立这些要素之间高效的运作机制,以保证产业集聚区内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实现。政府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协调作用,进行合理规划,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使其能够准确地指导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运行。政府需要主导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制定有利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在如何进行政策扶持、园区规划、项目支持等方面的重点也需要政府进一步明确。
   按照产业定位,整合规模较小的单位,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使同类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形成规模,做大做强。选择竞争力较强、能够形成规模优势和带动能力的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另外,做好产业关联配套。
  主要参考文献:
  [1]黄训江.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1).
  [2]胡彬,万道侠.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兼论企业“创新惰性”的形成原因[J].财经研究,2017.43(11).
  [3]韩啸.河南产业集聚区转型发展的路径——基于“互联网+”视角[J].人民论坛,2016(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1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