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产业集聚及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扶持密切相关,有效的金融产业集聚及辐射能够大大提高城市及周边经济区的發展速度。本文以山东省17市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山东省创新型物流金融模式、企业集团金融模式、商业银行模式的分析探讨,促进经济金融均衡发展。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区域金融中心主成分分析山东
  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转化。金融产业作为市场配置中不可或缺的货币手段,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互联网+”数字智能化的技术浪潮推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辅助金融功能突破地域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规模效应。但由于不同区域受经济实力、金融业集散度、基础设施环境的影响,其金融产业的集聚度及其辐射效应存在巨大差异,引致该效应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及使用效率大有不同。本文以山东省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对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金融集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寻优化区域性集群资产配置效率,试图为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均衡发展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一、山东金融数据背景分析
  为了解山东省各市经济实力及金融资源分布,本文选取了2017年山东省17市截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来源于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通过对各市人口数量、行政面积、GDP总量,金融资源总量(包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保险收入)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山东省各市经济实力对比表1。2017年,以青岛市为首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八市)占全省人口的3567%,土地面积4188%,GDP总量的5278%,金融资源总量的5043%,人口多,土地和海洋资源辽阔,GDP和金融资源也最为丰富。
  其中,经济发展总量较大,金融资源集中,占比排名前4的城市基本集中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四市,地域集中倾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一)变量选取
  金融资源的汇集、产业链条的完善,一方面反映出地区经济的发展融合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了区块经济潜力的动态演变及相互影响。优势金融产业的集聚与地区经济实力的发展相互依存,也体现在城市非经济因素的扩散作用上,例如健全完备的基础设施、一定的区位地理优势、政府政策扶持及良好的人力资本环境,鉴于此,我们建立起了一个包含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和非经济因素的指标衡量体系,力求较为全面的衡量山东省各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衡量指标见表2。
  (二)指标解释
  经济发展程度及金融实力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实现金融产业集聚以及集聚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选取指标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能够反应出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核心金融资源的集中性及辐射影响的综合实力指标进行衡量。
  1经济实力衡量。经济与金融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发达的经济基础为金融产业集聚形成了发展的原始动力。该城市CDP、人均GDP、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综合反映了该地区国民生产及经济发展状况;对外直接投资、进口额、出口额指标反映本地区是否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金融集散度衡量。(1)金融资源的集中程度,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就业规模和产品规模上,本文通过当地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保费收入和金融从业人数指标反映地区金融规模大小和金融人力资源的集聚程度。(2)金融资源扩散的衡量,反映了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我们使用区位熵进行计量,具体数据使用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区位熵、平均工资水平区位熵和金融资源总量区位熵指标,通过本地区人力要素投入数量、成本及总产出来衡量其辐射扩散能力。
  如果计算结果小于1,即i城市从业人员总数中金融机构人数占比低于全省的占比比例,即i城市的金融机构不具备外向扩散功能效应;若结果大于1,则代表i城市从业人员总数中金融机构人数占比高于全省的占比比例,存在外向扩散功能,可为i城市外界区域提供服务。
  同样,可通过各城市数据占全省数据的份额计算i城市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金融资源总量两个指标的区位熵,测度人力要素成本及总产出,衡量其扩散能力。
  3非经济因素的衡量。除经济发展资金流动对金融业本身的需求外,金融产业集聚还需要基建及环境资源支持,主要表现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保证城市的承载能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体现其区位优势,国家政府扶持的行政鼓励,以及良好的人力资本培育环境。本文通过电信、网络、移动电话数据指标反映网络发达程度;通过客运量、货运量和各市公路里程数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通过是否沿海测度其地理优势(沿海赋值为1,地理位置优越,更利于贸易发展,不沿海,赋值为0);通过政府级别测度其政治优势(省会城市赋值为3,副省级城市赋值为2,地级市赋值为1);通过地区财政预算支出测算政府及制度支持环境;使用高校在校人数衡量地区教育环境。
  三、以山东省为样本的金融集聚度分析
  (一)基本情况
  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文化、人口大省,东临黄海、渤海,西连中原腹地,南接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天然的贸易、地理、产业优势。山东省统计局201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2月,山东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726782亿元,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283万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为推进我省产业发展、贸易水平提升,培育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点,助力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建立完善与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结合的创新特色金融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现代金融模式,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显得尤为迫在眉睫。   (二)金融产业集聚度的测量
  由于经济衡量指标众多且互相影响,为避免盲目减少指标损失有效信息,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进行数据分析。
  1以反映经济规模为例。本文首先选取了反映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联系的指标反映该城市的经济实力,数据值见附表。本文使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计量分析,各城市经济实力的综合得分,即F=68427%×F1+14375%×F2。
  可进一步计算出17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公因子和综合得分,分析发现,作为山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青岛、烟台排名靠前,济南作为省会城市,连同东营、潍坊、威海等沿海经济发展区,综合因子得分均为正数,是区域型經济中心。其余各市经济实力综合得分小于0,说明经济优势不明显或丧失。
  参考以上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依次计算出山东17市在经济实力、金融集聚度以及非经济因素方面的综合得分,检验结果发现均符合数据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中,金融集聚度的综合得分F=63228%×F1+25401%×F2;非经济因素的综合得分F=4078%×F1+4006%×F2+11716%×F3。综合数据见表4。
  (三)金融产业集聚度综合评价
  如下表6所示,综合因子大于1的城市,例如济南、青岛两市都具有金融产业集聚的特点,并仍有余力辐射周边地区;大于0小于1,说明这些城市具有一定程度的金融产业集聚,但不够突出,如烟台、潍坊、临沂、济宁地区;而得分小于0的城市,则代表这些城市金融集聚的态势很不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显著,经济发展与金融集聚依存度低,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其中,排名靠前的几个城市,从地理位置、经济圈角度进行分析,恰好处于我省正在主力打造的“两圈四区”主体经济圈内。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覆盖全省17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优化省会济南都市圈、沿海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两市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引导烟威都市区、东滨都市区、济枣菏都市区、临日都市区四区域有序发展,积极培育阶梯化新生中小城市;提升相关资源要素集聚水平,增强各周边地区节点支撑力,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格局。强化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作用,从行政区划的引领作用与新旧动能转化的产业升级入手,促进城市群一体化网络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创新力。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空间规划图中,济南都市圈、济栆菏都市区、临日都市区、青岛都市区、烟威都市圈各有代表城市(济南、济宁、临沂、青岛、烟台),在我们研究的金融产业集聚度测试中名列前茅。综合排名稍靠后的,是东滨都市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利用2017年度山东省17市的统计数据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实证分析发现:
  1山东省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金融发展为资源有效配置提供有力的拉动作用,但山东作为我国东部的经济大省,对于金融聚集却未能提供支撑,导致山东省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形成明显的金融中心。
  2山东各省市城市群的金融资源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但山东省还是以传统保险、银行业务作为主力,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小且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金融业运行情况、金融基础设施、创新型金融产品、信用体系与金融中心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3核心区域优势不明显。当金融资源通过核心区域、附属区域、边缘区域的梯队结构进行空间分布,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金融人才的聚集,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完善的交易市场,该城市就会发展为金融中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高效的服务和金融创新产品,而山东省未能通过内生市场自发的模式为当地提供成熟稳定的金融服务。
  (二)建议
  1物流企业主导金融集中模式。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够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当前应积极探索整合高效的“贸易+物流+金融”模式,优化山东省贸易及物流优势资源,帮助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探索有效的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资金运动模式及风险评估流程,通过大数据、金融云、智能运营等科技能力的输出,助力山东城商行联盟及成员行进行金融创新、加强数据风控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充分发挥山东省大型物流仓储企业良好的行业信誉及资本储备优势,助力经济贸易发展。
  2企业集团合作金融集中模式。以山东省家电龙头企业海尔集团为例,海尔致力于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将产业链条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例如海尔集团(青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尔金控”),成立于2014年2月,由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有。公司定位于产业生态共享金融,依托海尔丰富生态,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生态共享金融平台,构造产业生态圈并为生态圈各利益攸关方提供金融解决方案。
  3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模式。我国银行一直在不断摸索金融链条新模式。以中国银行为例,近年来,中国银行不断丰富创新型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已形成涵盖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货押融资、银行承兑汇票等,有效解决客户各类融资需求,改善现金流。当前,各大商业银行应创新型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如深发行的“1+N”、中行的“融易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兴业银行的“金芝麻”、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金融特色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金融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林旺青岛市财富管理中心运行风险防控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8
  [3]丁艺,李树丞,李林中国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分析[J].软科学,2009(06).
  [4]陈向阳基于广州样本的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01).
  [5]谢婷婷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18(07).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联金融应用重点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省特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JRZC—01)阶段性成果;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在青岛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编号:QDSKL1801207)阶段性成果;青岛滨海学院校级课题“供应链金融背景下青岛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计量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项目编号:2017RY09)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46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