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 莘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实习单位分散不便指导、学生心态与观念难以转变等问题。为此必须从国家、企业、学校、专业四个层面入手,探索加强校企合作,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26-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实践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目前高职院校虽然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至少半年顶岗实习时间,但是要落实《决定》的要求,实现顶岗实习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营销类专业来说任重道远。
  一、目前高职营销类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实习单位联系难。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丰富决定了企业对营销初级人才的需求相对容易得到满足,而企业对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还未到求贤若渴的状态。另外,《决定》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对于如何强化企业的责任,积极安排,与学校共同做好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从而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或相应的政策措施,这就使得在实际实施中,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2.集中实习难。由于营销类专业自身的特性,除少数连锁类零售企业能够集中安排一部人学生顶岗实习外,大多数单个企业只能接收3~5个学生实习,实习单位非常分散,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也必然会提高企业培训、管理的成本,影响企业参与实习指导的积极性。分散实习的学生由于缺少和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
  3.学生调整心态难。市场调查表明企业对营销管理人员的需求比较大,但这种需求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对高端人才和初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初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岗位上看就表现为对推销员和营业员的需求量大。但是高职营销专业的学生往往怕吃苦,不愿从初级岗位做起,对职业发展的空间要么不看好要么没有耐心。因此就出现了一方面营销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并不高的矛盾局面。
  4.衡量实习效果难。营销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营销能力和素质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系统、量化的考核指标,实习效果难以评估。 因此也就难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5.实习原汁原味难。由于各个学校都对专业就业率要求很高,因此为了保证就业率,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就变成了找工作,有的学生实习快结束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有的半年实习就换了几个工作。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顶岗实习容易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对策
  1.从宏观的层面,政府应尽快制定支持校企合作的实施细则,如税收优惠政策、成立专门机构等,提高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加入了校企合作的队伍,联邦政府及州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及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在吸引企业加入校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员工对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发现:培养将来的优秀雇员,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应在各省市成立校企合作的对应机构,为本地区的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同时也对校企合作的质量进行评估。还应成立职业教育考核机构,针对不同职业制定考核标准,根据标准对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进行考核、避免目前各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的局面,确保人才质量。
  在德国双元制下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是由与职业教育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和职业学校教师三方代表组成。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并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要求进行,不是按某一培训机构所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保证客观地评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
  2.从企业的层面,应重视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品牌意味着附加值的提高,利润的增长。而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无疑会提升企业形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此,企业要积极加入到校企合作的队伍中,与学校一起,研究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方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保证人才后备队伍的稳定。
  3.从学校的层面,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的重视,成立实习工作小组,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过程中的协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都是由各专业组织实施,学院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各专业的带头人由于不一定熟悉企业用人的情况,而且影响力不够,因此在联系实习单位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仿照美国的做法,在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部门,部门成员不但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情况,而且熟悉社会上用人的情况,与公司、企业等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学校的合作教育项目全靠这批人统筹安排和协调组织。对外,项目协调人代表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谈判和签约;对内,他们是学生的顾问和辅导员,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特长、学校开设的专业和社会劳动力市场情况,选择专业确定方向,安排他们外出实习。
  4.从专业层面,实习开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与企业进行接触。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做好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的考核工作。
  (2)选派合适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认真负责、敬业爱岗的精神,以及双师素质,这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基础。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加强教师到企业的锻炼就非常重要。有些学校要求教师每年到企业锻炼两个月出发点是好的,但从操作层面和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建议学校加强对双师素质的培养,安排没有企业经历的教师轮流带薪带企业锻炼至少一年。
  (3)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特别要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避免在实习工作中,由于工资高低、工作强度等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4)制定实习资料。主要包括实习计划、培训计划、实习记录本、实习指导计划及记录本、实习总结、对教师的考核标准。
  (5)实习进行中,加强实习指导和实时监控。除为每个学生配备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外,要求企业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位指导老师。一般为学生的直接主管。指导老师应定期和主管联系,了解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特别是分散实习的学生这点尤为重要。
  有关实习资料要求分阶段上交。如实习记录本可以每月(每周)上交一次,实习总结则在实习结束后上交。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也可以避免学生们在实习结束后一次性记录,实习过程的记录流于形式。
  强调实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由于指导教师不可能一直和学生在一起,所以对实践技能的指导应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完成,理论部分的指导则主要由学校指导教师完成。根据实习开始前制订的实习计划,把相应的理论学习内容结合实习的进程要求学生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分阶段完成、上交。

  如我校营销专业的毕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篇所在企业的营销分析报告。我们把分析报告分成三个部分,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发展计划。实习学生在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市场分析部分,并上交给指导教师,经教师指导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营销策略分析,合格后进入第三阶段。三个阶段结束后学生对所实习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可以在第三部分中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对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为企业献计献策。
  教师应定期走访实习企业,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交通费补贴,用于支持教师到外地企业走访。在走访中,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看法以及实习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可以设置针对企业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以便了解实习的全面情况。并把企业的反应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并进行改进。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应该定期培训指导、座谈、专题讨论。
  (6)实习结束后,做好考核和总结工作。根据实习前制定的考核标准由企业部分负责人、实习学生直接主管和指导教师共同考核。考核指标要尽量量化。既要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定性指标,更要考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销售额)、专业对口实习时间、 连续实习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频次、实习资料上交时间等。
  为学生提供实习鉴定表和实习工作证书,这样的安排会加强学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也为以后就业创造条件。企业还应对学生作一份详细的实习生考核分析表,对学生的表现作详尽的说明。现在各学校都有企业作出的实习成绩鉴定表但过于简单粗糙,不能为学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根据企业的推荐评选“优秀实习生”,颁发奖励证书。学生对精神层面的奖励是很重视的,这种奖励既是对实习工作的一种肯定,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能力佐证材料。
  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参照日常教学中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进行,同时参考学生和企业的意见。根据考核情况评选“优秀指导老师”,作为年终考核评优评选的参考。
  进行实习工作总结。邀请实习单位代表、实习学生、指导老师、实习工作小组成员参加。通过总结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和学生的心声,以改进以后的顶岗实习工作。
  
  参考文献:
  [1]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雅琴,戴建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和操作管理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3]刘晓刚.破解难题健全顶岗实习考核机制[J].高职教育在线,2008,(12).[责任编辑 陈丹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