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樊继轩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民办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有办学特色和竞争实力。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来自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凸显办学特色,必须更新办学理念、改革育人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民办高校;科学发展;办学特色;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315-02
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获得独特的持续竞争的能力。办学特色是高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标志性成果,是高等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充满活力的基础。民办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一、高校办学特色的特征和内涵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特有的优质风貌。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高校的办学特色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这种区别实质上是明显的竞争优势,学校凭借这种优势确立自身的地位和影响,树立社会公认的良好形象,并达到其他学校难以企及的程度。二是办学特色主要依靠本校教师和毕业生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支撑。比如:北京大学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始,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特色,既包含有李大钊开创的光荣革命传统,也包含有蔡元培开创的学术自由传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三是办学特色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有共性存在于个性中、个性中包含共性并丰富共性的特征。对高校来说,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自然各有特色,但是更多的是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因各有独到优势而产生显著差异、形成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多为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的不同而形成。四是办学特色必然在学校与社会互动中形成,是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能力等主观条件,适应经济、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客观需要所获取的结果,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民办高校只能在对市场的理解中,从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中才能形成特色。
为了促进广大高校办出特色,中国现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办学特色是评估结论达到优秀的必要条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办学特色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学科结构特色;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特色;三是社会服务的地域和领域特色;四是办学传统的特色;五是校园文化特色[1]。办学特色的内涵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认识和把握:第一个层次是办学制度性特色,包括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的处理、教学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分配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后勤管理体制等,管理体制不同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第二个层次是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特色,学校定位、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属于这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办学模式、办学方法,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法甚至具体的教学方法等都属于这个层次;第四个层次是办学效果,这是综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建设效果、人才培养的成果,也能形成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由此可见,办学特色包括思想理念方面的特色、规章制度方面的特色、学科专业方面的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还有教学科研设施方面的特色、学术氛围、校园文化方面的特色等。
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来自核心竞争力
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应紧紧抓住“办社会之所需、补国家之所缺”做文章,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特色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民办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管理、精神文化、人力与物力资源等竞争要素的既有优势和潜在优势进行战略整合,确定发展目标、核心价值、关键因素与优先领域,通过构建并实施行动体系而显现效用,通过阶段性评估不断完善和升级转换,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2]
简而言之,高校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校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形成的难以被其他高校模仿和替代的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许多著名大学都客观地拥有各自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依靠其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是有形的,主要是校长的资质、领导能力与决策水平,以及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构成的人力资源,校园校舍、图书仪器、教学设施等构成的物力资源;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是教育思想与社会声誉、办学定位与特色、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教风学风与校园文化等。软硬实力中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部分,才构成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一所大学的比较优势和核心价值,而核心竞争力能强化办学特色。很明显,高校的办学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两者在内涵上是非常接近的,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本校做的其他学校难以模仿和替代,是一种“持续竞争优势”。也可以说办学特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应避免与公办高校趋同而卷入同质化竞争,要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使本校与他校有明显区别,并使这种区别成为被社会广泛认同的优势,以此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找到能扬长避短的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依靠过硬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毕业生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赢得广泛赞赏,从而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来校就读,使学校“出口”畅、“进口”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民办本科高校如何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民办本科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科学定位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下工夫,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1.办学理念是前提。先进而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先导和前提。民办本科高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特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确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国家培养大批在经济、科技、行政、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第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然而,中国长期的精英化高等教育遗留的影响或多或少依然存在,许多高校为了适应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求,仍然固守“精英”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满足于传统学科、传统教育模式,以追求学术性教育水平为重点,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民办本科高校要冲破旧思想的桎梏,要创新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强、适应社会需求办学的优势,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发挥二者优势,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此引领民办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方向。
2.个性校长是灵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由于民办高校自筹资金办学,其生存发展的环境比之公办高校有很大差异,不但要面对招生、毕业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资金不足、办学设施不健全等种种困难,这对于民办高校的校长是苛刻的要求、严峻的考验。为了引领学校办出特色,民办本科高校的校长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有个性、有优势:一是敢闯敢干敢创新的办学思想,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思路,能持续不断地坚持改革、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特色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统领作用;二是先进科学的管理思路和独特的管理风格,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独特的管理方式,创造性地运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实现办学目标;三是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民主的领导作风,校长的品德、性格、气质、能力、修养,最能体现其人格和作风,必然会表现在校长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日常工作的处理中,对师生产生凝聚力,对发展产生推动力,对特色培育产生引领力。
3.师资队伍是根本。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具有办学特色的力量源泉。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认为,“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的一个共同弱点就是出色的教师太少,与大楼林立的校舍和数以万计的学生形成令人忧虑的反差。诸如兼职教师多、流动性大、双师型教师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势将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瓶颈”。必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大力引进高段学历层次的中青年教师,创立自己的教学和学术品牌,为巩固或形成办学特色奠定坚实基础。
4.育人模式是核心。高校培育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形成特色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这是民办本科高校强化比较优势、保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培育一线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民办本科高校在一系列有关育人模式的环节上,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使本科教育突出应用性和职业性,培养出有特色的人才。根据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情况,建议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突出“针对性”,课程结构上突出“高职性”,教学组织实施中突出“实践性”,这是一种面向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思路。
5.加大投入是关键。构建有特色的应用性人才培育模式,比之单纯的知识性人才培育模式更加困难,更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如聘请有特长的特色教师,建设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等。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前校长田长霖2004年4月在中国东南大学演讲时说:“钱是最重要的,与其分配得像撒胡椒粉一样看不见,不如集中起来推动整个大学中最重要的规划的实现。从这一方面来讲,这个学校就会有它的特色,就会有重点,然后可以制造品牌。”所以,民办本科高校要改变以单一学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办学思路,拓宽融资、筹资的渠道,这将是民办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纪宝成.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发扬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9.
[2]叶玉福,姜澄宇.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5.[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