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宏玉,涂建军,谭建华,王小飞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尤以城乡差异较大的山区为最。通过对重庆武陵山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发现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购买能力增强与现行规划管理调控手段乏力等因素发展不协调引起的。这必然对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提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管理等相关措施,以促使城市与农村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山区;农村空心化;城乡统筹;调控因子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50-04
农村空心化现象是中国农村发展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是当前国家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方面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Todaro M P)认为, 城乡间预期收入的差异是推动人口迁移的主要经济因素 [1]。同时国内学者从城乡规划[2]、村庄空间形态[3]等视角,阐明了“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并着眼于乡村地域系统的综合性、动态性、地域性,从中提炼发展了空心村演进的生命周期、代际演替空间型式、农村空心化动力学机制及农村空心化调控“三整合”等基础理论 [4~5],但缺少从理论上对山区地域空心村进行深层次探讨。本文通过对地质构造复杂,土地资源稀缺、城镇化进程缓慢、交通十分不便的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控调机制及其深层次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山区空心村治理的有效措施,对当前全面开展的土地整治和宅基地管理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山区农村空心化表象透视
(一)概念解析
从地理学(聚落空间形态)的角度来看,“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新住宅向村庄外围及道路两旁发展,村庄内部出现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外实内虚”、“新边旧心”的空间形态异化现象 [6]。从经济学角度将空心村定义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且大都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的流向城市,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村庄,农村建设失去了主力军,从而导致农村经济萎缩、人才流失的现象 [7~9]。现存的农村空心化的概念,大多是这两种意义上的综合。
(二)农村空心化的特点
由于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的空间形态受交通便捷的影响很大,因此,它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距离公路主干道越近,农宅的质量水平越高;(2)距离公路主干道越近,村庄的人均占地越少;(3)距离公路主干道越近,村庄人口密度越大。
(三)农村空心化的表现形式
在自然状态下,村落的空间演化是一个较为漫长且平缓的过程,而且一般呈现向心性的集聚态势 [10]。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民在村外和公路附近建设新房,乡村建设用地外延内空,农村聚落逐步空心化,导致许多农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村庄中心衰败,外围扩展无序的“空心村”现象 [11]。对地处重庆市武陵山区的黔江区所辖舟白、石门、蒲花、桐木、堰塘、濯水、三门、路东、平坝、五台十个村(该十个村是典型的老、少、山、穷地区,农村人口就业的非农化转移并未带来农村居民用地的相应流转置换,村庄呈现明显的新旧农宅闲置)进行调研发现,按照空心化演进过程经历出现、成长、兴盛、稳定和衰退期五个阶段 [4],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正处于兴盛期向稳定期的过渡。空心化典型的形式是多核型跳跃式 [2,12],且新宅多建于村庄外围和公路主干道两侧。这种多核型发展模式是由山区本身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户居住相对分散造成的。
二、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机制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经济统计指标来自重庆市武陵山区的黔江区所辖舟白、石门、蒲花、桐木、堰塘、濯水、三门、路东、平坝、五台十个村的2008―2009年农村经济统计报表,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实地调研所得。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农村空心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分析主要调控因子对重庆武陵山区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空心化调控因子主成分分析
调控是指在尊重空心村演进的客观规律,把握系统内部各种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为实现空心村的转型,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关联的系统或系统要素进行干预和调节,使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达成理想状态的过程。两种关联的系统要素称之为调控因子。通过对黔江区所辖十个村调查发现,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自然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了在中小尺度上农村宅基地的废弃、闲置。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复杂的社会经济要素组合成几个主要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关系。
依据专业知识和已有社会经济资料,现选定八个因子作为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进程中主要的调控因子:X1为农民人均纯收入、X2为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X3种粮直接补贴、X4为农村金融投入(指政府每年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X5为外出打工人数、X6交通便捷度(交通便捷度=农村道路所占地面积/农村总占地面积)、X7为培训技术人才数量(指农村每年派出培训人员的数量)、X8项目审批周期(指每年所批复的项目数,求五年的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出各因子的特征值、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第一、二、三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9.334%,故选取三个主成分。由因子载荷矩阵表3中各因子在三个主成分中载荷系数的大小可以分析出三个主成分所代表的实际意义。第一主成分与X2、X4、X5 、X6成很大的正相关,第二主成分与X1成较大的正相关,第三主成分与X3、X7、X8正相关性较为显著。结合各变量的实际意义,归纳重庆市武陵山区调控因子为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因子、农民购买力因子、现行规划管理制度因子。
(三) 调控因子实际影响分析
1.城市化发展及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因子的实际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外出打工人数 X5是由城市化迅速发展所引起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X2、农村金融投入X4、交通便捷度 X6 代表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些因子占54.116%的贡献率,对重庆武陵山区农村空心化的演进影响十分明显。从十个村的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已超过50%,村庄对人口的吸引力降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低层次的农业结构降低农村的吸引力。在所调查的十个村中,多达五个村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0%以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由此可以看出,空心村是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3]。(2)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重庆武陵山区十个村的交通便捷度仅在0.27%~2.4%之间,农村的金融投入也较少,在农民对交通便利的需求下,不断向村外和公路主干道两侧修建新房,加之宅基地浪费严重,加快了旧宅的废弃、闲置速度。
2.农民更新住宅的意愿和能力与现行规划管理制度因子的实际影响
农民人均纯收入X1是农民人均购买力的体现,培训专业人才数量X7、项目审批周期X8代表现行的规划管理制度。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原有住宅面积小、区位差和房屋质量低下与村庄外围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形成明显对比,促使农民放弃旧房另辟新址建房。同时,现行法规对废弃宅基地的处理没有具体规定,在量大面广的住宅更新过程中,农村宅基地表现出粗放发展的势头。然而重庆武陵山区,村庄规划至今仍未落实,70%的村级干部规划意识浅薄,认为村庄规划可有可无,各村相关技术人才的培训没有得到重视,农民建房速度远远大于废弃宅基地复垦速度,土地产权不明确,对空置户缺乏相应的管理。
三、山区农村空心化调控措施
(一)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增强农村对人口的吸引力
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已成为农民选择住宅的基本条件。通过调查发展,农民之所以在村外或公路主干道两旁新修住宅,主要是因为村庄内部交通十分不便。这样就需要对重庆武陵山地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减小城乡差异,提升农村对人口的吸引力, 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农业集约、节约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吸引一些资金雄厚的工商企业家投资农业开发,缓解国家、集体对农业投入的不足,同时引进外地人才、技术及管理经验,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条件。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机制,促进重庆武陵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引导农村实心化发展
从重市武陵山区目前情况来看,村庄规划尚无普及,在生态植被脆弱、耕地面积稀缺的山区,部分土地已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因此,需对农村土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有序管理,引导农村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四)加强宏观调控,依法管理宅基地
政策是土地利用的直接决策因素,它通过管理政策、产权制度、价格制度等直接影响着空心村的形成与演化[5]。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重庆市武陵山区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加强政府对农村住宅用地的监管力度,首先,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用房占地面积,对重庆武陵山区现有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结合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其使用年限。其次,鼓励进城定居的农民,对其宅基地进行有偿转让。最后,做好废弃宅基地善后处理工作,对部分可以转变为耕地的宅基地进行土地流转,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用地占补平衡。
参考文献:
[1]HARRIST J R, TODARO M P.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 sector analysis[J].America Economic Review, 1970,
(1):177-184.
[2]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6):8-13.
[3]张军英.“空心村”改造规划设计探索:以安徽省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1999,(11):12-15.
[4]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10).
[5]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10.
[6]张昭.关于河北省空心村治理的理论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7]童荣萍.“空心村”现象的科学认识及治理[J].农村经济,2006,(10):25-26.
[8]曾学龙.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的出路与新农村建设探讨[J].甘肃农业,2006,(10):31.
[9]钟勇.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问题探讨[J].桂海论丛,2006,(4):19-21.
[10]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3):257-262.
[11]尹昌斌.中国未来耕地非农占用的数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1):29-32.
[12]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11-12.
Regul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Rural Hollowing-out in Mountain Regions
YANG Hong-yu,TU Jian-jun,TAN Jian-hua,WANG Xiao-fe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ization,the problems of rural hollowing-ou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particularly in the mountain regions wher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By conducting the field research in Wuling Mountain of Chongq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socio-economic data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we found that the main causes for rural hollowing-out in Chongqing Wuling mountain areas are the discordance betwee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he inadequate invest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along with the discordance between the increased purchasing power of farmers,and the current weak planning and management.This is the bound to bring unfavorable effects on the rural land resources,the human settlements,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patial distribution,and population mobility,we proposed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to attract social funds to invest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to develop land use planning in rural regions,and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Key words: mountain regions; rural hollowing-out; urban and 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egulators[责任编辑 吴高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