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丹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不仅直接侵害国家根本利益,扰乱国家经济正常秩序,导致宏观经济决策紊乱,而且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为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97-02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通过伪造经济业务,假造会计数据,进行不实的会计核算,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主要表现有:
  1.会计核算资料的失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漏洞较多。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账表、账证、账物不相符;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如出现多套内容不一的会计报表,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析的报表是盈账等。
  2.成本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采用不正当手段,增加或降低列支费用,人为制造成本的膨胀或压缩,最终改变盈亏局面。一些企业为完成年初的考核指标,采取人为缩小成本,不按规定摊销有关费用,从而隐瞒了实际亏损;为了偷逃国家税款,有意加大成本,超比例计提、摊销有关费用,而隐瞒了实际利润。
  3.资产计价失真。首先表现在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企业的账账、账证、账实不符,导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其次表现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一些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再次是表现在由于过于讲放权和自主,造成企业行为的自由化。
  4.往来账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相互拖欠,长期不清,如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账、悬而不决状态,事实上已不再存在,或是因为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接手续不健全,各种应收账款长期无人过问,形成企业的潜在亏损。
  5.经营成果失真。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故意弄虚作假,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虚设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虚赢实亏和少报亏损,或者是明为亏损实为赢利。主要表现在赢利企业乱列乱支,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明明赢利,却在账上人为地制造亏损,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行政领导人,事先向财会部门规定利润指标,明目张胆地虚造利润。
  6.税金核算失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虚增或虚减。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许多单位受利益驱动,采取不正当手段,虚减收入、利润,偷漏国家税款。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或领导的人为因素。会计信息失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根源是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或个人私利。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夸大政绩或个人名利和地位等等,不顾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人为地调整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另外,某些单位企业领导者为了取悦上级,以达到某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利,常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造假,篡改会计数据,修改会计资料,他们有的虚增利润以获得贷款,有的隐瞒利润逃避交税,有的甚至虚列数据来掩盖其贪污受贿的罪行。这些人,把国家、集体的资产当成自己的小作坊,胆大妄为,无所顾忌,任意造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首先是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业务知识贫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责任心不够强,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工作拖拉,疏于管理,家底不清,财产不实,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加之法律意识日益淡薄,难免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其次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法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的行为视而不见,部分财务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账外账和“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虚报浮夸,粉饰业绩,隐瞒收入,逃避税收,谋求私利。特别是多数会计人员因为不具备监督者的独立地位和基本条件,时时受制于人,而不得不屈就苟同,最终导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现象蔓延。
  3.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我国执行的是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理论上很完善,但执行中却不尽如人意。一是会计监督弱化,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单位企业会计受制于领导,权力是领导给的,只能为领导服务,现实中会计人员因坚持原则而受排挤、报复的不在少数,很多会计人员只能无奈地选择“明哲保身”,致使会计监督形同虚设;二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弱化,权责利界线不清,内部监督不能独立发挥其作用,内部审计往往根据领导的偏好去“监督”,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三是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合力,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外部监督虽有所作为,但由于诸多监督机关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注重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但其执业范围狭窄,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另外,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五是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立法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造成单位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一旦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容易诱发企业造假行为。
  4.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加上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5.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刑法》、《会计法》对会计做假行为都作了处罚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由于执法不严,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的造假,低廉的造假成本、高额的造假回报和利益趋动,使得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不顾,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不能起到惩戒作用。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针对上述这几方面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尽量减少准则中可选择的备选方法,避免企业以不合理的手段造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荣誉感,做到爱岗敬业、依法办事、搞好服务、保密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使其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和技能外,还要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大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教育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足够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对新进会计人员要严格把关。
  3.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监督。一是要提高单位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保证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处理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各经济监督部门既要明确各自监督职能的管理目标、职权、业务范畴,又要在各监督职能之间实行相互协调,保证各监督职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经济监督的总体目标。三是要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一方面,要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合理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形成立体防范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以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行政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尤其是积极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要对企业会计行为实施严格监督,加大抽查面,以增大舞弊被发现的几率,通过实施增大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的制度来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4.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5.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要充分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加强《会计法》等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企业领导、会计人员熟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同时,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会计人员要调离工作岗位,吊销从业资格证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对那些来自行政方面干预的压力所导致的作假,要层层追究有关领导人责任,使作假者和指使者无处藏身,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表现形式多样,危害性严重。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因此,我们必须解决治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断采取措施来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加大会计监督力度,有效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