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哲,聂飞飞
摘要:基于生态位的宽窄理论,提出了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设计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并以中国西部地区6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宽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23-02
一、生态位理论
在生态学中最早使用生态位一词的是Grinnel(1917),他把生态位定义为种的最后分布单位,而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1927年,Elton把生态位确定为种在其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强调一个种与其他种的营养关系。Hutchinson(1957)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一个种生存条件的总和,将生态位扩展为既包括生物的空间位置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又包括生物在环境空间的位置,即所谓的多维生态位 [1]。
生态位的宽窄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的宽度(广度)是指一个种群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可利用资源量较少的情况下,生态位宽度一般应该增加,以使种群得到足够的资源。在可利用资源量丰富的环境中,可导致选择性利用资源,使得生态位宽度变窄。一个种的生态位越宽,其竞争力越强,能够利用的资源总量越大,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反,一个种的生态位越窄,其竞争力越弱,能够利用的资源总量越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
按照生态学观点,任一生态因子总要与周围环境经常不断地处于相互交换之中。与此类似,高校也处在由自然、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里,并与之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生态位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而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包含在高校生态位系统中,生态位的宽窄理论适用于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
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必须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为核心,并从总体目标出发来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全貌。(2)科学性。要考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元素及指标结构整体的合理性,从不同侧面设计若干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并且指标要有较好的可靠性、独立性、代表性、统计性。(3)可比性。本指标体系是对多个区域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区域之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是各区域共有的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4)可行性。为保证获取数据的可靠性,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现有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并注意量化的可操作性,使评价建立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5)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绝对指标反映的是总量、规模等因素;相对指标则反映的是速度、结构、比率等。结合两类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指标体系的设立
根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通过专家咨询和试算,并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一级目标,即科技创新能力;四个二级指标,即创新基础能力(A)、创新投入能力(B)、创新产出能力(C)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D);26个三级指标,即科技活动人员(A1)、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A2)、科技活动人员中硕、博研究生的比例(A3)、研究与发展机构总数(A4)、年度派遣和接受合作研究人次(A5)、年度出席国际会议人次(A6);研究与发展人员总数(B1)、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占比例(B2)、拨入科技经费总额(B3)、研究与发展经费占拨入科技经费的比例(B4)、研究与发展项目总数(B5)、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总数(B6);出版科技著作数量(C1)、发表学术论文数(C2)、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比例(C3)、鉴定成果数(C4)、国家级项目验收数量(C5)、专利申请数量(C6)、专利授权占专利申请比例(C7)、获国家三大奖和国务院各部门科技进步奖数量(C8)、获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数量(C9);专利出售合同数(D1)、专利出售合同额(D2)、专利出售当年实际收入(D3)、技术转让合同数(D4)、技术转让合同额(D5)。
(三)评价过程
1.确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因子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可得三级指标层因子集U={A1,A2,…,D4,D5}。
2.标准化处理。由于各统计数据往往存在不同的量纲,因此需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S′i,j=S i,j / maxS i,j(1)
其中,S i,j(i=1,2,…,n;j=A1,A2,A3,…,D5)表示第i个地区在生态因子j上的数值,maxS i,j 为S i,j(i=1,2,…,n;j=A1,A2,A3,…,D5)的最大值,S′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标准值。
3.二级指标生态位宽度的测定。根据生态位宽窄理论,利用信息指数来测算各指标的生态位宽度,公式为:
B i,k=-(P i,j ln P i,j)(2)
式中,B i,k (k=A,B,C,D)为各指标的生态位宽度;P i,j=S′i,j / S′i,j,r表示各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的个数。B i,k越大,说明生态位越宽,其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竞争力也越强。
三、实证分析
为验证基于生态位宽窄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本文选取了中国西部地区6省(市)高校进行实证分析。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高校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生态位宽度测定为例说明分析过程。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结果见表1。
其次,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计算公式(2)进行计算,得出6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数值,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07年四川省和陕西省高校排在前两位,重庆市高校紧随其后,其次是云南省和甘肃省高校,贵州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最弱。表2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了利用生态位理论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结论
通过对中国西部6省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基于生态位宽窄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过分析比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鑫.生态位理论研究进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2]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陈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