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闫桂媚 吴湧彬 陈怀录
摘要:华池县产业表现为,“一产发展滞后,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低”。由于长庆局对石油的垄断,导致丰富的石油资源不能为华池的产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除了石油以外的支撑产业,是华池县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华池县;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61-04
1产业现状
1.1从GDP角度看,华池县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1999年,华池县内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3∶31∶36,呈现出“三一二”型结构。21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迅速提高,并超过第一产业成为主导部门。2001年,华池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已演变为16∶58∶26,呈现出典型的“二三一”型特征。之后,华池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份额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份额急剧上升。到2007年,在华池县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为5.8∶84.8∶9.3,第二产业地位相当突出。在1999―2007年间,华池县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份额下降了2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26.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增加53.8个百分点,可见第二产业已经成为华池县的主导部门。(见表1)。
1.2从轻重工业比重看,轻重工业比重逐年减小,以重工业为主。
2005―2007年,华池县轻重工业发展呈下降趋势,轻工业产值自2005年起消失,重工业在2002年后产值急剧下降,重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3.41%,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707.6万元,比上一年下降了75%。
因此,从轻重工业比重看,华池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1.3从工业行业结构看,华池县初步形成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2000、2002、2004―2006年,在华池县工业总产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总产值分别为2 050万元、2 705万元、2 736万元、3 416.9万元和2 228.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2%、45.06%、54.20%、84.85%和77.96%。此外,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2000年实现产值248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629.9万元,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从4.14%增加到22.04%。因此,目前华池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2产业发展具备的优势条件
2.1 石油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境内探明地下原油储存面积2 2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8.3%,总储量达6 000多万吨,年产量达120多万吨,是长庆油田在陇东的主产区之一。2007年,境内原油年产量达到98.7万吨,占陇东油田全年总产量265万吨的37.2%,油区辐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8%。
2.2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高,区域特色明显
华池县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南部以小麦为主,糜谷次之;北部以糜谷为主,荞麦、小麦次之;东部以玉米、糜谷次之。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胡麻、荞麦、洋芋等10多个品种,年产油料830万公斤、洋芋2 000万公斤、黄豆800万公斤;果品主要有梨、桃、苹果、葡萄等10多种,各类水果年产量1 360万公斤;白瓜籽、黑木耳、黄花菜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年产量白瓜籽为210万公斤、黄花菜为30万公斤。2008年,全县种植的白瓜籽12.3万亩、小杂粮21万亩、洋芋11.5万亩、瓜菜6.5万亩也喜获丰收,特色产业年收入达到1.7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81%。
2.3 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小杂粮、草畜产业
华池县地域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凉,土壤为干旱瘠薄的黄绵土和风沙土为主,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年降雨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春夏干旱,而小杂粮生长发育期多为夏秋季节,因此,其地形地貌及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杂粮的生长,种植小杂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境内北部牧场广阔,东部土壤肥沃,水分、生态条件比较优越,有利于发展草畜业。因此,华池县土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有利于开发草畜和特色农产品。
2.3.1小杂粮分布广、品种多、营养价值高
小杂粮是华池县传统种植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宽广。而每类作物又相对集中在几个县,或者相近区域内。如荞麦主要分布在西北乔川、元城、怀安、白马、乔河、紫坊畔乡;糜谷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庄、南梁、林镇乡,既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又有利于产业化经营。全县栽培小杂粮种类包括谷子、糜子、荞麦、高粱以及各类杂豆等14种之多,生产的小杂粮营养元素含量高,产品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产品粒大饱满、色泽艳丽、品质优良。生态无公害,是天然绿色食品。
2.3.2草畜资源丰富,草业前景广阔
草地资源极其丰富。草地面积322.09万亩,占总面积的56.9%,有多年生牧草40多万亩,另外,全县有耕地85.9万亩、林地102.33万亩,可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7万亩,可提供秸秆2万吨左右。全县羊只饲养量达18万只,大家畜存栏5.7万头,年产肉类4 000多吨,羊绒毛200吨。根据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底,华池县人均饲养优质绒山量居全市第一,户均种草量在全市位居前列,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9 000万元,农民人均达到8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2.4 文化遗存丰厚,红色革命资源积淀深厚
华池文化遗存丰厚,名人英才辈出。境内文化古迹众多,至今已发现古文化遗址42处,窖藏器物丰富,文化价值极高。华池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宁小学、抗大七分校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毛泽东“面向群众”的亲笔题词以及评剧《刘巧儿》中“刘巧儿”艺术原型等红色旅游资源,在甘肃省极富有开发潜力。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扶持,也为华池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全国兴起了红色旅游,以延安为中心的老革命圣地成为全国爱国教育基地。华池县与延安较近,有利于融入该区域红色旅游圈,以促进华池县旅游业的发展。
2.5新能源优势――沼气
华池县气候特征是降水稀少,日照时数长,光照时数及辐射量均居甘肃省之首属全国高值区之一。风力资源丰富,广大农村是典型的农牧区,农作物秸秆、牲畜养殖、动物粪便是可靠的沼气能原料。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可再生无污染的新能源潜力巨大。所以,要看到华池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趋势和发展潜力,把握好发展机会。
3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华池县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农业形势不容乐观。这具体体现在:(1)华池县地处河谷地区,周边地形复杂,可利用土地较少,限制农业发展;(2)土壤肥力出现下降,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综合生产能力下降;(3)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出现老化,农田机耕路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机耕、机灌、机收、机插面积比例小;(4)农业生产规模小,且经营分散,土地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缺乏高科技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农业。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产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华池县主要农作物平均单产大都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土地撂荒现象。
3.1.1小杂粮生产水平低、商品质量差、加工企业少、技术落后、产业体系不健全、种植分散
受传统种植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商品经济意识不强,小杂粮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制约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品种单一落后,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优质高产、专用名牌品种少,农技推广体系适应不了当前生产需要,品种的提纯复壮和高新品种的换代更新工作根不上,直接制约了小杂粮产业加大发展;“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机制没有形成,生产加工基地具有规模和区域优势的企业少,科技投入小,在产品开发、宣传、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种植面积虽大,但集约化程度低。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不利于规模经营,增加收购、流通难度,影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3.1.2草畜产业认识不足,缺乏投入,产品加工滞后
农民对种草养畜认识模糊,思想保守,传统的放牧种粮观念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个别地方干部群众思想还没有从重粮轻草、重林轻草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对草产业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草产业真正摆到国民经济计划和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草业是一个刚起步的新产业,不少地方尚未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专项资金扶持,影响草业发展进程。在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中,种草资金约占总投资的10%。在退耕还林草项目中,种草资金约占总投资的5%;缺少龙头企业,现有加工企业规模小,草产品档次低,距国内外草产品市场需求差距很大;服务体系不健全。县内没有专门的草原站,从事草产业的技术人员稀少,技术力量薄弱,推广工作落后,种草养殖户急需解决的良种、饲料、贷款、防疫治病、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没有保障,远远不能满足草产业发展的需求。
3.2石油开采占垄断地位,其他产业发展受阻
由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大量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外地加工,石油资源优势不能变成经济优势,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并且当地财政还受到原油、成品油价格不稳定的影响。2004年,华池县内能为工业产值作贡献的企业有18个,发展势头很好,其中砖瓦厂就有6个,到2006年,减少到3个,分别是石油经销公司、电力局、军地公司。可见,石油开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垄断产业。
3.3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行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工业布局分散,城市化严重滞后,目前华池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远低于全国和甘肃省平均水平,难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4年以来,华池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等流通业来支撑的,而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等行业所占比重几乎为零。很明显,目前华池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尤其是信息咨询、中间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其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3.4产业布局分散,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
目前,华池县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农村经济均衡发展,加上现行户籍制度的影响,目前华池县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09%,而华池县只有24.09%。这与华池县工业化的情况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2006年,华池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26.9%,远低于全国和甘肃省36.11%的平均水平。
3.5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伴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华池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目前,华池县工业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低,许多乡镇缺乏污水排放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由于石油开采导致华池县多处地方发生水质蠕变、水质变苦、水位下降、水井干涸现象。由于固体废物处理少,分散焚烧或随意抛入河沟、堆放河岸路旁、村前村后,既影响环境美观,又污染环境。柔远河沿岸大量垃圾和工业废料倾到河中,使河床淤积,流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效益、高收入。
4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农业调整
4.1.1.小杂粮产业
小杂粮是华池县传统种植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今后要坚持政府支持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广名优品种和专用品种,加大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进行规模化种植,把小杂粮作为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来抓,突破“数量农业”老观念,树立“品牌农业”的新思想;突破“广种薄收”老观念,树立“高科技投入,狠抓优质高产”的新思想;突破“自给自足”老观念,树立“市场农业”的新思想。依靠政府扶持,组织农技部门的专家、致富能手,下乡进村,宣传科普知识及示范推广技术,调整好小杂粮种植业的产业结构,发展名优品牌,形成产业区域优势,合理布局推动小杂粮产业的大发展。
积极发展一些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走产、供、销结合的路子,进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种植,形成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小杂粮的产量和品质,从而使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小杂粮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4.1.2.草畜产业
草畜业已成为全市农村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华池县草畜产业已初具规模,以建设绒山羊养殖大县为目标,突出满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舍饲养绒山羊的助推模式。
为此首先,政府要从投入、税收减免、银行贷款、融资贴息、土地占用、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投入保证,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把草场尽快承包到户,调动群众草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以粮代赈,无偿提供牧草种子,优先提供扶贫资金、免征各种税负等经济政策,扶持草产业发展;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拓宽社会各方面投资草产业的资金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增加外商投资草产业的资金数量,促进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要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界限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实行国有、集体、民营、股份合作和外资一齐上的方针,把农民手中的资源、技术人员的技术、企业老板的资金三个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档次,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几个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成为拉动全市草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再次,要继续坚持广种草、舍饲养、小群体、大规模、改畜种、调结构的发展路子,规范养殖小区示范带动,政府扶持整村跟进,龙头带农户、协会搞服务、科技作先导、综合搞开发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栽培、畜种改良、秸杆饲料利用、舍饲养殖等技术,强力推进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建设。
最后,鼓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领办民营服务组织。充实技术力量,配备必要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层层开展培训,提高广大群众发展草畜业的技术水平。
4.2工业调整
4.2.1石油伴生气加工利用工业
石油从华池县工业发展的情况看,华池县除了石油,其他矿藏稀少,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但可以借船出海,充分发挥石油储量丰富,油田开发注入资本大,提供就业机会多,助推地方发展力量大的优势,让资源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首先围绕建立陇东最大的石油产能基地和全国石油开发和谐典范的目标,牢固树立“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繁荣的思想,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最三看”要求,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快2吨区超低渗透油田开发步伐,到“十一五”末,把华池打造成全市800万吨产能、300万吨炼量的前沿阵地。同时,着力培育石油开发后续产业,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利用石油开发伴生气等资源,合作建办氢烃发电厂和甲醇炼化厂等工业企业,全力打造工业强县核心。
4.2.2白瓜籽制造业
华池县白瓜籽粒大饱满,品质好、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供不应求。每年公斤收购价6.5―7.6元[1]。全县历年产量在900吨以上,种植白瓜籽已经成为华池县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目前,以山庄、南梁、林镇为主的白瓜籽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了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白瓜籽公司,得了“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市)”称誉。从现有产业优势出发,今后重点要强化品牌意识,实行名牌产品战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开发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尤其是白瓜籽饮品,促进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同时,加快包装、食品机械、食品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3第三产业
4.3.1做大做活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其产品、服务用于解决购买者生活中(非生产中)的各种需求。生活性服务业是连接物质、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载体,物质、精神产品只有经过生活性服务业才能被人们所消费。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包括文教卫生、商贸流通、旅游休闲、娱乐健身、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2]。
目前,华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庆阳市7县1区中排名第7,反映出居民实际购买能力不强,导致其商品流通领域不活跃。这样的现状与薄弱的第三产业有关,因此围绕石油开采发展服务业,将是改变这样的现状的必由之路。
华池县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首先中央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要的方针,并要求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不断拓宽新型服务领域,为华池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指明了方向。其次,长庆局的进入给华池带来难得的机会。长庆局职工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华池,他们收入高,消费需求高,餐饮、娱乐、住房、休闲等现代生活性服务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为华池发展生活性服务也带来广阔的空间。
4.3.2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搞红色旅游开发
近年来,华池县抢抓国家红色旅游开发机遇,将红色旅游开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四大建设工程之一,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全力打造“红色游、文化游、民俗游、生态游”四张名片,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突出“陕甘苏区创建地、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宣传主题,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名县,扎实推进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全县继续按照“兴办大旅游、带动大产业、拓展大市场、谋求大效益”的思路,打造和延伸以旅游为核心的最大化、持久化产业链,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继续大力实施旅游形象提升工程和旅游品牌创建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力求建成一批旅游名山、名城、名镇、名村,着力解决行路难、观景难、食宿难、购物难等问题,加快建设游人接待中心,配套建设一批美食中心、康乐中心、休闲中心、购物中心,努力在游、购、娱、吃、住、行六个环节上齐头并进,在观光、休闲、体验三种形式上互为补充,加快推进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真正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游尽兴。继续推动产业互动,积极把白瓜籽生产加工、小杂粮种植、草畜产业融入到旅游环节中,打造最具潜力的旅游业。
5产业发展现状小结
综上所述,华池县人均GDP较高;三次产业的比重“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低,一产发展滞后”,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由于石油的存在使得第二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常此以往形成了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导致其他行业的萎缩甚至消失。如果扣除石油对华池县经济的影响,工业总产值仅有5.06亿元,其产业结构将变成1.72∶0.8∶2.54。长庆局在华池县的石油开采业虽然带动了华池县经济的发展(人均GDP高、二产比重高),但是由于其与人民生活和本地产业没有联系(农民纯收入低),不为当地提供就业,当地政府对石油开采没有主动权,长庆局只是给政府提供必要的资源开采费用,可见,石油开采是华池县“虚幻”的主导产业,长庆局一旦撤离,华池县的经济将出现危机,找到除了石油以外的支撑产业,是华池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