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蔚垚辉 雷晋芳

  摘要:研究了山西产业结构现状,接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影响,并测算了山西省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山西;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16-02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山西省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山西省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总体趋势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呈现出逐步递减的态势,从1980年的19%下降到2005年的6.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从总体上看是逐渐增加的态势,从1980年的22.6%增加到2005年的37.4%。这基本上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相比,山西省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比重严重过大,这与山西作为煤炭大省,成为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政策有关,这种产业结构显然与标志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二一”型结构即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可以看出山西省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的不协调还相当突出。
  (二)山西三次产业从业人数
  改革开放以后,山西省从业人员总数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从1980年的1 002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 500万人,增长了50%,各产业从业人员也都有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30万,约增长了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136万,增长了5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331万,增长了235%。
  
  二、模型的构建
  
  (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 和Sims 的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想法是:如果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 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特别地,说“X 是引起Y 变化的原因”,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X 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在Y 关于其过去的回归模型中,添加X 的过去值作为独立变量应当显著地增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第二, Y 不应当有助于预测X ,其原因是如果X 有助于预测Y ,同时Y 也有助于预测X ,则很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其他的变量,它们既是引起X 变化的原因,也是引起Y 变化的原因。
  检验X 是否为引起Y 变化的原因的步骤如下:首先,检验“X 不是引起Y 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对下列两个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然后根据这两个方程的残差平方和来计算F 统计量,检验方程(1) 中系数β1 ,β2 ……βm是否同时显著地不为零。若果真如此,我们就拒绝“X 不是引起Y 变化的原因”的原假设。
  下面我们利用S1、S2和GDPI 三个指标1978―2005年的统计数据,根据上述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此先对这三个指标的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加以分析。我们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法来检验数据是否平稳。ADF单位根检验程序主要基于以下模型:
  
  其中,t为时间趋势项,m是最优滞后阶数,YI是时间变量。检验的原假设为Y―I(1),即r ― 0,存在单位根。对S1、S2和GDPI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S1、LS2和LGDPI,作单位根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知,三个指标序列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衡时间序列。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条件是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必须具备协整性,满足了上述条件,就可以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难验证,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理,运用Eviews5.1软件分别对LS1 和LGDPI, LS2和LGDPI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分析结果可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
  罗默(Romer)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 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
  先考虑不同产业结构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 = f ( X1, X2, X3, A) ,其中Y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Xi 表示第i 产业的产值, i = 1,2,3, A 表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对函数Y = f ( X1, X2, X3, A) 求全微分,有
  
  下面根据1980―2005年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5.1 的计量经济软件,可以得出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og(GDP) = 1.015 + 0.088Log(GDP1) + 0.536Log(GDP2)+ 0.356Log(GDP3)
  (25.398)(5.039)(39.912) (21.210)
  R2 = 0.9998R2 = 0.9999 D. W = 1.907S.E = 0.006
  该回归模型的判决系数为0. 9998 ,而调整后的判决系数为0. 9979 , 这说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而D.W 统计量为1.907,说明回归方程的残差项不存在序列相关,因此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是可信的。
  
  三、结论及建议
  
  (一)模型结果分析
  (1)根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方法以及上述模型可知,山西省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达到53.6%,第三产业次之,达到35.6%,最后是第一产业,仅有8.8%。
  (2)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出量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0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产出量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产出量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356个百分点。
  (3)2005年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总产出中的份额平均为6.3%、56.4%和37.4%,由此可知第一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0.063%,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088%,第二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0.564%,国内总产出只会增加0.536%,但是,如果第三产业在国内产出中的份额增加0.374%,则国内总产出将增加0.356%。
  (二)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1.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山西农业水平
  农业是山西省的薄弱环节,政府必须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通过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补贴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以确保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就是依据这一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形态。园内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料,最终实现园内的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其效果显著,已经在发达国家获得充分证明。
  3.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第三产业结构
  山西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发挥山西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挖掘内涵,加强规划管理,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建设以太原、大同、运城为中心的城市旅游经济圈,努力打造沿大运高速、沿黄河、沿太行山三条旅游经济带,精心建设“三大品牌”、“五大景区”。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级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高铁梅,吴桂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 Eviews 应用:第1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山西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06:第1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责任编辑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2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