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大伟 伍宝君
摘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在产品数量、企业数量、实物总量、监测面积、年销售额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领导型、主核心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的产业集群的雏形。为了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其综合竞争力上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应做好转化和升级准备。
关键词:绿色食品;核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143-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1990年,黑龙江地区率先开发绿色食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全省绿色食品发展在产品数量、企业数量、实物总量、种植面积、年产值从1999―200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7.59%、27.09%、56.56%、57.01%、56.12%,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并初步形成了专业市场领导型、核心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或共存体)的产业集群,并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因素、市场需求因素的变化,集群出现了转变和发展的趋势。在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供给紧张程度加剧情况下,急需加强对产业集群升级、技术创新研究,转变其增长方式。
(二)产业集群升级、创新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相关文献回顾
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理论表明,一个产业集群经过十年的发展基本上比较成熟,若不及时升级则可能会出现衰退。Carlos Quandt(2000)认为,创新群和合作网络是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缩小空间和社会不均衡的主要工具。
陈佳贵(2003)指出,产业竞争优势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魏后凯(2006)认为,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防止集群走向衰退,关键是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集群不断升级。张杰(2006)从实证角度,剖析了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和重要性。
上述观点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供了基础理论平台,本文在继承和吸收原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集群升级和技术创新途径,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二、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基本形态及存在问题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通常被概括为嵌入型与原发型两种类型(金祥荣等,2002)。按照其产生内在动力通常被概括为政府促进型、市场需求型、核心企业型、资源依托型四种类型(王德章等,2006)。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分工程度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类形态:
(一)基本形态的划分
1.专业市场领导型
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集群的存在依附于专业化的销售市场或销售网络的存在。由于依附于专业化的销售市场或销售网络,因此,这类产业集群多以同质化、有限差别化的产品进行生产,形成“前店后厂”的产业集群形式。如黑龙江省五常市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大米集群,依托于专业市场以获取相对的垄断利润。
2.核心企业领导型
核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的特点在于集群中有一个具有垄断力量的核心企业处于集群分工网络的控制中心地位,其他小企业作为该核心企业的多层外包、下包供应链体系分布于其生产链的上下游,共同组合成一个分工协作生产体系。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米业、乳业、山特产集群,在北大荒集团、完达山集团、黑森集团等主核心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推动下实现整体生产系统协同升级。
3.混合型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多数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或共存体。如,随着集群内一些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专业贸易市场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在这种条件下就有向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转变的可能。如,黑龙江省的宁安市把8家大米品牌统一整合为“镜泊湖”牌,大兴安岭将20多个绿色品牌统一为“北奇神”,庆安县把大米统一注册为域名商标“庆安大米”,这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中都呈现出混合型的特征。
(二)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体薄弱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主体薄弱,存在数量扩张与企业规模小的格局并存,品种个数快速增长而大类扩张滞缓的矛盾,在绿色食品产品内部结构上,初级品占有比例较大,AA级产品比例太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增加AA级产品数量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方向。
2.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集群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还相当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够,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二是政府忽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在构思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时缺乏周全的规划和有效的行动,而地方政府重视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的管理,对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3.前、后向产业发展滞后
从集群的前向产业来看,阶段性出现集群主体所需的原材料、设备、技术等供应不上,导致集群主体进行正常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受限;从集群的后向产业来看,现代流通方式尚未健全,集群内部物流主要以企业自理和供应商承担为主。
三、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探索
参照Kaplinsky and Morris(2001)和张杰、刘东(2006)的地方产业集群价值链的四种升级类型划分思想,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类型归纳为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的升级(见下表)。
(一)升级方向
1.专业市场导向型向核心企业领导型集群转变
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实践活动来看,专业化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是本省现阶段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这也就意味着黑龙江省产业集群仅仅完成“过程升级”与“产品升级”的价值链初级阶段,而且这类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低价值、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中大米重点培植五常、珍宝岛、锦秋、北大荒、金都等8个品牌;大豆重点培植松北王、建三江、晨星岛等4个品牌;杂粮重点培植古龙、绿珍珠等3个品牌;乳品重点培植完达山、红星、绿洲等5个品牌。只有随着集群内这些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专业贸易市场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才就有向核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转变的可能。
2.培育和扶持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发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向应该着重于发展核心企业领导型的产业集群,也就是说,培育集群中具有垄断控制力的大规模企业,加快专业化市场领导型集群向主企业领导型的产业集群的转变。而发展核心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这主要基于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和开拓市场两方面起着促进的作用。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一批国家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采取兼并、出资买断等形式,组建“联合舰队”,使其在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中,更好发挥企业集团优势和驰名品牌优势。
(二)产业集群升级路径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形成核心企业领导型集群时,由于集群中核心企业能够获取集群中的垄断利润,从而具备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能力,因此,集群也就具备了自我创新与升级能力。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升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押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力升级,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升级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螺旋上升过程。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主企业个体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产业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够转化为集群宏观层面的产业升级能力;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收益相当部分又聚集到处于集群主导控制地位的核心企业手中,从而为其积累了垄断创新利润,进而集群能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上升的轨道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杰,刘东.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基于组织分工架构的一个初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5):48-55.
[2] 王德章,赵大伟,等.产业竞争优势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5):32-39.
[3] 王德章,赵大伟.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3,(9):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