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冀中南城市群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彦辰

  提要河北省冀中南地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群将成为这一地域发展的主要形态。在冀中南城市群发展进程中,要针对发展机制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完善城市体系结构,调整行政区划,加强政府对城市群建设的协调等方面做出努力。本文在我国城市群重大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冀中南城市群发展提出一系列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冀中南;城市群;条件模式;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河北省环省会城市群发展现状
  (一)冀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冀中南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差距明显。2005年冀中南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12%和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二者的35%和33%;城市化率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巨大。即使与长株潭、中原城市群相比较,在人均GDP、城市发展水平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2、产业层次较低。冀中南城市群绝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还停留在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阶段,所占比重甚至高达70%,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仅有石家庄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50%,其他各市大多在20%~30%之间。
  3、一体化进程缓慢。河北省在2006年才首次正式提出了冀中南城市群的概念,对于如何加强城市间合作,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及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与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二)冀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阶段。河北省冀中南地区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早的国家投资,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以资源型企业为主体的收入来源和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体的产品物流形式。
  二、冀中南城市群的城市体系
  (一)规模等级特征
  1、城市数量结构不合理。无论是与国内沿海三大城市群相比,还是与相邻的山东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比,河北省冀中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均不尽如人意:第一,城市数量太少,城市密度小;第二,中心城市太少;第三,市带县数量不匹配;第四,城市体系结构不完善;第五,核心城市实力不强。
  2、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从城市人口分布看,冀中南城市群内超大和特大城市人口最多,规模相对较大,人口所占比重也大;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小城市虽然数量多,但其中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人口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小。
  3、特大城市集聚作用相对较弱,核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在环省会城市群的城市体系中,石家庄的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大,带动力和辐射能力也不强。
  (二)空间布局现状。环省会城市群空间布局特征为:受交通干线影响大,城镇密集于京广铁路和石太、石德铁路沿线,呈现十字轴带状分布;疏密布局,市县差异大,太行山山前地带为高度密集区;东部平原地带城镇的规模和数量都不及京广沿线地区。
  三、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城市群
  (一)石家庄引领冀中南城市群快速发展。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也是其内部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城市产业特色形成的过程。石家庄、唐山要加快建设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产业聚集区;邯郸要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和资源性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其他区域中心城市要加快传统产业提升和第三产业发展,抓好产业示范区建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城市群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由此形成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优化城市群整体效应,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二)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中南城市群的区域范围。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冀中南城市群的区域范围应是广义的,理应包括邯郸、邢台、衡水等区域,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我们应该冲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建立起一个跨行政区的地域经济区。这个地域还应包括豫北的新乡、安阳、濮阳;晋东、晋南的阳泉、长治、晋城;山东省西部的聊城、菏泽、德州,甚至还可以考虑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石家庄东可以临海,西可以靠山,南可以连接中原,充分发挥临海、靠山、连平原的优势,这样石家庄的作用就非常强大了。
  (三)构筑这样一个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1、优越的区位条件。在宏观区位上,冀中南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北与京津呼应,东与黄骅港的石黄高速连接,西靠山西煤炭基地,南与中原比邻。境内有京九、京广、石德、石太铁路,京广高速、太青高速、青银高速,107、106等国道,形成两纵两横交叉的铁路公路干线,交通发达。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信息和国际交往中心,位于环渤海湾一线开放地区的腹地。
  2、有机的历史联系。冀中南四市历史上属赵文化,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四市隶属冀南行署,建国后,几次地市离合,使四市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交融,尤其是近几年的干部交流,使得四市之间各种联系加强。
  四、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
  我国各大城市群区内,将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外包和创新中心,形成高度一体化战略,加快城市群五个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现代化,加强区内各大中小城市的协作与流通,积极重点发展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完善与提高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构建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
  1、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群地区,城市间资源禀赋互不相同,产业类型各有侧重。在发展过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施产业集聚战略。
  3、现代产业体系是农业基础比较稳固,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提升较快,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是产业集聚过程产生的先进产业结构。
  (二)实施高度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1、产业布局一体化要重点解决好城市群内部产业高度同构、相互之间恶性竞争以及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协调发展不足等问题。
  2、推进城乡规划空间发展一体化,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3、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也是城市群之间经济技术合作的基本条件。
  4、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在统一城市间教育、就业、社保、文化、卫生等服务的基础上,追求区域内服务均等化。
  5、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市场、实现市场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迫切要求。
  (三)实施城乡统筹的长远发展战略。强调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我国城市群走向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具体战略问题在于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力转化,安排就业,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促进城乡公共设施与社会保障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实施紧凑空间组织战略。集约化、集中紧凑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于一个人口稠密、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群区域尤为重要。这一规划理念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遏制城市盲目扩张为前提的,通过集中设置的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的综合利用,将会有效地减少交通距离、废气排放量,并促进城市有机合理地发展。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2、保护存量资源,拓展环境容量。为了实现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水、土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强资源统一规划与管理,坚决制止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实现有序利用。
  3、增强区内分工协作,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域,而要把它放到历史进程中、区域范围内去考量,进行更大空间的协调与合作。
  4、加强城市群政府间的合作,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求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城市政府,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协调作用。
  五、冀中南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与优化对策
  (一)冀中南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
  1、城市群发展的功能体系。通过对城市群各城市的规模、区位、发展潜力等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的功能体系应为:核心城市为石家庄,肩负领跑城市群以及环省会城市群和环京津城市群桥梁的作用,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副核心城市为邯郸,承担城市群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次中心城市包括邢台、衡水,是城市群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
  2、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根据冀中南城市群城市布局的现状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环省会城市群应采用轴带发展模式。一是因为石家庄作为城市群第一大城市,首位度和经济发达程度还没有达到极核的要求,辐射力有限;二是因为城市群的经济、产业、城市分布都与交通线密切相关。
  3、城市群空间结构组织构想。以现在的两个特大城市为依托,做到经济区产业互补、经济联系强度加大,以交通网络为联系方式,经济、社会、生态联系为空间主要作用力,最终在地域上连成一个整体。当前应采取轴带发展,加强集聚,提升实力,实现一核两区,一主两副的发展模式。
  (二)冀中南城市群发展优化对策
  1、发展机制的选择。河北省冀中南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当以自上外联型与自下内联型并重。而核心城市应是以自上外联为主、外联与内联相结合的复合型发展机制,以确保核心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辐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在推进城市化发展机制的选择上,走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模式的选择上,走适度集中的道路。
  3、完善城市体系结构,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道路。首先要优先发展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现有城市发展的潜力;其次要积极扶持条件优越的小城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最后对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4、调整行政区划。大都市区的周边县市可以撤县设区,减少中间管理环节;对于一些经济实力强或者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市县,在考虑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可以脱离原地级市,直接归省管辖。
  5、加强政府对城市群建设的协调。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共同发展章程,强化资源整合,加快一体化进程。
  6、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士谋,冯长春,王成新等.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省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Z].石家庄:河北省建设厅,2006.
  [3]王树功,周永章.大城市群资源环境一体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3.
  [4]亚洲开发银行,河北省政府.第三只眼看河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谢文娟,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6]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等.中国城市群[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