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鱼 明
提要本文阐述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实践教学现状,提出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07072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学术竞赛、第二课堂等各个环节。在本科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的培养质量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系统的、有计划的实践训练。
第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只有深入工程实际了解社会,才能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实践教学是拓展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高校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半工半读、勤工助学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社会化、个性化实现的最主要平台,是大学生主观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化的关键。实践教学为大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四,实践教育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领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理论教学管理通常被放在重要位置,实践教学管理则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管理的附属地位,只是作为理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承,忽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和学生眼里,实践教学的地位不明显,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由于管理上的松懈和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比较随意,实践课时明显少于理论课时,这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不符。
2、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已日益突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许多实践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课,实践课程不系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中验证性、演示性的多,综合性、设计性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少;基础性的多,科学研究性、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少。在教学手段上,虽然有不少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还属于课堂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灌输而轻案例教学,部分案例缺乏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联系也不是很紧密。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往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主要采用闭卷笔试、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仅以卷面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计算,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比课堂成绩评定复杂得多,它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的综合评定,如何科学地制定出学生实践的质量评价标准是提高实践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会导致实践课时、实践内容、实践场所等的随意性。
4、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制约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是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息息相关,目前高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毕业后直接进入校门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理论功底较深,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很少有机会和时间走出校门接受实践锻炼,对企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不熟悉,很难成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时,一般是沿用本科教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活动为辅的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是以老师操作演示为主、学生观看或是进行验证实验性的形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很难调动。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所以,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根本保证。
三、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通过一种单一的方法、手段或模式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必须要把培养过程中的各个实践环节整合起来,通过“驱动、操作和支撑”三个层面形成一个集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为一体的有机整体。
1、教学目标体系。一直以来,各高校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专业认知目标,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已初步认识到所学专业及内容,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专业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基本专业技能,达到岗位所需的基本要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新技术;三是综合能力目标,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在实践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内容。一是实验内容。通过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内容有知识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等;二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大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证明,也是求职就业的竞争保障。主要内容有:业务处理技能训练、专业软件处理技能训练和从业资格训练等;三是实习实践。通过校内仿真和校外实地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要内容有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习、创业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计划和知识大赛等;四是毕业设计。使学生系统巩固所学的知识,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内容有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
3、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来进行衡量。对各实践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场所、师资和设备等设立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指标;对实践教学全过程设立过程评价指标。通过评估实践教学的各方面情况,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宏观调控,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4、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的管理一方面靠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靠制度。制度建设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要科学化和规范化。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有序实施,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一是教学资源条件。实践教学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持,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对倾斜政策,推动实践教学发展,保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运转;二是教学质量控制。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制度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林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
[2]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
[3]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