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银仁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定义及其标准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进行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人们较早关注的方面,它包括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即批准和授权、核对会计分录、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生产安全等。控制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士”组成的团体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或交易。信息与交流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线,为管理层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监控,意在评估内部控制,贯穿于经营活动之中,具有一定的超然独立性。监测的实施途径可以是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前者的实施人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而后者是由管理部门和员工完成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达到以下标准:其一,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其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操作性强的行为规范;其三,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其四,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近年来,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理论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把治理的重点瞄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自身的“免疫”和“抗干扰”能力上。从理论上说,人们普遍接受了特雷德韦委员会的五要素观点,从传统的对内部控制认可的“二分法”(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到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控制和控制程序),逐渐统一到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来。当提到内部控制时,人们往往误以为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者说这仅是财会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显然,这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一种表现。
(二)内部控制在概念上不统一。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准则第1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提出了若干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但立足点和出发点分别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和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角度来进行的规范。最新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只是限于会计领域,而且该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
(三)内部控制在结构、内容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整体框架。按照COSO委员会的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5部分构成。这一框架是内部控制的理想框架。就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看,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框架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等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更是千差万别。
(四)内部控制在执行方面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设得较为完善,但由于单位领导人不够重视,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道德素质不高,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单位内部管理依然失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
由于以上问题的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许多企业难以发挥作用,并导致以下后果:一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二是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三是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层这种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为内部控制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职能机构,明确其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严格划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规范会计行为,严格会计规范。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范各种违规违法乱纪行为,应规范会计行为,严格会计规范,加大打击力度。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三)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会计职能。将内部会计监督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在我国,比起法制观念来,人们更倾向于人情价值取向,重视人情关系,这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人治”,而这与内部控制的原理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教育。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等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管理人员作为中间环节,作为“传声筒”,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败。管理者的操守和价值取向是构成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要求管理者除了起表率作用外,还要引导员工做制度和道德范围内的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再好的经也会念歪的。最后,企业文化也是内部控制不可缺的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会直接影响和规范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内部控制构筑起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及时了解、控制下级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使其能够规范运作,要求专职审计监察员对所在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重大经济合同、舞弊等重大事项,应及时书面报告上级公司,并执行上级公司批复意见或者做备案处理。这样,就从制度上明确了相关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五)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社会中介机构提高监管质量,保证社会监督职责到位;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