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剑云

  提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小康建设,而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使广大的农民群众富裕起来。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相关分析;财政支出;非农就业;城市化;信贷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57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4.93元。尤其是近年来,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措施的出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收入水平与改革初期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呈现一种递减的趋势,1993年以后,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减,特别是1997年以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一直在10%以下,直到2004年才超过10%,达到11.98%,2005年又有所下降,为10.85%。同时,由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减缓,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收入比已从1990年的2.2增加到2005年的3.22。
  我国农民收入的这种变化趋势对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十分不利,为此,本文通过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找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财政支农支出。公共财政理论和实践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于一国的农业增长至关重要。财政支农政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财政支农政策是国家调控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基本工具;其二,财政支持能有效地解决促进农业增长所必需的众多公共产品的外部性问题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采用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金额来计量。
  2、非农就业。由于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太低,农村中人地矛盾突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高、收益低,以及随着投入的增加,土地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等问题,许多研究者都已经注意到,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作用。在模型中我们用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
  3、城市化水平。所谓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经济社会分工的细化,人们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为节省时间和其他资源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和必然性的阶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工业化,从而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就是我们所讲的城市化。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是一个统一的命题,是不可分割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实现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减少。我们预计提高城市化水平也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指标常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4、农村居民信贷。农业信贷补贴论认为,在农村居民没有储蓄能力的前提下,农村面临的是慢性资金不足问题。因此,为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性的专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分配。虽然这种理论的前提是错误的,但是农村居民信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预计农村居民信贷额度的提高将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下面,对以上提出的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模型计算中所使用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1985年以后主要年份的数据。
  1、财政支农支出。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琢+?茁lnA+?着A
  其中,Y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下模型同),A为政府的财政支农支出金额,单位是亿元,?着A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2.175+0.777lnA
  R2=0.9280F=180.39
  2、非农就业。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琢+?茁lnB+?着B
  其中,B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着B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1.784+2.736lnB
  R2=0.9483F=257.00
  3、城市化水平。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琢+?茁lnC+?着C
  其中,C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着C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3.951+3.252lnC
  R2=0.8481F=78.15
  4、农村居民信贷。设双自然对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琢+?茁lnD+?着D
  其中,D为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重,?着D是误差项。
  用SPSS分析得回归方程为:
  lnY=1.667+0.775lnD
  R2=0.9526F=137.40
  以上模型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
  
  四、模型解释与政策建议
  
  分析以上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支出、非农就业、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信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也就是说,这四个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是很显著的。从数量上看,财政支农支出、非农就业、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信贷每增加1%,农民人均收入增加的比例分别是0.777%、2.736%、3.252%、0.775%,他们对收入都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非农就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尤其大。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增加政府支农支出。首先,要增加政策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因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才是农业投入的重要主体,不但要保证财政支农的绝对数量稳定增长,还要在财政支出中向农业倾斜,逐步提高农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其次,改善支农支出的结构,将资金投向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节水灌溉、乡村道路和电网改造等基础工程建设,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加大对农业资金投放的管理力度,完善农业资金投放公示制度、资金分配项目管理制度、项目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后,改革财政支农方式,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完善现行的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制度,实现宏观目标与农民收入的有效结合。
  2、促进非农就业。首先,国家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粮食主产区农民进城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提供将农民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其次,应该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降低以至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成本;第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服务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后,大力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农民抓住机遇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能性。
  3、提高城市化水平。首先,要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其次,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允许农民对其承包的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使土地相对集中,以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第三,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投资,这可以拉动巨大的城镇就业需求,从而吸纳大量必须通过市场自主就业的农民;最后,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具体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链的延伸,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打破城乡隔离,从而拉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4、保证农村居民信贷。首先,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要使商业金融为主导,引导资金向农村投入,重新培育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其次,调整信贷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调整农村信贷投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放;最后,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提高农民、农户、农业企业的信用观念,推动信用制度的建设,为农民、农户、农业企业寻求银行贷款提供可靠的保证。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林娟.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3.
  [2]张奋勤.“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农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
  [3]林锋峰.福建省城市化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证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孙蕾.农村信贷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