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秀丽
提要高职会计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我国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弹性教学;职业道德;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它直接涉及到课程设置的偏重性,决定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同时,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因此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也应有所区别。本科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是企事业会计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这样的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要会记账、算账、报账,更重要的是要会用账,所以其发展前途应是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而专科学校培养的应是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主要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等具体会计工作。应该说,本、专科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有所重叠,但还是有显著区别的。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绝不是对本科会计教学的简单化,而是更加强调对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会计实务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只有在实务操作上更胜一筹,才能既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能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么是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专门人才”等;要么认为高职生是高考落榜生,低人一等,只能做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谈不上什么素质和能力,只要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就行了,更谈不上什么培养目标。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高职会计人才缺乏认真、科学的研究。因此,树立明确、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学目标是当务之急。
(二)缺乏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会计管理的本质是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可靠性越高,相关性越大,对决策就越有用。然而,会计信息失真由来已久,并且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我们的高职会计教育甚至是本科的会计教育也都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一原因与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在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一般说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强化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所在,然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应该融会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在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点滴渗透。总之,只有在会计教学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保证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会计教育的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中职或普通本科会计教学的传统,是一种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工作精益求精,课下认真备课,课上认真讲课,课堂上除了教师讲课的声音,就是学生认真记笔记的声音,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只教会他们“怎么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也就是说,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还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有教学方法,没有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同会计实务的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四)考核手段达不到最终目的。目前,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中会计专业课程的检验形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一般要占到80%左右,然而一般闭卷考试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很低,这样就致使一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背答案、抄笔记也能通过考试,并且还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考核学生会计实务的目的。虽然平时成绩还在最终成绩中占20%左右,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比重偏低,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依然突出,学生成绩的优劣仍然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必然导致考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这也就表明,通过闭卷考试这种主要的考试形式没有达到对学生会计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五)教材跟不上经济发展。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出现了会计改革不断加速的局面,同时相关的法规也不断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但是,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应用的周期比较长,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用的相关教材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校学的东西等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适用。
二、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和会计准则不断与国际趋同的特点,我们应当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经济环境,适应各类企业及非盈利组织需求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知识全面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市场需求的做法。为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应该认清形势,本着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思路,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操作性、可塑性强,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知识型劳动者”,从而使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课学习,在毕业后能较快胜任一般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在组织教学时应从“理论主导型”向“实务主导型”转变,由过去的纯理论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这种转变,不但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落实到期末对学生的考核中。
(二)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道德教育无法代替职业道德教育。在完善社会道德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而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无疑是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一个原因。所以,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明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我国现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方面仍停留在原则性规定的水平之上,其本身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前意识,而不能局限于现有规定。其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增设的课程。就美国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分析。当前美国许多院校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高级会计》等课程之中,而不单设课程,此种方法值得借鉴。最后,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避免局限于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注释,而应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
(三)改革教学手法。采用“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探求者转变,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会计实务讲授时,设置一个案例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工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演示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只对理论性问题进行讲授说明,起到点拨、诱导和激发兴趣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可使枯燥的专业理论变得生动,增强其趣味性。
(四)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对于检验学生的知识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只是强调实践教学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还是用老一套的考核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注重动手能力的积极性,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考核制度。现有的考核制度主要是用于考核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题型主要是一些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会计业务题。这样的考核制度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检查。笔者认为,考核制度应该服务于我们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我们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显然现有的考核制度和考核题型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所以,考核制度方面应该有所改进,高职会计专业的考核制度应该注重对于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核,这是一个标准,任何具体的考核方式和考核题型都应该为这个标准服务。不同的会计课程在具体考核时具体形式不可能完全一致。例如,《基础会计学》除了要考核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以外,更多的应该要考核一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报表的编制方法。说到考试,不要仅仅局限于用试卷,可以更多的使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等,只要是有利于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形式都可以。这种考核形式可以是高职会计教育有别于本科会计教育以及其他形式会计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这种考核形式更有利于我们去检验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企业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在某些课程考核中可以利用职业资格证书来代替课程考核,以此提高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采用动态课程教学分散环境变革带来的影响。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教学计划涉及的学时、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是固定的,这种教学计划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单一僵化的缺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入学前的学习基础、入学后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多样性,加之近几年来我国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更新速度的加快,也要求会计课程内容应随之不断更新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弹性教学计划成为了一种有益的选择。弹性教学计划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具有可伸缩性、可调整性和可选择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其自身的情况,在计划允许的弹性内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弹性教学计划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即在照顾整体的基础上又充分尊重个体,同时在内容上也能体现出会计教学与会计准则、会计法则的及时衔接。弹性教学计划有利于提高会计知识传授的质量和速度,从而达到分散会计环境变化带来影响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校平,姚颐.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J].会计研究,1995.9.
[2]龚慧云.论会计教学改革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财会通讯,2005.10.
[3]国凤兰,刘庆志.会计教学改革要实行五变[J].财会月刊,20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