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持股计划中外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苗 杰
职工持股制度(或称职工持股计划,ESOP)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的一种选择,近几十年来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日益流行。在我国,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方式的职工持股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显著的效率优势。对于职工持股的意义人们往往只是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角度去认识,只是把职工持股计划当作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或者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或者是把它当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率的手段。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往往忽视了职工持股计划的另一重要功能,这也是我国职工持股计划与外国职工持股计划差别的关键所在。
一、职工持股计划中外差别
职工持股计划(ESOP)是美国企业实行的一种股份改造计划,它的积极倡导者是美国的前参议员路易斯・凯尔索。凯尔索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使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比例越来越大,如果仍只是少数人掌握着资本,则经济发展的好处便会主要落入少数人手中,普通劳动者则受益不大,这将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为此,凯尔索等人希望能创造一种法律体系,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职工持股计划就是他们为实现这一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方案。美国实行的职工持股计划是作为提高职工收益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变相的福利措施。
国外所推行的职工持股计划及其推行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职工股不同于一般的上市股票。首先,许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甚至不是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通常也无法用归属于自己的这类股票进行股票交易,具有相当浓厚的“内部职工股”的味道。其次,这种股票一般是由企业以某种形式“赠送”给职工的,而不是由职工直接掏钱购买的。
第二,这种职工股量化到每一职工个人,但又不直接交与职工个人,而是由专门的信托机构代为集中管理。
第三,职工在接受这种职工股时,并不是随着计划的确立而当然得到全部股份,而是随着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时间期间内(如5~7年)逐步得到这些股份的(如,3年后得到20%,以后每年增加20%,7年后得到全部股份)。
第四,这类职工股股东拥有收益权和投票权,可以依所拥有的股份数额获得股利收益,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投票,但在股票转让权上则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只有在职工因故离职或退休时,才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股份按照当时的公平市价转让给本公司其他职工,或由公司收回,自己取得现金收益。
第五,职工持股计划与职工的养老与保险计划相关联,职工在退休时得以兑现的股票收益构成职工养老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税收鼓励。为鼓励美国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及有关各方提供税收优惠。首先,向职工持股计划提供贷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因发放职工持股计划贷款而获得的利息收益的50%可免收联邦所得税;其次,职工持股计划基金会分得的用于归还贷款的股份收入可以减免税收;再次,参加职工持股计划的职工,在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得到股份收益时,可享受税收优惠;最后,非公开公司的股东把股份卖给职工持股计划,并使职工持股计划拥有30%以上的股份,且将其因出售这部分股份而获得的收益用于国内再投资,政府缓征其在出售股份时的资产收益税。
而我国国内一些企业也实行了职工持股,考察我国职工持股的特点,同国外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国内把职工持股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形式,企业出发点是融资,许多国有企业资金已极度短缺,从银行又很难借到贷款,于是便向职工要钱。一种办法是向职工借贷,到期还本付息;另一种办法是向职工募股,即实行职工持股计划。按后一种办法,企业既不要还本,也不要付息。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国家,就业岗位是稀缺资源。即使一个效益不怎么好的企业,甚至是一家即将破产的企业,人们一般也不愿意轻易离去,因为离开企业就意味着失业。于是,有的企业就把就业岗位作为向职工集资的杠杆,甚至公开提出职工掏钱买就业的要求,少则掏5~6千元,多则掏1~2万元。有的企业把职工当作摇钱树,一有困难就向职工集资。这种职工持股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资本市场。其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借贷成本较低,总体借贷风险较小。这是因为在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没有第三者,免去了由银行间接借贷所产生的种种费用。总体借贷风险较小,因投资人是具有信息优势的内部职工,他之所以超出自己的资金能力,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的办法购买本企业的股票,显然是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只要这种购股行为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风险一般不会很大。而职工持股的目的就是获得溢价目的,通过持股,在企业股票升值之后,获得差价收入。而国外是把职工持股作为职工私人养老金计划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外职工持股并不是职工自己掏腰包,而是企业以某种形式“赠予”的。职工持股计划是与私人养老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职工通过持股,设立职工持股账户和职工持股计划信托基金。然后,由公司担保,由该基金出面,以实行职工持股计划为名向银行贷款购买公司股东手中的部分股票,购入的股票由信托基金会掌握,并利用因此分得的公司利润及由公司其他福利计划(如职工养老金计划等)中转来的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本金。随着贷款的归还,按事先确定的比例将股票逐步转入职工账户,并在退休后获得股权变为收入,从而增加养老金来源。这也是外国政府为职工持股提供税收优惠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把职工持股作为发展职工养老保险的另一种形式的现实意义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即基本的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渠道比较单一,基本由政府财政负担,并且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财政支出还在逐年增长,已经使我国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的程度。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又导致保障水平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到一种补充作用而不是一种保障作用。
为尽快建立基本完善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中央已经多次提出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一项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减持国有股来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实现减持国有股,职工持股计划就势在必行,国有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本如何退出,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国有一股独大”。对于改制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来讲,国有股上市流通尚有一些困难,虽然如此,上市公司国有资本退出机制是存在的,即通过股市变现来实现。但是我国可以上市的国有改制上市公司数量也比较少,非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变现只能另辟蹊径,职工持股在很大程度上为国有资本变现提供了可能。通过实行职工持股计划把国有资本置换出来,用来补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同时,职工因此也可持有一部分股权,退休时可以将股权变现,所得的收入也可以用来养老,可谓一举两得。对于补充养老保险,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购买商业保险,同购买商业保险相比,职工持股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为其职工购买商业保险,每年需要向商业公司支付一笔保险费用,但实现职工持股,则可以把这部分资金贡献给企业持股基金,用于购买企业股份,从而扩大养老保险基金基础。
不难看出,职工持股确为我国的养老保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国外把职工持股与雇员的退休金计划密切结合,被广泛应用为一种福利收益制度。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尝试把职工持股制度与养老保险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金缺口较大,养老问题仍非常突出的情况下,职工持股计划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职工持股制度可以使职工按劳动技能享有不同数量的股份,通过职工努力工作,保证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来增加每股含量,职工长期持有的内部职工股,到退休后,将可积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从而给退休职工带来较大的收益和富裕的生活并形成一种动态的社会保障形式,克服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锅饭”模式,同时在养老保险方面也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三、我国实现职工持股与养老保障相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组织实施职工持股计划时,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职工持股是完善养老保险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美国实行职工持股已经二十多年,目前参加职工持股计划雇员也只占全美雇员总数的12%。因此实现职工持股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切莫盲目追随。二是职工持股是一种风险保障机制,并不同于一般的福利政策,它是与企业经营状况相联系的,因此在实行职工持股是一定要坚持透明性的原则,一定要以职工利益为重,事先一定要将持股风险性向职工解释清楚,否则会适得其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