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娜 敦 蕾
大营皮毛加工业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皮毛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天下裘都”之称。商朝比干被誉为裘祖,世代供奉。明朝郑和下西洋,营裘以其“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而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大营皮毛市场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十大专业市场”,皮毛行业被确定为省星火支柱产业。
一、大营皮毛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大营镇,地处“两省(河北、山东)三区(邢台、德州、衡水)”交界处,距衡水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村村干皮毛,户户搞加工,人人懂经营的局面正在进一步形成。2004年皮毛业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上交税金超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是2000年的10倍。目前,大营镇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9170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3家,1000万元以上的12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十天四个集中交易日,平均上市摊位6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生皮、熟皮、半成品、裘皮服装、裘皮饰品、剪绒、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2000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及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营市场年贸易额可达15.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50%出口到国际市场,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
皮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在大营镇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一是带动了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皮毛业产值40亿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工商税收的一半,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43%、12%。2005年产值达70亿元,年出口销售额达7亿美元。
二是促进了市场建设。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许多经营户急切盼望有一个好的经营场所。为此,本着“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市场投资多元化,市场规模大型化,市场层次高级化的原则,先后建成了皮毛中城、皮毛南城、全封闭的皮毛交易广场、九龙市场和聚宝展厅,市场总占地7万平方米,经营面积5万多平方米,安排门店296个,货厅摊位近2000个,使大营皮毛市场“露天交易,沿路设摊,脏、乱、差”现象成为历史。
三是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皮毛业的发展,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皮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硬环境的改善,先后完成了四路三街的拓宽与硬化,完成了三条主干街道的地下排水及绿化工程,成立了自来水公司,建成了邮电大楼、有线电话基塔、大营影剧院、有线电视台、比干大酒店,修复了比干庙,建成了比干公园,硬化了火车站广场,使大营的硬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是促进了运输业及三产发展。为给皮毛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先后建成旅店34家,饮食服务摊点52个,流动百货服务车20多个,运输站4个,现拥有大中小型客货车130余辆。
五是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行业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大营镇从事皮毛加工业的人员达3万多人,使每个劳动力有活干、有收入,预计皮毛工业园区建成后,可新增1.5万人就业。
六是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增加,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比2000年增加了2130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了万元,目前大营拥有各类汽车8500多辆,其中小轿车2000多辆,摩托车4.5万辆,平均每户2辆以上,手机用户3万人,平均每2人就拥有1部,大营人民依靠皮毛产业创造了富裕安康的幸福生活。
二、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营镇皮毛产业集群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离真正的产业集群还有很大差距。集群内部在构成要素、内部结构、运行机制、功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1、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大营是河北地区传统的皮毛市场,集群内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规模和质量效益型企业,与北面的“中国裘皮之都”肃宁相比较,没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2、产业集群内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该产业集群仅仅是众多生产同样产品企业的简单集中,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资本和体制环境基础。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不仅自主研发能力弱,而且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劳动力技能也普遍低下。该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以家庭作坊为主,实力有限,加之技术条件薄弱,按传统方式手工加工,造成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利润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其技术提高能力。而且,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不紧密,获取和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得不到有力的技术支持,仅仅是维持简单的生产操作。
4、企业之间竞争过度,缺乏相互合作与联盟。产品结构的雷同和企业之间分工的缺乏,使得企业生存之战演变成为残酷的恶性竞争。企业家们不去组织有效的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而是习惯于单独从事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与别的企业开展“一对一”的生死搏杀。受传统思想制约、地域文化局限,企业只知竞争不知联合,更主要的在于社会信用缺失。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度不够,仅仅把信用限制在血缘或亲缘关系上,以致社会信用半径小,合作范围有限,不能建立企业联盟,集群中的企业难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5、品牌建设滞后。大营镇有七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大部分是没有自己的牌子,使用别人提供的面料、设备,按照别人的意图生产,最后把产品再交给别人。做OEM(贴牌加工)只是“为人作嫁衣裳”,并不是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
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该产业集群发展以作坊为主,中介服务组织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从而阻碍了该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大营镇皮毛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大营镇皮毛集群经济,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整合、配置当地的优势资源,促进企业集群,形成有竞争能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1、当地政府正确定位职责和权限。认真落实中共河北省党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塑造集群经济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企业发展要自律,地方政府也要摆正、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从发展大局出发,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正常经营,而不是随意拖欠退税。政府作为监管部门,不能等企业犯错了才去管、才去查,应该引导、监督企业不犯错、不违规、不犯法。
2、培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这是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层次和竞争能力得以提高的基本因素。一是企业应当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的技能;培养企业家群体,提高其个人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并努力提高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企业R&D活动的开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加强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同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探索市场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应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3、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必须要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努力推动中介组织的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能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能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易的效率。
第一,在产业集群中逐步完善企业策划、技术服务、产权交易、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建立产业集群内产品检测中心,增强产业集群的自检能力,对各企业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管理,稳定提高集群整体产品质量。建立产业信息中心,着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扩大国内国际业务交流,开展电子商务,解决信息闭塞、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
第二,加快推进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际国内的经验证明,大力发展以中小企业服务为主的信用担保机构,是化解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积极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金融组织,制定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采取“疏”与“导”相结合的办法,为建立民间金融机构和组织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第三,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大营皮毛行业协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关系主要由政府协调,不仅造成对政府的过度依赖,而且也形成和培养了政府的官僚作风,降低了行政效率。借鉴温州服装等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产业自律和组织管理功能,增强产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的“集体行动”能力,树立整个集群的整体形象,提高集群的竞争力。同时,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协助企业打通国内集群间的联系通道,为各集群加强开放合作,减少创新过程中的障碍及不稳定因素提供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