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生产和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国际分工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演变为某一产品内某一环节或某一道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即全球价值链分工。全球价值链分工持续重新构造和深化着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使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处于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位置,而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国际分工;产业升级
  1.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经过许多学者的研讨,从企业价值链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迈克·波特在他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价值链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研究设计、加工制造、市场营销和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项活动的集合。后来经过许多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价值链理论越来越完善。美国作业成本科技公司及美国供应链局曾联合把价值链界定为:价值链是一种高层次的物流模式,内容是由原材料作为投入资产开始,到产品出售给顾客为止,期间所有的增值活动都包括在价值链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也对全球价值链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为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和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材料的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到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2.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基本特征
  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基本特征变现为:(1)国际分工中的加工车间。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实现了与世界人员、商品、服务、信息、资金等要素的双向互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增长,中国的产业也逐渐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一方面,中国总共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约7000亿美元,大约有60万家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大部分为劳动密集产品,而大部分企业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其产品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其生产的流程与技术也主要是高技术产品中的低附加值部分,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企业为跨国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如玩具、服装和一些电子产品等劳动力密集、技术水准低的产业,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品牌,所赚取的也只是一些代工费用。正如唐海燕等所认为的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主要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2)中国产业分工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劳动和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初始要素禀赋的显性优势,产品结构在产品价值链中占据的增值环节的技术含量一直都很低,这些环节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国际竞争比较激烈,因而在国际市场上中低技术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不断下降。另外,国际保护主义趁机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政策,近几年以来,受到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大多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等缺乏弹性的产品,在价值链中处于末端几个环节,中国企业在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中很少有成就,基本上是发达国家控制着产业链的最关键部位。(3)东西部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业分工差异巨大。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巨大,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发达国家通过投资与贸易来俘获和控制中国的低端生产链,并进一步使中国产业的锁定在低端生产链,使中国的区域差异的扩大。东部地区先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积累,而这种资本与技术的累积造成东西部地区更大差距;但是东部的产业并没有实现从低级化向高级化的转化,所以,产业间的前后关联效应比较小,并没有产生产业链条向中西部转移的扩散效应。最终会使得中国东西部区域性产业的协调联动性降低,产业分工无法深化。
  3.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影响有两面。其中,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不断培养自身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2)有利于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层次的提升,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3)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法律环境,保障、引导中国市场经济有效的运转。当然,在各国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和承担的代价时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这必然不利于中国产业的升级。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各个独立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非常不均衡;(2)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企业的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利益不一致;(3)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主要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发展中国家对产业高度的战略控制力降低;(4)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面对各种市场障碍和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
  4.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对策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产业升级是指实现由低技能、低附加值状态演变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状态,与之同步的是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具体变现为经济体的经济结构从农业转换到工业为主。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出发。从企业角度来看,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引进创新策略。从熊彼特的观点来看,企业所获取的租金也就是利润来源于垄断势力,而企业能够铸造市场力量源自于企业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或者说是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能够更新换代。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由于竞争的存在,其他人为了追逐利润会模仿他人,从而形成创新浪潮,所以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熊彼特租金更被看为企业持续经济租金的根本源泉。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有: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引进一种新的产品或提高产品的质量;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开辟新的市场;实行新的组织形式等等。中国的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进行创新。其次,引进学习策略。可以把全球价值链看作是知识传播的强大载体。跨国公司通过股权和非股权安排全球进行价值链的布局,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递给当地的供应商,这样当地供应商就会按跨国公司所要求的标准生产产品。如果一个网络供应商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跨国公司就会传递给他更高端的技术。知识能够实现有效掌握的充分条件并不是知识的主动溢出,当地的供应商只有完全掌握了转移的知识,知识的溢出才算有效完成。这一过程由当地供应商的学习能力决定,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技术说明、技术规格和技术标准等形式的显性知识尽量学习和获取,另一方面可以雇佣国外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国内工作一段时间或者通过派遣技术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等方法,增加沟通和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从政府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新兴产业价值链。促进在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要尽早形成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价值链中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争取占据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高端地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的升级。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必须由政府引导,大力鼓励、带动民间的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新兴产业,提升中国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中国产业的升级。(2)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政府的产业政策是本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有效的产业政策不仅有利于引导企业的有序发展,提高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还有利于逐渐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3)积极构建市场、政治、法律环境。有效的市场、政治、法律环境能够保证企业有序竞争,能够保障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4)促进中国培养和发展产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并构建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产业自主升级、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不同的产业可以通过品牌优势、营销网络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培养,不断加强研发、规模、差别化能力,在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合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我优势,进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上游环节,甚至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核心主导。
  为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到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其中的有利条件,避开不利因素,促进中国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2):18-26.
  [2]郭炳南,黄太洋.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3]丁勇.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探讨[J].现代财经,2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7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