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实现利用京津新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作颖

  廊坊作为处在京津之间的一座新兴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立足于利用京津,借势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京津周围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开发区,使招商引资的竞争达到几乎白热化的程度。区域间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引资成本直线上升,引资的效益则被压缩到接近于零,廊坊靠区位引资的战略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这种局面下,廊坊能否进一步发展,发展速度是否一如既往,关键是看能否在利用京津上有新的突破。所谓新突破,既包括调整过去在利用京津方面的不足与过时之处,也包括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寻找廊坊新的发展支点,使廊坊和京津的联系更加紧密,分工更加明确,关系更加协调,运转更加高效。
  
  一、新的历史机遇,为廊坊实现利用京津的新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1、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廊坊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宽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廊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可以说是来之不易。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两地相对来说,计划经济的比重大,观念保守的成分多,行政区间的门槛高,廊坊发展的环境并不理想。不过,从另外角度看,这也煅练出了廊坊敢闯敢拼敢突破的精神意志。十六大以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职能转变的推进、政绩观、发展观的科学化,也使得来自行政方面的阻力越来越小。与以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相比,廊坊今后的发展环境会更加宽松。
  2、大北京经济圈的形成,为廊坊实现利用京津的突破提供了新的主题。如果说八十年代,点状开发是发展的主题,九十年代,线状开发是发展的主题。那么,新世纪初,面临一轮发展的主题。大北京经济圈的涌起,强化了这一发展趋势。在未来的时期内,随着大北京经济圈的逐渐成长发育,京津一线将会出现一个新兴的带状城市群,这一无疑给廊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廊坊未来的发展战略,必将围绕这一主题。目前正在编制的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其中处于东部发展带的城市中,就包括了廊坊。两院院士吴良镛在解释“多中心”时说,“多中心”其实是“新的分散集团式”,是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子母城”和八十年代“卫星城”的提法的继承,同时又面对了现实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更加有规律、有组织、有发展方向地对北京进行再次布局。这些都为廊坊实现利用京津的新突破提供了机遇。廊坊完全可以围绕城市化这一新时代主题,以大北京经济圈的形成为契机,走出“卫星城”的思路,成为京津城市群中“多中心”之一。
  3、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廊坊实现利用京津突破提供了新的动力。实现利用京津的新突破,实现廊坊新一轮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的力量应该是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年来的磨砺、孕育,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廊坊的民营经济焕发了勃勃生机,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同时,京津的庞大市场,也引来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资本。使民营经济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亮点。民间资本的灵活性、趋利性,使其成为冲破行政藩篱的主导力量。廊坊要实现利用京津的新突破,必须把民营资本的“走出去引进来”作为主要手段。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廊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自从上世纪末,廊坊提出“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战略,本着“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下大力气进行两个环境的建设,谋划实施了软硬环境建设的“双十工程”。硬环境建设的十项工程涉及农业、交通、电力、通信、会展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城镇基础建设和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软环境建设包括中介服务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化体系、数字廊坊、信用体系、人才高地工程、公共财政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创新体系和市场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出一个综合实力雄厚、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人居佳境。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证明廊坊的战略思路又一次具备了超前性,对于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两难问题,廊坊已在思考如何利用良好的环境来获利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生态环境成为了稀缺资源,而廊坊良好的软硬环境成为握在手中的一张新的王牌。这些有利条件,使廊坊能够在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范围、更多的领域内利用京津。廊坊只要抓住有利的历史条件,就一定能在利用京津上实现新的突破,获得新的发展。
  
  二、要实现利用京津的新突破,需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要注意城市功能的选择。现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为了避免或减弱单中心聚焦带来的恶果,开始向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方向发展。巴黎、东京、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等都出现了多个城市中心的格局;甚至出现了在区域内进行功能分工和协调的城市群,如:华盛顿――波士顿城市群、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连绵带等。目前,东京、汉城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首都为了减少城市功能向中心区聚焦导致的拥挤局面,也在积极研究向外疏解城市功能的对策。从北京的“十一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到,北京也在开始向多中心的模式发展。也就是说,北京城市功能开始向区域内其他次一级的城市转移。而城市功能的疏散,一般来说,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口的郊区化,第二阶段是制造业外迁,第三阶段是批发零售业外迁,第四阶段是办公用地外迁。从北京的情况看,目前处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既人口已开始大规模地涌向郊区,制造业也开始向外迁移。廊坊在城市功能的选择上,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2、在融进京津上要有更大的灵活性。对于融入京津,多年来,廊坊一直是考虑从经济上、人口上、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同京津的血肉联系。而且,已经在诸如交通运输、公共设施、产业投资等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北京还是天津,在大北京经济圈的发展战略思维上还存在着很大局限,在谋划大都市圈时不是按照地域产业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而是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按行政的区划来规划大都市圈。因此,京津冀还处于联合、协作的层次上,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还要有更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例如,2008奥运会,促使北京制造业的外迁提前启动,这给廊坊带来了新的机遇。廊坊要想真正成长为京津城市群中的一个中心城市,必然要吸纳更多的人口。而京津制造业的外迁,必然伴随着大量人口的外流。这些人口包括制造业工人及其家属,服务和附属企业的从业人员,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从基本素质、文化层次、消费特点等方面,都是廊坊急需的。因此,廊坊应当采取灵活的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为吸引和留下这些外来人口创造条件。
  3、在利用环境资源上有所突破。廊坊多年来一直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有很大的投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大北京城市带的发展,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大北京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而廊坊恰恰在这方面积累起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形成了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优化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廊坊来说,不是负担,而是资源。廊坊应更加充分利用自身作为大北京东部发展带上唯一的生态环境城市这一优势,使之成为加速廊坊发展的重要砝码。
  4、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廊坊取得利用京津新突破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应该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财产保护、放手发展的方针,对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消除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努力营造民营企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发展氛围,在全市迅速形成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新局面。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推动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组织制度现代化、生产布局集群化、经营行为规范化,全面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推动政府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使民营企业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公共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通过种种鼓励措施,使民营企业在当地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显著上升,成为加快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4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