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生产性服务外包及其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岩 任铁铮

  摘要:阐述了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概念,其功能包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和有助于提升生产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发展服务外包行业拥有的市场优势和地理优势;提出了优化产业环境和加快外包企业改革等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外包 功能 优势 措施
  
  近年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细化生产分工,从过去的横向分工转化成纵向分工,从产业分工细化到产品内分工,生产性服务外包这个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运而生。但在这种转变过程中种种矛盾又逐渐显现出来。如何通过对生产性外包产业环境的梳理分析,找出其中的症结,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
  一、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概念及功能
  (一)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概念
  生产性服务外包属于外包中的一种,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其非核心业务的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企业外另一个生产部门或者服务部门,并由其完成某个特定环节的生产与服务的过程。生产性服务外包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两大类。服务外包既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不仅劳动密集型和低增值型服务外包不断扩展,而且知识型的服务外包增长很快。目前,服务外包已广泛应用于IT服务、金融服务、设计、财务管理、会计服务、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用卡处理、呼叫中心、物流等多个领域。
  (二)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功能
  1、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生产性服务外包的直接作用是可以降低生产性企业的经营成本。以物流业为例,当生产性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后,一方面,生产性企业可以大幅度节省仓库、车辆、物流信息系统等物流设施的投入,减少直接从事物流的人员数量从而削减减少工资支出,还可以降低生产性企业存货水平,削减存储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的介入,能够大大提高原有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费用。因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的管理,还可以提高货物出口过程中单证处理效率,减少单证处理费用。
  以格林药业公司为例,物流业务外包前,格林公司每年车辆折旧及维护费用、运输费用约耗费150万元。一个1万平方米的库房一年的租金需要50万元。仓储中心员工90余人,每年的工资需要 10万元。因库房保管不善、运输途中破损导致的年损耗为千分之零点八,按2007年销售额为8亿元计算,损毁金额高达40万元。其他物流成本10万元,各项物流成本合计为260万元。以上设施和工作环节外包后可以降低成本15%计算,一年可节约成本 39万元。由此可见,通过物流业务外包可以有效降低的企业运行成本。
  2、提高生产性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然而,多数企业往往是通过投放广告、品牌宣传或者加大资金投入等外延性扩大投入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忽视了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集中企业内部力量间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事实上,生产性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可以使企业能够专心于自己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企业自身最擅长的核心业务上,增加企业柔性,从而提高生产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以格林药业公司为例,该企业的长项是进行药品分销,而对车队管理、产品运输等物流环节则是外行。格林药业公司将产品运输这块非核心业务外包后,可以集中企业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于专门的药品分销市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生产性服务外包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据国际商业研究组织IDC的研究预测,到2011年全球IT服务市场容量将达到6195亿美元。服务外包价值链将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外包市场结构正从基础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转向高层次的业务流程外包和附加值更高的知识流程外包(KPO)。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外包更复杂的业务,同时,生产性服务外包将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增长点。目前世界500强中一半以上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另外一半其服务业收益也占公司收入的一半以上。技术支持、生产流程控制咨询等以前隶属于制造业的辅助业务,正以外包的形式实现。
  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对象涉及日、韩、欧、美、印度等。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形成了一批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服务外包园区。随着本土服务性外包企业的迅速成长,逐步改变了我国生产性服务外包业最初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格局。
  我国服务外包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缺乏规划布局引导政策、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等。此外,我国服务外包业还存在着市场不够规范,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等,例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签订不很规范、履行合同也不是很严格,缺乏行业标准以及市场不正当竞争等现象。
  三、促进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
  1、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政治、经济和政策环境稳定,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加之我国政府对技术教育领域实施大规模投资、对知识产权更严密的保护、我国信息科技核心标准和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等,使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具备了强大的发展动力。2009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显示,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86%的企业引入了外包服务。一大批传统的制造商如耐克、戴尔等已经转型成真正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由此带来的外包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2、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从业务特点上看,生产性外包相当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地理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的命运。我国有着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近岸区位条件,加上历史、文化、价值观相近,使我国具备了获取了日本、韩国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例如,日本软件企业是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主要外包方,外包总量远大于欧美。日本外包业务的60%以上都由我国企业承揽。目前,我国对日软件外包业务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市场本身的需求来说,对日外包仍有很大规模的市场空间。
  (二)促进企业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产业环境
  一是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服务外包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二是制定符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的更加灵活的劳动制度。三是将生产性服务外包纳入与国外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放宽服务外包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跨国企业来华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件、硬件环境。四进一步提高铁路、航空、国际货运代理等领域开放程度,建立银行、保险、证券以及电信、商贸等行业与服务外包业之间的更加契合的行业联系,通过政策扶持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的承接能力。
  2、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改革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业务拆分等途径,在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培育若干竞争主体,努力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二是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联合、兼并和资本运营,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在重点行业形成若干个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广的生产性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发展,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大力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当前,整个社会对生产性服务外包这种现代化的运营模式是大力提倡和认同的,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走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道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性服务外包对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生产性服务外包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报告2007》[D].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1)
  ② 庄嘉琳.《生产性服务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M].北京:商业现代化,2009
  ③连廷广.《论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急迫性和思路》[M].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2)
  ④彭一峰.《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对策分析》[M].科技和产业,2006(2)
  ⑤何会文.《生产性服务的战略角色》[M].经济导刊2006(4)
  ⑥《2008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调研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王岩,1977 年生,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任铁铮,1976 年生,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5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