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武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的工业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湖南作为中西部省份和人口大省,不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无法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当今我国经济面临着两大趋势,两大压力。一大趋势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的制造业不断涌现,已逐步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新世纪经济的重要特征。另一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冲击着各国经济和传统的国际关系,使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相融合。两大压力即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迎接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二是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允许湖南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湖南是一个有6600多万人口的人口大省,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小,人口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7倍,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林木、煤、铁矿、磷矿石、盐等资源,除磷矿石外,其余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质量也不高,煤炭资源丰富,但优质煤少,有色矿和化学矿含量较丰富,但富矿比例低,大量矿产资源需要从省外或国外进口;资源结构不尽合理,是11个没有石油、天然气的省份之一,长期面临解决煤炭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酸雨防治等问题的重大压力。湖南工业是上世纪50年代从重工业开始发展的,由于历史原因,湖南工业的发展已经让资源和环境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上个世纪末,全省年排放工业废水达到13.12亿吨、废气3447.16亿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2726万吨,仅历年工业固体废物堆存量就达23306亿吨,占用土地2.16万亩。湖南工业发展如果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资源和环境将不堪重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惟一出路。
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起到促进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001年11月,湖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作出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重大决策以来,通过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等一系列针对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湖南工业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运行质量和效益也大幅提升,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3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4%,推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一些优势企业、强势品牌和新兴产业,产生了很好的聚集作用,在一些地区形成了工业集群,拉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消化了富余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稳定。
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新型工业化不是孤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工业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使之发挥基础性作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解决资源稀缺性矛盾的关键。湖南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湖南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汽车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精品钢材及有色金属、中高档数控机床、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显示器件、造纸等7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制造业的龙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合作体系,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工业经济的梯度转移,加快各种所有制和多种投资渠道在工业经济中的融合,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二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湖南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工业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要通过制订并组织实施产业发展政策,科学设置行业准入门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01年以来,湖南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医药(生物)、冶金、石化、机械、轻工、食品等7大产业,着力打造50户龙头企业,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湖南工业已经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大踏步迈进。
三是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解决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等问题的根本出路。湖南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环境与生态历史欠账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必须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污染治理和环境状况的改变纳入地区工业发展和企业经营者的考核指标中来,使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由“软”变“硬”,由“虚”变“实”,还人民碧水蓝天,不吃子孙饭,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0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