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郯城县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慧

  近年来,郯城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县域文化设施平台、人才队伍、资源要素整合,着力构建高度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高效灵活的文化融资平台和充满活力的文化运行平台,初步实现图书公共资源服务的均等化,开创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2010年,在全国第四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郯城县图书馆是临沂市唯一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的单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公共图书资源管理模式不科学、运行机制不畅通、服务功能不完善的弊端逐渐显露。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图书资源分布不均衡。经过多年的不断投入,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及学校、企业图书机构藏书总量达到320余万册,人均拥有图书达到4本,总体数量和人均拥有量均位于全市前列。但从图书藏量结构来看,县级图书机构、学校及企业图书藏量超过200万册,占总藏量的62.5%,而占人口总数70%的农村居民只拥37.5%的图书量,城乡图书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二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此前,图书机构属于“各自为政”、“分灶吃饭”,由各级、各部门负责管理和采购,整体资源利用率较低,重复购买、重复投入的现象在所难免,无法发挥最大的服务效能。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财政日益困难,镇村基层政权对文化设施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投入呈现日趋减少的趋势,基层图书服务机构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内容陈旧落后,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农业生产、健康保健等书籍较为缺乏,无法适应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管理体制不规范。此前,基层部分图书服务机构尤其是村文化设施管理处于人员不定、职责不明的状态,定期开放及日常维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部分村级文化设施出现长期闲置,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报难、借书难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鉴于此,该县大胆对图书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科学配置”的原则,整合县域图书资源,盘活基层文化设施,优化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实行了县镇村图书馆总分馆制,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
  二、解决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三级网络,夯实图书资源整合基础。围绕打破传统文化设施条框管理限制,探索推行了图书馆总分馆制,依托现有县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分别设立县图书馆总馆、镇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采取文企共建、军民共建等方式,在部分学校、厂矿企业等设立行业分馆和流动服务站,着力构建以县图书馆为中心,以镇(办事处)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为基础,以机关、部队、学校、企业等行业分馆为补充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县图书馆总馆定位为全县文献书目信息中心、图书资源配置中心和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建设、指导协调县域图书网点服务工作;各镇(办事处)分馆作为区域性服务支持中心,具备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服务功能;村(社区)服务点作为基层服务站点,具备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等服务功能。二是集约利用设施。围绕深化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将镇级综合文化站定位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机构,鼓励各镇(办事处)将共青团、妇联等机构统一集中到综合文化站办公,实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教育培训场所与文化排练室、老年体育健身设施与文化体育场地进行整合,实现 “一站多用、一室多用”,将其建设成集书报阅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基层群众文化娱乐公共场所和文化阵地。三是分类推进建设。坚持先行试点、逐级深入、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优先选择部分设施条件优、群众基础好的镇驻地、城市社区及学校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向农村推广实施,使其真正发挥出便民利民服务功能。
  (二)优化管理机制,力促图书网点规范运行。坚持以管理创新促效能优化,以机制完善促服务规范,调整理顺管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力促图书网点规范运行、高效服务,建立3项机制:一是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将全县所有公共图书服务机构纳入统一管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和图书资源产权的前提下,总馆对分馆、服务点的图书文献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采购;各分馆在总馆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读者服务工作;村基层服务点的日常工作在镇分馆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图书资源网络化配置。所有服务网点通过图书馆集群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互连,图书资源及信息全部存储于县图书馆总馆中心数据库,建立起以县图书总馆为核心、以分馆为纽带、以服务点为节点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所有图书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名称的首位字母缩写,进行统一标识、编目加工,实现县域所有图书资源信息采集、存储、处理的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三是县域图书定期化流动。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制度,为市民免费办理借阅卡,在县内图书机构均可通借通还,方便群众就近借阅图书资源。同时,增配了图书流动服务车,由总馆负责统筹协调图书流通工作,每三个月对分馆图书资源实行一次定期流通,流通量每次不少于300册。各镇(办事处)分馆负责做好村级图书室流通工作,流通量每次不少于100册,提高图书资源城乡配套服务效能和覆盖率。
  (三)深化保障机制,推动资源整合稳步实施。一是强化财政保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县、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三年来先后投资1.2亿元,高标准建设改造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镇级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县图书馆现已成为一座拥有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幼儿活动室等服务窗口,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二是强化制度保障。从制定完善管理规范入手,先后编写了《郯城县图书馆总分馆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总分馆的职责范围,统一制定了《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工作职责》、《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管理员职责》、《郯城县图书馆镇分馆借阅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了服务工作的规范运行。三是强化培训保障。通过外出参观、专家讲座、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先后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次,举办专家讲座班2期,举办各项专业培训班5期,参加讲座和培训班的人员达120余人次,基层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由县文广新局、各镇(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合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管理办法、目标要求。将总分馆制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充分调动起各级参与图书资源整合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书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公共文化设施高效利用,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一是城乡图书资源均衡发展。通过城乡图书资源的整合,将全县公共图书全部纳入统一管理,通过资源流动满足不同区域和群众的文化需求,扩大了图书资源量,提高了图书流通率和使用率。全县图书资源在一个平台模式的管理下进行集中采购、优化配置、定期流动,城乡图书资源实现均衡发展。二是文化事业投入精细高效。城乡图书资源整合后,群众文化需求得到良性释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得以更加充分利用,规范管理和高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通过对全县居民图书借阅数据和信息的研究,科学分析群众文化需求变化及特点,重点加大紧需型图书购置,使得文化事业投入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三是群众文化服务方便快捷。随着城乡图书资源整合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图书服务网点的不断普及,城乡居民手持借阅卡在所有服务机构均可实现通借通还,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图书阅读服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1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