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明
一 概况
尚志市地形比较复杂。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峰峦起伏,东部为中山区海拔在1,000米至1,600米左右,西部为丘陵区,海拔在300至500米左右。蚂蚁河流域属冲积平原,为全市最低处,平均海拔116米。境内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平原、漫坡地、句子地占总面积的15%,水库、沼泽、河流占总面积的5%。
全市有中型水库3座(黑龙宫水库、河东水库、三股流水库),小型水库54座(其中小(1)型19座,小(2)型35座。小塘坝在全市星罗棋布,虽经几次调查,一直没有准确数字,总数约为3,950座。库坝总蓄水量在1.2亿至1.5亿间,受益面积约15万亩,约占全市水田面积30%。
虽然我市水库工程发挥了应有效益,但是,还有很多水库在带病带险运行,其安全状况令人堪忧,许多病险水库下游为人口密集的村镇、旅游区或铁路、公路等交通要道,这犹如悬在头顶上的一颗“临时炸弹”,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我市水库安全管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
二 我市水库病害产生的原因
在已发现的145座病害水库中,小型水库138座,占病害水库总数的95%;造成水库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筹多方面,突出表现在“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现分述如下:
1、设计方面
因前期工程不深,设计不够规范,没有严格的审查、审批制度,导致工程设计随意性大。一是由于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缺乏或不齐全、不准确,导致许多水库设计坝顶高程过低或溢洪道过水断面不足,防洪标准偏低。二是大坝设计不规范,未作坝坡稳定分析计算,单凭经验或定型设计,往往结构欠合理;还有“照谷社”坝型,坝身结构单薄,坝顶溢流,其结构稳定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受当时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水工建筑物布置不合理,大量的小型水库坝内布置放水涵洞,大坝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四是水文和大坝原位等运行管理观测设施缺乏,使水库大坝运行存在盲目性。
2、施工方面
小型水库绝大多数为土坝,由于大坝施工为群众性劳动,并没有专业施工队伍,也没有质监机制,所以坝体施工质量普遍存在问题。―是坝体土料透水性大或级配差,或出现少夯漏夯等现象,使坝体密实度偏低,导致坝体渗流异常。二是施工随意性较大,为了节省工程量,人为更改设计方案,导致坝体断面单薄、坝坡偏陡,结构不安全。三是坝体不均匀沉陷,坝下涵管断裂、裂缝,产生接触渗漏。四是涵管外壁与坝体土方结合回填不密实等引起沿管壁的集中渗漏。五是坝肩、坝基处理不彻底,有的不曾清基,基础渗漏严重等,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
3、运行管理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建轻管思想,管理经费不落实,使水库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一是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小一型以上水库大多属国家所有,小二型及以下水库多属农村集体或其他经济组织所有,小型水库基本上无管理机构和专管人员。二是病害水库多,隐患严重。由于管理粗放,长期以来小型水库基本处于自然运行状况,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形成小病变大病,积病成险的恶性循环。三是管理人员素质差。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水库管理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坝运行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时出现水库水位骤升骤降或超标准蓄水的现象;又缺乏必要的监测、观测设施等,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非常不利,甚至有个别水库由于管理不善出现险情的严重后果。四是水库管理房破旧或无管理房;上坝道路、防汛通讯等管理设施不配套,影响水库巡查管理和防汛抢险的正常开展。五是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落而不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大坝主管部门对所管辖的大坝的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目前大部分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行政领导只是挂个名,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甚至错误地认为水库安全管理就是水利局的事,使安全管理责任制落了空。
4、其他方面
由于白蚁危害,使土坝内形成渗漏通道,高水位时贯穿坝体造成流土或管涌;坝面杂草丛生、管理保护范围内违章建筑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大坝的正常运行,严重者威胁大坝的安全。
三 防范措施及对策
1、对水库进行安全鉴定
水库的安全状况是动态发展的,为了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必须开展一次全面的水库清理整顿工作,进行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技术认定),以进一步摸清水库家底。根据水利部和省水利厅有关规定,运行期间的大坝,每隔6-10年组织一次安全鉴定(技术认定),每隔5年对登记事项普遍普查一次,运行中遭受特大洪水、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技术认定)。根据安全鉴定(认定)评价结论,对二、三类坝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2、努力推进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
我市水库除了已经查明为数不少的病险水库外,还有很多也处于亚健康状态,随时有可能发病,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不大现实。根据水利部第18号令《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加固一批、降等一批、报废一批的措施,有效提高水库安全度,这也是实事求是、科学对待病险水库的管理态度。
(1)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水库降等与报废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科学论证,综合分析,特别是要征得水库所在地群众等相关利益人的同意。做到工程技术必要、经济论证合理、降报措施可行、后续保障有力。同时审批机关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水库降等与报废论证报告进行审查,严把审批关。
(2)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降等与报废工作要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由业主单位负责实施,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如水利部门要做好水库降等与报废的技术论证审查、监督、管理、水库核销等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的经费,国资部门要做好水库报废后的国有资产核销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炸药审批及其水库报废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等。
(3)加强考核,严肃纪律。对不按要求进行降等、报废或因工作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3、建立水库维护管理建设专项管理基金
目前,我市许多水库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长期失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稳定、充足的管理和维护资金,也是“后天失调”的根本因素,三分建,七分管,要想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的发挥效益,必须投入资金进行日常维修和养护,象房子维修基金一样建立起正常的水库维修管理建设基金,其基金主要来源于:水资源费、水费、小水电管理费、地方税费、地方财政、水库折旧、水利建设基金等等。
4、强化养护队伍,提高水库管理水平
水工程体制改革是我国水利工程实现高效化管理,高标准维修养护的必然之路。我市现阶段中型水库管理人员基本能达到中专以上水利专业水平,但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特别是水库大坝巡查人员大多为兼职,且相当部分年龄老化,不利于水库运行管理工作。小型水库的规模虽比中型水库小,但其特性和功能与大中水库差不多,运行管理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也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胜任。因此,必须结合我市实际,加强小型水库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通过培训、考核,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和技术水平,使水库运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全面提高我市水库管理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