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重商主义与外交政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鑫佳
摘要: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伊丽莎白一世政府采取的外交政策和重商主义措施的影响下,英国逐渐摆脱经济困境,不断发展强大,达到了英国的黄金时代。本文通过介绍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历史背景,将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和重商主义措施结合分析,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伊丽莎白一世 重商主义 外交政策
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曾举办过一个票选活动,在选出的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中,伊丽莎白一世排名第七。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她在位的45年中,英国摆脱了经济拮据、民穷财尽的困难境地,不断发展强大,夺取西班牙海上霸权,扩张海外殖民地,为英国近代走向欧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试对伊丽莎白一世政府的外交政策与采取的重商主义措施进行结合分析,总结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历史背景
国内环境中,前任国王玛丽一世女王致力于恢复天主教并迫害异教徒,凭借其权势,在国内进行血腥镇压;在外交上投靠西班牙,追随西班牙对法国进行战争。此时的英格兰王国一片混乱,危机四伏,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也严重阻碍着英国社会的进步,伊丽莎白一世政府面临着一系列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体系。
国际环境中,法国和西班牙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强邻,它们无论在国家财力、人口数量、疆域范围还是海上实力方面都远远胜过英国,都觊觎英国的王权和领土,造成极大威胁;另外,伊丽莎白一世在宗教信仰上施行新教,必然与作为天主教世界领袖的西班牙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自身的弱小和敌人的强大,要求伊丽莎白一世政府必须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来发展国家经济,富国强民,走上真正的强国之路。
二、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外交政策与重商主义措施、
1、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外交政策方向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欧洲大陆上强国林立,在各种利益、矛盾、冲突交织的政治格局中,英国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力图维持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势力均衡,争取和平的国内外环境,以确保英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1558年,法国从英国手中夺回加莱,英国彻底解决了王室每年用于守备加莱的费用支出,也在地理上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岛国;法国与苏格兰是传统盟友,企图支持苏格兰女王玛丽夺取英国王位,伊丽莎白政府借苏格兰反抗法国统治之机,把法国势力赶出了苏格兰。在英国主要解决同法国的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英西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仍在维持,使得英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稳固岛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2、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重商主义措施
2.1 海上探险及殖民扩张
自15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先后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占据了欧洲至东亚、南亚、美洲等地最有利的通商航路,大大积累了本国的贸易财富,这不仅让人们对世界地理有了新的认知,还给了其它蠢蠢欲动的欧洲国家这样的一个讯号:走出国门,海的另一边意味着财富。
英国自15世纪末开始海外探险后,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因为这两个方向的探险活动可以不受西班牙、葡萄牙的威胁,对英国来说也相对近便。16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的海盗活动开始从英吉利海峡转移到大西洋,向西班牙、葡萄牙传统的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觊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和地区。在这些地区,英国人抢劫葡萄牙装载着东方国家香料的船只,抢劫西班牙装载着美洲金银的“白银舰队”。虽然伊丽莎白一世政府曾颁布一些禁止海盗活动的法令,但事实上,女王对这些海盗集团采取招抚政策,并暗中予以资助和支持。1581年,在伊丽莎白女王的默许和资助下,德雷克完成环球旅行凯旋而归,满载着从西班牙船只上掠夺来的战利品。自此以后,英国与西班牙的关系急剧恶化,双方的敌对态势从海盗游击逐渐走向全面战争。
1588年,英国联合荷兰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消除了英国海上活动和夺取西班牙殖民地的最大障碍,从此英国进入殖民扩张的阶段。1554年建立了莫斯科公司,1579年成立了东方公司,1581年成立了近东公司,1588年成立了非洲公司,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建立了侵入殖民地的一系列据点[2]。通过这些据点,英国不仅在殖民地国家掠夺黄金、白银,使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还利用殖民地这个大市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动力。来自殖民地的大量原材料,不仅使英国省下从其它国家购买这些原料的金银,还可以把多余的部分出售,换取财富;殖民地本身也可以成为英国商品的巨大市场,强大的市场需求大大地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英国国内,由市场需求带来的行业繁荣大大增加了雇佣机会,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到伦敦这个机会之都,许多流民成为繁忙的工匠,从而缓解了英国人口失业这一社会问题。
2.2 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理论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通过积累金银实现本国的富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伊丽莎白一世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遵守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对外国商品进口课以重税,对商品出口则经常给予补贴,实行以保障国际贸易为目标的外交和商战政策,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货币尽量多地流入英国。
16世纪早期,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以安特卫普为中心的欧洲市场,绝大部分英国出口的呢布在这里销售。16世纪中叶以后,尼德兰地区的动荡局势带来的战争、粮食匮乏、饥荒、移民等问题使安特卫普逐渐丧失其作为欧洲商品集散地的地位。1585年,与英国敌对的西班牙占领安特卫普,使英国最终下定决心摆脱对外贸易方面对其的依赖,寻找新的贸易基地。伊丽莎白一世政府通过特许贸易制度,在国外建立一系列的海外公司。在伊丽莎白一世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国向东北方向开拓了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路线,向东南方向开辟了地中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路线,并不断延伸,打开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在亚洲、美洲垄断贸易的缺口[3]。
作为英国商人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强大后盾,伊丽莎白一世政府还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互惠互利的商业条约。“都铎王朝前期政府发展本国海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以国家的名义与各国政府签订一系列商业条约,保障英国商人在欧洲大陆从事贸易的相应权利,同时利用与不同国家的条约削弱和打击主要的商业对手[1]。”
2.3 移民政策
16世纪,欧洲大陆战火不断,战争地区的人民流离失所;宗教冲突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新教徒背井离乡。伊丽莎白一世政府继续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欧洲大陆难民来英国定居,并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第一,妥善安置移民,允许新教移民信仰自由;第二,对外来移民颁发生产许可证,保证移民能够像在家乡一样经营自己的行业;第三,利用授予专利权的办法鼓励外国技术人员和资金雄厚的资本家来英国从事生产和经营,获得专利权者有很多经营自主权,英国政府只起监督、指导的作用;第四,在授予专利权的同时,明确规定必须把技术传授给英国人[2]。一时间,新教徒、进步分子、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大量涌入英国避难,还携带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他们带动更新了英国的一些传统工艺,融汇聚资,为英国经济的发展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1572年圣巴托罗缪之夜后,来自法国的5万余胡格诺教徒逃亡到英国,他们不仅带来了300多万英镑的资金,还有造纸、陶瓷等生产技术;当时英国最好的丝绸、花丝缎、天鹅绒、麻布、挂毡都是出自他们之手[3]。来自德国的移民带来了德国的贵金属和采矿技术,促进了英国采矿业,特别是煤炭业的发展:16世纪以前,英国的煤炭开采还仅限于露天矿;随着木材供应紧张,对煤炭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开采逐渐转向地下,英国北部地区矿井深度在100-200米以下已经是很普遍的[3]。移居英国的佛来铭人传授给英国学徒以各种各样崭新的制呢技术,遂使那里生产出新款式的呢绒,被称为“新呢布”;那一时期,英国出现了40多种不同名称、品种的新呢布,其长度、幅度都有差别[4]。受西班牙专制统治与宗教迫害的尼德兰人将先进的冶铁工艺带到英国:15世纪末期,英国一座炼铁炉年产铁量为20-30吨;到16世纪,一座炼铁炉年产铁量已提高到200吨[3]。
三、总结
《英国通史》中曾经这样评价:“时代的辉煌伴随着个人的辉煌,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君主之一,她的时代也跻身于英国最辉煌的时代之列。”在伊丽莎白一世政府外交政策与采取的重商主义措施的影响下,英国逐步实现了海上霸业,不断向西班牙、葡萄牙传统的海外殖民地进行渗透。在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英国借助外来移民的技术与财富力量,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范围,并通过特许贸易制度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使对外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据统计,就关税收入而言,亨利八世统治初年,英国的关税收入为42643镑,伊丽莎白时的1562年、1582年、1590年、1595年,分别为58813、75313、108158和120593镑[5]。
伊丽莎白一世造就了英国的黄金时代,为英国的农业、商业和工业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明确了英国经济的发展重点,也为英国未来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于廑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第173-178页
[2] 夏继果.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外交政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1-182页
[3] 杨玉林.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经济.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1994,6
[4] 郑如霖.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开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5] F・C・Dietz, The Exchequer in Elizabeth’s Reign, Smith College Studies in History Vo1・3, 1923, P81―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4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