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孟康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中小企业现状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其存在及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笔者较认同的代表性的有“社会分工论”和“竞争簇群论”。“社会分工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证了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竞争簇群论”彻底打破了“规模经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强化和拓宽了“规模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竞争簇群论”认为,由相互独立和非正式联盟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簇群,代表着一种富有活力的组织形式,这种专业化簇群同样较易获得规模经济。如珠三角地区的“集中式规模经济”或“地区规模经济”。
就我国实际经济运行而言,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以下二个方面的作用有相当一大部分内容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
(一)中小企业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
在我国未来整个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创造出四至五亿个非农业部门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必将是容纳农村劳动力的最广阔的场所。没有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就无法吸纳从农村领域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难以实现。有些学者认为,二元经济时期的结构转型才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工业化不仅仅是大量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也是巨大物质利益的分配过程,是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工业化本身未提供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有效机制,所以农民问题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社会动荡的一个主要根源。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我国来说,中小企业不但是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有效机制。
(二)中小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过去指导产业方向的更多的是产业政策。但如今是买方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受需求制约的经济环境中,对未来的需求是难以预测的。所以产业政策的功效大大削弱。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把资源引向最有效率的地方,这样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众多的中小企业身上。以美国为例,小企业的大量增加和消亡,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旋律,小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自由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300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中小企业提供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提供了60%左右的出口总额。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如此,从种种情况仍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宏观政策层面,也有企业内部经营策略的原因。
(一)政策不同,市场无序
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宏观政策很多,但对中小企业有利的太少。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体私营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在银行呆坏账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却无法享受此待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还受到很多的限制。此外,市场交易缺乏规则,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无竞争优势。
(二)融资不畅,资金困难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普遍受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资金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国内风险投资环境也不是很完备;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大,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日益强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基本上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再者,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因而其筹资成本也比较高。以上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扩张,无法创新。
(三)基础差,产品档次低,产品重合度过高
中小企业一般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粗放型加工,形成乡镇区域经济。经营单位规模较小,且较分散。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的现象。同时。中小企业无创新个性造成了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从而形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结果。譬如江苏省苏州市现有企业四万余家,集中在轻纺、服装行业的生产企业就达5000余家,如此高的产品重合度,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的市场窘境,成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总之,结构趋同、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科技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等致命弱点,使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转。
(四)管理落后,缺乏人才,无法技术创新
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制度建设薄弱,人治代替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残缺不全:用人机制异化,家长制的领导、家族制的职工结构、血缘制的权力结构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以来重战术而轻战略,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注重生产技术层面的管理,不注重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等重大问题。另外,人才的缺乏使企业不敢投入,造成企业新产品研发缓慢,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成长潜力。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来看,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发展瓶颈。所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政府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也需要企业结合自身选择适宜的经营策略。
(一)拓宽外部发展环境
政府要积极改善和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法律和市场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支持、财政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1、金融扶持政策。政府要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二级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2、财政支持政策。《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增大财政对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力度;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要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的能力。
(二)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
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时、因地和因企制宜来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
l、集群发展策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是建立在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上的,相比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集聚,即通过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通过企业集群化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同时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如珠三角地区存在的数十个产业基地为珠三角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协作经营策略。得益社会分工。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大批量生产方式必然会引起分工协作的发展。大企业要想真正获得规模效益,谋求利润最大化,必然要把相当一部分零部件加工装配转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高附加值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中小企业借助于大型企业的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和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进行合作联营、开展生产营销活动,或者通过签订协议,为大型企业承接配套产品和服务,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差异化经营策略,取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但地方性强,扎根基层,比较容易贴近客户和市场,从而更加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开展特色经营,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消费需求的主流,中小企业可凭借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来占领那些批量小、个性化的市场。
4、技术创新策略,充分利用“外脑”。当前,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条件和经费,但也可以实施自己独特的创新策略。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可采取直接引进技术成果、联合开发、共建技术经济联合体等方式展开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实行人才定制培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1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