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艳萍 张宝凤 白桂梅

  摘要: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圈大都市理论,90年代初引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国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等沿海、沿江都市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待分析、总结和研究。文章介绍了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的基本框架,分析了我国现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都市圈一体化;问题;对策
  
  一、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的基本框架
  在研究都市圈一体化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了解何谓都市圈一体化,他们具有哪些特征,如何来界定都市圈一体化,分析其基本构成要素,对这个问题有全面的把握,为深入分析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
  (一)都市圈一体化的内涵和特征
  1、都市圈一体化的内涵。都市圈一体化是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高水平阶段,是城市集聚竞争力的表现。都市圈一体化其实就是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生产资料、主要基础设施、信息、资本和服务等经济资源,实现了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整合,最终达到在该都市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统筹发展。
  2、都市圈一体化的界定。都市圈一体化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公共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整合,更重要的在于公共政策等软件方面的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的人文环境一体化,即有共同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区域的经济环境一体化,即产业结构协同,经济功能区域布局合理;区域的城市环境一体化,即城市化水平相当,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区域基础设施环境一体化,即有便捷的交通网络。
  3、都市圈一体化的主要特征。都市圈一体化的特征在城市发展中表现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都市圈内各区域的一体化不是整齐划一,而倾向于协调发展;二是都市圈内各区域要有主有次,有层次性,有核心层和外围层之分;三是都市圈内各区域有着明确的分工协作,互通有无,发挥各自的优势;四是都市圈内各区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向;五是都市圈内各区域不是各自发展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统筹发展。
  (二)都市圈一体化的基本要素
  1、空间结构一体化。空间结构的一体化是都市圈一体化的基本物质条件,是都市圈一体化形成的前提。都市圈空间结构一体化无论采取纵向联结的都市圈,还是横向联结的都市圈,抑或是辐射联结的都市圈,都要有核心和联结轴。都市圈中的核心和联结轴就是空间结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综观我们现有的都市圈首先具备了空间结构一体化的基本要素,如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就是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一核两翼的模式,体现了空间结构的一体化。
  2、基本建设一体化。基本建设一体化是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国外界定都市圈的标准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即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那么要想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就必须要有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和通讯系统。搞好都市圈内各区域的基本建设一体化,要根据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交通网络系统,如沿江或沿海都市圈可以优先建设水路交通,内陆地区都市圈就要优先发展陆路交通,沿边地区都市圈尽量多发展空路交通。通讯系统的建设可以采取国家三大通讯机构和地方通讯事业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发展。
  3、生态环境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既是都市圈一体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依靠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都市圈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规避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一体化又反过来推动了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可以说,都市圈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近几年来,生态环境一体化已经成为衡量都市圈一体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4、协调措施一体化。都市圈一体化的凝聚力和催化剂当属协调措施一体化。实现都市圈一体化的过程艰巨而复杂,在这个艰难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规划为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但是面对一些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就需要有灵活多样的协调措施。协调措施主要有:协调规划制定、协调管理的空间范围确定、协调管理的主要内容、协调管理的方法和权限范围职责等。
  二、我国现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瓶颈,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我们今后建设都市圈一体化提供了前车之鉴。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协调力度不足,传统行政区划制约都市圈发展
  我国现有都市圈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和地方利益影响,都市圈内各区域都立足于本地区利益,有利的事抢着做,无利的事互相推,缺乏整体宏观协调,尽管有某些领域的合作,但只是临时性的、局部性和非制度化的。如京津塘都市圈中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互为伯仲,相对缺乏协作精神,两地目前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北京市作为首都应以政治文化为主来发挥引领作用,天津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起到承接作用。上海市中心城市作用发挥较为突出,但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城市功能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缺乏整体规划
  都市圈内城市布局要合理,分工明确。在都市圈内,核心层要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和影响,有力促进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人才流等在都市圈内城市间流动,推动城市间互动。外圈层要紧紧围绕核心层,在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方面很好的补充和协调发展。如珠三角都市圈内产业结构趋同,都是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另一方面单一市场发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
  (三)经济模式单一,影响持续发展
  都市圈发展不仅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而我国现有都市圈只是在表面的一些硬件设施和合作项目上做文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和增长方式。经济模式单一,如长三角都市圈中的经济模式大多是以粗放型、低附加值的模式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虽然很多产品远销海内外,但是营利很少。高产出、低投入的生产模式直接导致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
  都市圈一体化就是要规避资源浪费,统筹安排、合理利用资源。长三角都市圈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地区,如果再不很好地利用资源,避免现有资源流失,就会严重制约本地区的发展。由于都市圈一体化集中发展,必然造成环境恶化,如长三角都市圈常年为酸雨污染所困扰,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每制定一项规划政策时,都要考虑生态环境,而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三、都市圈一体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希望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中,各级政府重视规划引导作用,确定城市功能定位,狠抓整体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在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中,建立统一的区域空间模式,统筹发展区域分工与协作,开发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以战略规划为先导,建立统一的区域空间模式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之间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为了顺应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趋势,我们亟需将大城市的发展与周边城市及区域联系起来整体考虑、统一规划。都市圈地域空间结构是指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简言之,就是城镇空间与区域基质空间的组合关系。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应突出核心城市功能地域的组织以及区域发展的主要轴线与通道。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按照多方式集成、快速高效的原则,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实现通道建设与城镇、产业之间互动发展。都市圈规划的重点是确定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明确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的保护空间或开敞空间,需要分区管治来贯彻都市圈空间发展的要求。在做大做强核心城市的同时,要避免核心城市过度膨胀和连绵外溢;在建设周边城市、疏解核心城市人口和功能的同时,要避免核心城市“空心化”。

  (二)以功能定位为基础,统筹发展区域分工与协作
  都市圈功能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概念。都市圈的各种功能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外围区域而言的。都市圈有诸多相互联系紧密的城市组成,各城市内部包含着多种要素,每一个要素都表现出一种功能,各个要素表现的功能的有机结合才形成都市圈的整体功能。同时,城市都市圈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都市圈功能是由不同层次的城市表现出的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不同要素、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又互相区别、互相制约形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都市圈功能的发挥过程,实质上是都市圈区域内城市间以及都市圈与都市圈外部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强化中心城市的市场和服务功能,成为功能完善的服务中心、繁荣活跃的市场中心,才能够带动周边城镇的共同繁荣。有意识地引导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区实现对接,则无疑既有助于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也有助于城市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增强。
  (三)以政策制度为保障,开发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都市圈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利益系统,在现行体制下,阻碍都市圈内各城市统一规划与协调开发的主要是利益问题,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来协调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利益关系。即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创造都市圈成长的基础条件,缩小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建立大都市圈区域联合组织,保证都市圈各区域的自身利益和相互均衡利益。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造就融入主体,培育市场融入机制。建立长期的市场机制,是都市圈成熟的重要标志,相应管理机构的构建则标志着都市圈的运作进入正轨。同时,也要在都市圈制度建设方面下功夫,积极巩固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成果。建立一整套制度化的磋商机制,定期召开都市圈各成员城市领导会议,为各地政府就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提供必要的经常性机制。建立合理的投资管理机制和区域共同发展基金制度。
  (四)以整体治理为抓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定范围内,经济、人口、社会、环境、资源五大要素之间的高质量的协调发展。由于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等原因,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地区资源缺乏系统高效的整合和利用、环境污染跨境转移,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削弱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都市圈区域内,各级政府要对自然资源基础加强养护,提高资源供给能力,调整和优化都市圈的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是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满足区域可持续增长需求的,都市圈要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的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本文系山西省2010年软科学课题《大太原经济圈创新政策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10041009-01。
  (作者单位:太原市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