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杭江 蒋 菁 沈 雅

  摘要:文章明确了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选取原则,并从区域、功能区和建设项目三个层面提出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长沙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区域发展对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强烈。为推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根本转变,本文针对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一、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土地利用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体系,建设用地是否集约利用体现的是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效益的均衡。因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从宏观层面反映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共性(区域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从中观和微观层面进一步体现区域范围内不同分区(功能区)和不同用地类型(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确定可以挖掘的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范围,为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根据长沙市建设用地利用特点,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出发,分三个层面设置评价指标:一是分城镇建设用地区、农村建设用地区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城镇建设用地区内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等功能区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三是以建设项目为单元设置评价指标。
  二、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全面反映评价区域(城镇、农村)、功能区(居住、商业、工业、教育、行政等)和建设项目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
  第二,主导性原则。评价指标设定应体现影响区域、功能区和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的主导因素。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设定的评价指标对应的指标值在评价区域、功能区和建设项目上方便获取,易于理解。
  三、长沙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区域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城镇建设用地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镇建设用地指城镇建成区及其外围选址的国有建设项目用地。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四方面选择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农村建设用地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指村镇建成区和其外围集体建设项目用地。从土地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两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二)功能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功能区是指土地使用功能、使用强度、土地利用方向、基准地价大体一致的区域,其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也应基本相同。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教育功能区、行政功能区。
  1、居住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居住功能区的使用对象为城镇居民,土地性质属于非生产性用地,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侧重考虑土地的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具体如表3所示:
  2、商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商业服务区通常是土地经济效益最高的用地类型。评价指标的设计除考虑投入状况和使用强度外,侧重考虑使用效益,具体如表4所示。
  3、工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业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要考虑工业企业多以单层厂房为主的特点,应侧重考虑投入强度和生产效益,具体如表5所示。
  4、教育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育功能区土地性质属于非生产性用地,其评价指标的选取侧重土地的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具体如表6所示:
  (三)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分类系统,对建设用地项目进行归纳,提出工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居住建筑用地4大类,下设43小类。其中工业用地30小类;市政设施用地6类;公用建筑用地4类;居住建筑用地3类(不包括商业、商品住宅、金融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建设项目)。
  根据国家、湖南省、长沙市有关用地标准和规划用地控制指标,结合各类项目用地特点,设置评价指标。具体如表8、表9、表10、表11所示。
  参考文献:
  1、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M].科学出版社,2004.
  2、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3、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6).
  4、孙志波,许月明.节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Z].2008-12-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Z].2007-08-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Z].2002.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