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能力导向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吉祥 颜海明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能力为导向。文章通过分析“国贸”专业人才的能力系统,从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以及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论述了能力导向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能力导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贸”专业人才的能力系统
  (一)基本的岗位能力
  通过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分析,我们可以就“国贸”专业人才的基本岗位能力做出概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岗位有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其岗位定义分别如下。
  报关员。指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
  报检员。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
  单证员。指在对外贸易结算业务中,买卖双方凭借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工作的人员。
  外贸跟单员: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
  外销员:指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他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有的还要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等业务。
  从以上“国贸”专业的岗位描述来看,“国贸”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谈判、签约、审证、制单、审单、跟单、投保、运输、报关、报检、结汇等,是一项综合能力。然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毕业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包括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
  (二)创新创业能力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在掌握了相应的岗位操作能力后,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任剑等(2009)将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细分为10个方面。但从创新能力应有的含义来看,国际贸易知识的整合能力、国际贸易知识的迁移能力、国际贸易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其中最能反映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其中国际贸易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国际贸易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的能力。国际贸易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国际贸易知识应用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能力。国际贸易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处理不同表现形式国际贸易信息的能力。显然,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基本体现了创新能力的三个层次。因此,如何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的创新能力,将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的重要方面。
  除了创新能力外,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那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又是什么呢?胡旭微(2008)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刘艳(2010)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体,主要包括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三个模块。
  本文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作为经管类专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还需要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更强的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更强的决策能力;更强的领导能力;更强的团队协调能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如何培养这些创业的能力,又成为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二、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能力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在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时,必须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核心技能,并将其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然后,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并将其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核心能力体现在外贸实务操作的核心技能上,因此,根据这些核心技能遴选课程才是正确的方向。根据前文的分析,外贸实务操作的技能体现为谈判、跟单、运输、报关、报检、结汇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因此,这方面的核心课程应该包括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与谈判,以及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当然,仅按此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对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甚至是学科基础。在这种条件下,能力导向型的课程体系还应该包括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个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而学科基础课程则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
  对于“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来说,还有一块是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从目前看来,这一模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不过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规则可遵循。因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才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产品对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因此,一般的高校(特别是学科特色较明显的高校)多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开设一些方向性的课程。如农产品贸易方向、纺织品贸易方向、电子产品贸易方向、机械产品贸易方向等。
  (二)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全面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在现在的普通高校教学中,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的管理、评价等环节都是学术取向的,普遍向研究型大学靠齐。强调的还是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一般来说,实践课的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应过低。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尽管没有一个共识,但在实际中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是大势所趋。同时,实践课程必须有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用书,并将实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在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均应该开设实践性教学环节,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得益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总课程中应适当分配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实践性教学,确保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另外,在学习完全部的核心课程后,应该有一个课程的综合实习,用以确保学生对国贸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本文还认为,这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单独开设,写入培养计划。并能够与理论课一样,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有过程控制细及评价细则。

  (三)构建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如前文的分析,培养国贸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各高校中,创新创业类课程还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类创新创业课程、核心类创新创业课程等两个方面去构建能力导向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首先,在创新与创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开设创新学基础、创业学基础以及创造学基础等公共选修课,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和创造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让学生对创新与创业这一概念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在掌握了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后,将会产生创新与创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传授学生和创新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技术与步骤,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开设创新点来源剖析、创新与创业精神等课程,培养学生提出方案、论证方案的能力,增强学生创业的毅力和敢闯敢干的精神。
  当然,要使得这些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还需要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予以辅助。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者的知识构成,增强和巩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个性。在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内,教师应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市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运用商机的能力,对创业的过程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为步入社会进行真正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外,应组织学生参与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科技活动,支持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兼职等创业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成功与失败。
  三、结论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是能力导向型的。本文通过分析“国贸”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就如何构建以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观点。本文认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两个层次的能力:基本的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要构建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需要从核心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课程体系等两个方面对理论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最后还需要就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做出特别的安排。
  参考文献:
  1、任剑,柏连阳,邹定辉.农业院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2、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8).
  3、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本文系安徽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X2008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经贸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