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株洲旅游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建东

  摘要:株洲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也日渐成为促进株洲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在对株洲旅游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株洲旅游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株洲旅游;SWOT分析;对策
  株洲市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融汇交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株洲市旅游产业虽然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前景诱人,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推动株洲市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性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株洲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北望武汉,南瞰广州,东接赣、浙、沪,西连云、贵、川,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金三角”的重要一极。
  自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旅游产业作为株洲市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基础工作也在逐步完善。株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共有8大类122项旅游资源,210个旅游资源单体数,概括起来是四个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的四个旅游板块:以炎帝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板块、自然山川生态风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伟人足迹和革命故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板块和现代科技文明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板块。截至2009年年底,株洲市共有上规模的旅馆超过300家,其中星级宾馆35家,形成了高、中、低档兼备的旅游饭店格局。旅行社由2001年的8家发展到目前的45家,其中国际旅游行社3家。旅游车队发展到4家,旅游从业人员增长到5万余人。旅游接待人数由2002年的270万人次上升到2009年的936.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02年的7.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55.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已经达到支柱产业标准。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餐饮、文化、娱乐、运输、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株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旅游资源的优势。株洲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古、绿、红、蓝”四大旅游板块。“古”有以炎帝陵为代表的炎帝文化,有以云阳山、宝宁寺、云岩寺、空灵岸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远古时期的“磨山文化”遗址,有南宋古城和南浦铁犀等,全市包括史前、商周、唐宋、明清等在内的文物古迹有16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217项;“绿”有空气负离子含量为亚洲之最的“幽、秀、奇”的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有“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的云阳山,有“湘东明珠”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一片山青水碧,美不胜收;“红”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炎陵、茶陵,见证了朱毛的首次握手会面,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先农坛和东富寺,有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等;“蓝”有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红官窑”,有花炮祖师李畋殿,展示工业文明,发展商务会展也逐步成为株洲旅游的热点。
  2、区位交通的优势。株洲是联系华东、华南、西南的经济纽带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长株潭三市的联城拉近了株洲与长沙、湘潭的距离,也为三市旅游资源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条件。武广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株洲的旅游通行条件,推进了株洲旅游与广州、深圳、武汉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二)劣势(Weaknesses)
  1、品牌不强。株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但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优,功能要素不全,真正能广泛吸引外地客源,留得住旅客的核心景区不多,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大,与景区景点相相融合、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文化品牌项目、品牌活动明显缺乏。
  2、整合不力。株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景区景点分布零散而不集中,可观赏性的内容单一,不利于整体开发和包装策划。同时,由于行政区域之间存在壁垒,区域联合协作和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差异互补的旅游格局。
  3、服务不优。主要是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景区景点通告条件较差,旅客集散服务中心没有建立起来,旅游产业链短,存在“吃”无特色(研究开发的特色名吃不多)、“住”无档次(仅市区有一家五星级宾馆)、“购”缺商品(土特产品没档次,包装差)、“娱”少去处(没有高品位的文艺游艺演出)等系列问题;对历史珍贵文物、文史资料保护技术不高,缺乏专用保存库房或展览平台。旅游人才储备不足,高素质的导游和旅游管理人员不多,宾馆管理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够。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旅游产业是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相互交流的增加,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产业更是超越了全球旅游发展的平均速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说,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富民产业,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将旅游产业作为其社会和经济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产业政策带来的机遇。2010年,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强调要立足于加速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精神,株洲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好旅游升温战、园区攻坚战和城市提质战“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要将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作出了打好旅游升温战,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决定。这些政策导向,给株洲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基础工作的逐步完善为株洲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发展的平台。近年来,株洲市全面实施了城市的“四创四化”(即创建卫生模范城市、创建交通模范城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的株洲新城),市区主要干道、主要广场、重要节点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基本形成,城市绿化率提高到43.6%。现在株洲市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项“桂冠”,并正在向全国交通模范管理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发起冲刺。环境日渐美化,外部形象日渐优化,为株洲旅游业的发展构筑了良好的基础。
  (四)威胁(Threats)
  1、区域内的同构竞争。就目前而言,株洲旅游的市场定位不够明确,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与周边区域的同构竞争比较明显。
  2、大旅游带来的市场流失。首先,作为经济纽带城市的株洲,发达的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但如果株洲旅游产品没有特色,服务不到位,株洲旅游不但吸引不了游客,原有的市场都会很快流失,交通枢纽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其次,株洲的旅游品牌还不是很成熟,品牌号召力不是很强,周边的、或类似的知名品牌就会对株洲的旅游品牌带来挤出效应,进一步削弱株洲旅游的竞争力。
  三、株洲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是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载体,而只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发挥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旅游产品的特色当中,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游客到一个地方旅游的最好理由是对这个地方的文化认同。因此,株洲市要充分挖掘原汁原味的地域风俗文化,通过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来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从而形成具有文化卖点的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品牌优势。

  炎帝陵景区的打造要紧紧围绕炎帝文化,充分发掘炎帝始祖、神农尝百草、农耕文化的文化内涵,把炎帝陵打造成为一个寻根问祖的神圣殿堂,一个农耕文化的生活体验。云阳山景区要深入挖掘道文化的深刻内涵,以相关的文化活动来宣扬道文化,体验道文化。同时,要顺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顺应旅游者消费的发展趋势,立足株洲区域资源优势,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发展到休闲旅游、科教旅游,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置,以点带面,纵横贯通,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市场运作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其关联度很高。因此,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需要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开发管理模式。政府应该积极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加强组织协调和支持力度,引导区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政府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主导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定位主题形象;二是主导发展规划,做好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基础设施;三是主导旅游发展政策,制定灵活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合理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大旅游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带动社会办旅游;四是主导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平台;五是主导目的地的形象营销,宣传整体旅游形象;六是主导旅游区域合作,有效促进区域内的旅游产业整合;七是主导依法治旅。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要积极理顺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旅游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程度。积极推进和强化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创新,通过引进和推广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等方式提升旅游企业的素质。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强化旅游人才培养,一要做好人才培养规划,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途径和方法,要实施人才储备战略,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二要改变现有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旅游教育,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依靠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资源,整合株洲市现有院校的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人才,建立旅游从业人员数据库;加大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使所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够胜任未来纷繁复杂的旅游服务与旅游管理工作;三要突出旅游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企业在经历了由“接待型”向“销售型”的转变之后,旅游人才的培养只有坚持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要注重引进旅游高级专门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五要健全旅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制度,规范旅游人才管理。
  (四)重视营销宣传,推介株洲形象
  一要围绕提升株洲城市形象、扩大株洲城市知名度来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旅游宣传营销就是城市形象的宣传营销,要重点推介和宣传株洲市的整体形象;二要突出特色品牌的宣传营销,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和旅行社来大力宣传本地的旅游特色,吸引旅游者;三要加强区域互动,通过联合举办旅游会展、节会促销等活动,共同开展宣传营销,形成立体化的宣传营销网络;四要创新宣传营销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有效利用节会资源、重大事件、名人效应,制造卖点,加强运作策划,开展富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宣传促销活动;五要加强旅游宣传资料和旅游形象广告语的设计和制作,大力运用网络、电视、广告牌等媒介进行宣传发布,营造旅游氛围。
  (五)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产业协作
  目前,现代旅游者旅游需求变化的总趋势是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休闲、高端、个性和特定区域方向发展,偏爱围绕一两个中心城市进行旅游观光、娱乐康体、休闲度假、购物消费等综合目的的区域旅游。在此背景下,株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将株洲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区域上,通过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整合来促进本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可分为两层面:首先,相似旅游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区域内的相似性旅游资源,做大旅游品牌。如株洲以炎帝文化为代表,而周边县市也存在着与炎帝文化有关的生态资源,在茶陵县、攸县、安仁县、资兴市、耒阳市,存在着与炎帝相关的单个旅游产品。为此,株洲市可以以“炎帝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品牌,来整合周边县市与炎帝文化相关的生态资源,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品牌。其次,区域内不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强区域合作,科学整合旅游资源,精心编制精品旅游线路和“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形成差异互补的旅游格局,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株洲市旅游局.株洲旅游业发展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关于打好旅游升温战的专题调研[R].
  2、谢春山,孟文,李琳琳,朱易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1).
  (作者单位: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