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费 诚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欠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等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学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专业机房,使之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为社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高职院校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遵循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重点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制定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即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为适应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职院校都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探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及对策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从全社会宏观上来分析,随着高中生源的不断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不断减少,各大高职院校对生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学校、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可以获取较多的生源,而且生源质量较好。但是对于普通高职院校来说,生源数量较以前大大减少,生源质量也大大减低,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材施教。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实际教学的过程来分析,整个会计专业或者一个行政教学班级,农村学生占了大部分,而且女生比例占了80%-90%,农村学生学习态度相对城市学生来说比较认真,而且学习积极性较高,城市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的机会比农村学生来说要多。我们知道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知识则融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专业知识掌握相对牢固,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甚至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上机操作过程中打字速度慢,对计算机术语的理解能力差,听课有障碍。相反对于城市学生来说,计算机的掌握程度要比农村学生要好,在涉及到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很快地解决。
(二)高职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认真地主动分析。例如,为什么在总账功能模块要按照“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审核及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主线来操作;为什么不同人员的岗位分工不同,为什么制单人跟审核人不能是同一人;而恰恰这些都是在基础会计、审计等课程中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差,依赖性太强。在教师演示过程中,重要的地方不做笔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一但碰到不会的问题马上就问,而自己没有先去想想为什么;操作后不善于小结,往往做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还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学生也懒得去记忆,导致学过的东西掌握不牢固。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虽然脱离了传统的“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但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属于学生以集体形式被动地接受同一模式、单向同步的单边主义教育。
在课堂上,学生首先是大部分时间听教师讲授,看教学软件和教师演示投影等,然后再按照教师讲的内容重复操作。这样的教学,只能教会学生机械地操作使用某一种财务软件,而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地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四)实验室短缺
由于开设会计部专业成本较低,原来没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竞相开设会计专业,就算有会计专业的很多高职院校也都是在原有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增开的会计电算化课,所以电算化实验室的配置明显落后。虽然大多数院校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不少院校是不同班级、不同专业课程共享公共机房,这样不但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会造成各种软件的资源相互之间引起干扰,致使软件不能正常安装;或者即使安装了使用过程中也会造成共享资源访问或数据库支持冲突等问题。另外,由于一些院校的资金投入不够,硬件的建设跟不上,在微机承载量大时会造成系统运行速度过慢、死机甚至系统崩溃。
三、加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一)打好相关学科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就要求在开设电算化课程之前,先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让学生在学深、学透,打好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课程体系结构向学生介绍清楚,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专业课程之间的连贯性、系统性、整体性,并可以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习的基础上将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对账务处理有系统的了解后再学习会计电算化。再次,对于计算机运用程度差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对他们开放电子阅览室或机房,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应该从“满堂灌”向“少而精”、“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让学生尽量地参与进来,尽快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其次,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增强教学效果。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业务流程与手工会计的业务流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差异并强调这些差异之处,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比较不同的财务软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软件,以便达到触类旁通,最终学会应用多种财务软件的能力。
再次,改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可以有效解决会计电算化课时紧张的矛盾;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感官刺激方式来吸引学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时引入相关材料,可以帮助教师描绘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抽象、难懂问题的理解;利用动态演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建立专业机房
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有有效的硬件设施相配套。建立专业机房是解决资源冲突的最理想办法,可以有效解决硬件配置低、软件资源发生共享冲突的问题。学校领导重视,加大实验室投入,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总之,教师要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钟伟.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40).
2、张凯.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8(10).
3、孙林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林怀敏.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1).
5、林怀敏.“任务驱动”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2007(10).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