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部审计风险意义及其防范与控制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 俊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并参考相关书籍,提出了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一、研究内部审计风险的意义
第一,恰当的目标定位有利于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对经营业务的独立审核、评价活动,它是一种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和评价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在于能为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帮助。所以一切内部审计的活动都与组织的目标紧密相关。在实际工作中,除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性进行审核、揭露经营管理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外,内部审计更加侧重于检查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为建立健全组织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内部审计也正是依靠其准确的定位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第二,注重协调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必须树立为组织改进管理服务的观念,在实际操作中,审计要保持独立性,同时要有充分可靠的证据以使审计结论“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等。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内部审计探索出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新方法,在一些大公司中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广泛认可。审计要客观公正、证据充分,是审计的灵魂,无论是对国家审计还是对内部审计、民间审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审计风险之间的比较可以寻求出更好的办法进行规避。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状况距离国家审计完善管理的目标还很远,既不利于国家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国家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国家审计不应将自己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于查处违纪违规的问题上,而应将目标定位于完善政府各项公共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上。一切国家审计的活动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定位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国家审计在国家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国家审计为社会各个方面所普遍重视,从而推动国家审计的迅速发展。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从组织形式上保证内审机构和人员实质性独立。要使内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不直接承担经营责任;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在领导体制的选择上要避免一人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既领导某项业务,又领导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如在企业建制中,内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
第二,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各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充分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入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
第三,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以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知识,通晓财政经济法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及技术方法有一定了解。目前部分内审人员的素质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各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并使其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一,促使单位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审计特殊的角色定位矛盾,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是企业管理的内设机构,独立行使监督职能,而不能是国家审计机关设在企业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企业的支持,审计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必须结合内部审计制度,从主客观上相互结合进行防范。
总之,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内部审计风险既客现存在,又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从而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充分发挥其审查评价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审计风险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蒙.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特殊地位[M].上海市音响电子出版社,2003.
3、黎文珠,林钢.企业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