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 健

  摘要:文章在认识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介绍了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并简述了内审部门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因此,正确认识和搞好经济效益审计就成为目前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经济效益审计着眼于未来,它强调了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改进和未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营活动内容日趋复杂,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日渐突出,股份公司、上市公司、跨国集团等等,使企业的规模急剧扩张,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既相对独立,又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的优势来开展效益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第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高层次审计,它从财务会计审计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销售计划和决策等领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既重视事后审计,还大力开展事前、事中审计,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企业的经营行为还处于改革阶段,这就需要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既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和合规,还要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达到让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减少损失浪费的目的,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主要有:
  第一,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它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标准。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否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经济效益,只有在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下取得,才是真正的效益。
  第二,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将企业的各种实际指标值与计划、预算、定额相比较,并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来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指标、预算、定额是经济效益审计中采用最多的一类审计标准。这类标准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也较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这类标准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国家下达的指标、计划、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指标、预算、定额,也包括本单位制定的各种详细的计划、指标、定额等等。前期的审计标准。它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所制定和运用的标准。
  第三,前期的审计标准。它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所制定和运用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制定本期经济效益审计的参考依据。前期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具有延续性,在它的基础上制定本期标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四,本单位或国内外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这类指标也是用来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的标准之一。它们是对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等标准的补充,从而使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体系更加完整、全面。如某企业虽然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和定额,但却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尚有潜力可以挖掘。由于这类标准的时间跨度较大,在运用时,应考虑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如物价变动等。
  第五,科学测定的经济技术数据。这类标准主要用于评价新产品及新工艺的经济效益。由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效益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可以比较,同时、同行业又无同类的指标可以参考,要评审它们的经济效益,就得借助于科学技术来测定。因此,它是经济效益审计中采用的一种特殊标准。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再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最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实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五、内审部门现阶段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经营预算的审计。主要是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可行,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如何。
  第二,资金运用的效益审计。围绕单位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效益评价,考核资产经营和业绩等的效率和效果。揭示其中存在的立项不科学、决策失误、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等问题。
  第三,组织管理的审计。对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机能进行审计,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使企业不断完善并切实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经营决策的审计。内审部门没有经营决策权,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挥其监督评价经营决策可行性和合理性的作用。如在决策前对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其结果进行验证;在决策中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筛选和评价,为确定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第六,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对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建设项目成本核算进行审计和评价,以及对项目造价进行审计,控制造价。
  六、如何评价企业经济效益
  第一,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第二,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第三,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七、如何做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的前提是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法、经济预测方法等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应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以外,还要熟悉企业管理、运筹学、投资学、现代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有专业审计人员参加外,还要吸收工程技术、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行专家参加。
  经济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实际操作难度更大,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需要搜集的资料更为全面。在审计报告中着重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做好经济效益审计,要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必须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多观察多思考多作调查研究,在充分收集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效益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物,具有为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性、全方位性和建设性特征,是内部审计由传统审计向企业经营和管理扩展的高级审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经济效益,发挥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作者单位:昆明世博园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