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水炜
摘要:由济南、青岛等八市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市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制订了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对策研究
一、引言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城市所辖地域,土地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897万人。本区域聚集了全省主要的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力,是带动全省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区域,也是全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2006年12月,《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获批准实施。根据这一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致力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其密切,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大却不强,第二产业层次不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等。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产业结构的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是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被研究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所选取的参照区作比较,能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参照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总量分解为3个部分,即区域经济增长总量(G)=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竞争力偏离分量(D)。
假设i表示区域,j表示行业,区域变动时间为[0,t],被研究区域的经济总量为e,参照区域的经济总量为E。其中,eij0、eijt分别表示区域i行业j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Ej0、Ejt分别表示参照区域行业j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区域增长分量N表示区域产业部门按照参照区的平均增长率增长所达到的水平,N越大说明其产生的变化量就越大。
结构偏离份额P表示区域产业部门按照参照区域相应的产业部门增长率计算出的增长额相对于参照区域整体的经济总量所产生的偏差。P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
竞争力偏离分量D表示区域各产业部门经济增长速度与参照区域相应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偏差。D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
PDi=Pi+Di为总偏离份额,表示区域总产值的变化与参照区域总产业的偏差,也就是被研究区域与参照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若PDi为正值,则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率高于参照区水平,反之,则低于参照区水平。
三、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
选取2003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以及全国的三次产业产值和比重为基期数据,2007年的产值和比重为末期数据。以山东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数据为参照标准,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计算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现状而言,潍坊市和日照市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负值,说明两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均处于劣势地位;东营市和烟台市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和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正值,优势地位明显,表现较好,并且东营市竞争力水平最高,比山东省产业竞争力份额高于123亿元;济南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4.04,优势很不明显,产业竞争力比山东省竞争力份额低355亿元,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数中处于最低的地位,产业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淄博市和威海市产业结构略有优势,但产业竞争力水平较弱;青岛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为正值,但优势地位不明显,并且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值,竞争力水平有待提高。从总偏离份额值分析来看,东营市和烟台市偏离份额值为正值,说明两个地市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山东省整体水平,东营市优势更为明显,而其余地市均为负值,经济增长率相比山东省还低一些,特别是济南市,差距比较大。
相对于全国而言,结果较山东省好,产业结构偏离份额除了日照市为负值外,其余城市均为正值,并且产业竞争力偏离份额均为正值,说明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比全国水平高,总体高出1666亿元。就产业结构而言,只有日照市偏离份额为负值,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其余七市均为正值,但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潍坊市和济南市,产业结构偏离值较小;从产业竞争力方面来看,半岛城市群整体优势比较突出,有很强的竞争力水平,与青岛和烟台相比,其余地市还需要加强竞争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度。
从总体来看,东营市和烟台市产业结构效益较好,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多,相比之下,济南市、淄博市和威海市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产业结构优势还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提高;潍坊和日照两市产业结构效益明显比较低,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来改善目前落后的产业结构水平,还有产业竞争力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水平优于山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竞争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山东省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四、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对策
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心,应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培育高速产业体系,优先发展T字产业格局,强化青岛的核心地位,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山东半岛城市群三产比重相差大,2007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而第三产业仅占35.3%,距离“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还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山东半岛城市群应该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加工制造业的优势,促进工业进一步发展。发展第三产业重点以服务业为主,流通业为辅,加强各种服务业之间的整合与联系,如通讯方面,有专家和一些政府官员建议,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可以考虑使用一个区号,既方便又快捷。在服务于布局方面,如医疗卫生、商业、银行、公交、教育、通讯等,山东半岛城市群所有城市都应该合理发展;而高端服务业,如科研、高等教育、机场、文体设施等,主要应向济南和青岛集中。这样便于服务业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整合。
(二)培育高速产业体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东部沿海快速崛起的城市群,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培育高速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应该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环节,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带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善。膨胀农业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地位已经稳固,半岛城市群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三)优化产业布局,发展T字产业带
山东半岛城市群沿海临港产业带和胶济线传统产业带呈现T字形,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T字产业布局。T字上面一横,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五个临海港口城市,其中青岛烟台威海是发展制造业的核心圈层,五个临海城市将继续发展港口、海洋和旅游等产业,而青岛处于沿海临港产业带和胶济线产业带的交汇点,是半岛城市群当之无愧的龙头。下面的一竖,包括济南、淄博、潍坊三个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三个城市都要进行传统工业的提升和改善,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产业转移势在必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应利用高校云集和科研力量的雄厚优势,继续强化发展。
(四)强化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地位的作用
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应该协同其他城市共同发展,但是领先的地位是必要的。青岛应做大电子家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建造制造业基地,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东西联动,北部延伸,加快产业集聚,构建由产业群和企业群共同支撑的产业体系。继续加快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巩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提高青岛的知名度,加大城市环境的保护,促进青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青岛的强大无疑给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半岛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五、结束语
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全国第四大城市群,在产业结构方面仍需要优化和改善,半岛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半岛城市群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陈芳,徐天祥.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菏泽学院学报,2008(1).
3、李广杰.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
4、邵波,王成涛,丁华.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