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企业边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中煜

  摘要:企业边界问题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企业边界的确定问题起源于科斯对交易成本的分析,文章在多住学者对企业边界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的边界进行分析,并得出最大化经济租金为其最佳边界,最后以华中数控集团为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边界;不完全契约理论;华中数控 
  一、企业边界的内涵
  
  企业边界(Enterprise boundary)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确定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二、企业边界理论概述
  
  对企业边界的分析是以对企业性质的认识为基础的。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分工协作的组织,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因而企业边界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把企业等同为一个生产函数,认为企业的边界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存在或扩张取决于成本之间的比较:当企业内部的成本高于市场交易的成本时,企业边界将趋于缩小乃至消失,即市场替代企业;反之,企业得以存在或扩充边界,即企业代替市场。
  钱德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边界的概念。但是他从大量实证材料的研究中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当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拥有一组特定资源和特殊能力的组织结合体,它能够运用这些资源和能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效地处理现实生产中的各种难题,因此企业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指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但是,由于核心能力受到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处于不断调整、变动的状态。企业活动是自己从事还是外购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企业的边界和规模也随之调整,因此。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持续保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动态能力,企业的动态能力制约着企业的边界。
  威廉姆森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关于企业边界与规模的理论框架是对科斯思想的深化。他的观点是:由于某些交易的特殊性使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偷懒、欺诈等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这种由交易的特殊性而带来的个人私利就是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它能够强化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交易中出现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增加了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使得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一方从另一方取得额外利润,以及双方所分担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因此合理地利用资产专用性可以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最大化地创造经济准租。
  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交易的不确定性,使得明确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拟定完全的合约是不可能的,不完全合约是必然和经常存在的。企业的资产是企业所有的实物或非人力资产。它可以是“硬”的资产,如机器、存货与建筑物。也可以是“软”的资产,如专利、客户名单、档案、现有合同、声誉等。由于不完全合约的存在,使一部分资产的权利在合约中不能明确的界定,形成所谓的剩余控制权。不同的剩余控制权会影响资产所有者各方的投资决策,而且达成合约后也会对各方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影响效率;剩余控制权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专用性投资所产生的成本的考察,哈特认为,对于专用性投资的双方,是借助一体化方式还是市场方式来处理双方的关系,要取决于一体化的成本和收益。
  
  三、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最佳企业边界分析
  
  契约是完成交易的制度安排。自科斯(1937)以来,不完全契约成为主流经济理论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交易遇到了困难。这时,创造和分配租金的权力,进而由谁拥有资产的控制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企业效率边界,便成为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是对科斯交易成本理论和威廉姆森范式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最大化准租是最佳的企业边界,企业边界的决定具有多样性。
  解决企业的边界决定问题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应用。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契约中不可能明确的剩余权利如何配置对准租的实现程度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如果剩余权利配置不合理,由争议、讨价还价特别是关系专用性投资所造成的“套牢”效应将使契约的运行成本相当高昂,并将使各方减少生产租金的高效投资。企业的边界决定实际上就是为了使这种剩余权利的配置最优化,它既可以用价格贴水、信誉资产和名声作“抵押”,从而建立一个关系型契约框架来确保双方交易中的“权利与义务对等”,也可以通过把资产的剩余权利配置给在生产准租中起最大作用的交易者来实现。等等。Klein、Gross-man、Hart、Moore以及Raian和Zingales的权力配置理论正是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企业边界的决定最终以最大化准租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大化准租的企业边界是最佳的企业边界。
  决定企业边界的交易治理模式是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包括企业一体化治理、市场治理、关系型契约治理等。由于关系型契约是以依靠未来交易所获得的准租的贴现值大于现期毁约的收益来确保履约的,它并不一定涉及到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配置。当企业所有权结构保持不变时,可以通过现期准租的调整来增加交易双方对履约的期望值。所以说,契约中权力配置的模糊状态也决定了企业边界的不确定性。比如,一个企业把其销售人员称为“雇员”,另一个企业则称之为“独立的独家代理人”,哪种契约的一体化程度更高呢?再如,如果一个苹果园主与养蜂人订立让蜜蜂为其果树授粉的契约,那结果是一个企业还是两个企业?也许契约的形式是不重要的,选择哪种模式关键是看交易是否能以最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准租。实际上,交易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以一体化的企业契约形式或市场契约形式出现,而更多的是以极为复杂的关系型契约形式存在的,比如特许经营契约、外包契约、关系型融资等等。当交易的约束条件(如交易的频率、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等)和交易的环境(如社会道德基础、法律和法院的执法情况、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等等)发生改变时,同样的一种交易可能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从而决定了企业边界的多样性。比如,在现代企业集团的边界扩大的同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集团内部企业的边界在缩小:企业的生产边界在缩小,而它的技

术、专利和资源边界在扩大。现在这种比较典型的企业很多,如下包制、加盟经营和特许经营、合作研发,等等。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契约安排的不同形式及其所决定的企业边界的多样性,为现实中的企业调整边界和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上,应该按照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指导。更多地思考和设计好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的边界,采取更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租金。
  
  四、华中数控集团企业边界分析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过十多年奋斗,华中数控已经成长为我国中高档数控系统的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包括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红外热像仪等。
  
  (一)华中数控产品边界的变化
  华中数控的产品一直坚持以中档、普及型产品为主,并且对高档产品投入了较大的研制力量。近年来,华中数控的系列产品得到了许多数控机床企业的欢迎。目前,华中数控中档、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批量配套。已经有60多台5轴以上联动数控系统在航空、船舶、电力、汽车等领域的许多重点企业成功应用。
  2008年下半年以来,机床行业销售形势逐步变化,很多企业销售大幅度下滑,机床行业连续8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大幅减缓。一些有远见的企业认为:不同的发展战略将收获不同的结果。在市场持续火热的情况下。高端产品卖得好。所以高端产品边际生产收益会扩大,华中数控集团对高端产品的生产规模应扩大。而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势头的减弱,华中数控对低档产品的生产规模应适度缩小。
  从这个转变可以看出,华中数控的企业的中档、普及型产品的生产边界在缩小,而它的中档、高档产品的生产边界在扩大。华中数控正是看到了契约中不同技术档次产品权力配置的模糊状态,从创造更大的准租的角度出发,华中数控发现对高端产品的生产规模应扩大,对低档产品的生产规模应适度缩小。
  
  (二)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企业边界理论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和体现
  2000―2006年,华中数控分别与北京第一机床厂、齐重数控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等国内著名主机厂结成以利益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以数控系统产品技术入股,产学研紧密配合,共同推动中、高档数控系统的国产化。
  2007年,华中数控与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和镇江推进器厂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生产用于加工8米船用螺旋桨的七轴五联动立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CKX5680,能一次装卡完成螺旋桨五轴联动数控加工,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7年5月,华中数控专门组织国内各地区较有影响的机床经销商齐聚武汉,召开国产数控系统推广应用座谈会。与会机床经销商主动探讨与华中数控开展合作。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打造国产数控机床和系统的销售平台,为机床最终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
  近年,华中数控非常成功地贯彻了与主机厂加强战略合作的战略,先后与大连机床集团、北京第一机床厂、北京机电院、沈阳机床集团、山东鲁南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济南第一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数十家国内主要的机床厂实现了批量配套。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
  第一,华中数控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战略联盟、利用召开的座谈会的契机打造销售平台、加强战略合作以实现批量配套等等形式实施联盟战略,说明契约的形式是不重要的,选择哪种模式关键是看交易是否能以最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准租。
  第二,当交易的约束条件和交易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同样的一种交易可能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从而决定了企业边界的多样性。同样的技术合作研发,由于企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等的地位不同,前期主要采用了技术联盟的形式,后期主要采用了销售、生产联盟的形式。
  第三,生产边界在缩小,而它的技术、专利和资源边界在扩大。华中数控正是看到了契约中产品和技术、资源权力配置的模糊状态,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以技术合作为主的形式,通过合作广泛地利用多种资源,以创造更大的准租。
  时至今日,华中数控的联盟战略成效已经充分显现,市场占有率也大大提升。显然,华中数控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规模的扩张才只是刚刚开始。从这可以看出,正是不完全契约的灵活性给华中数控以灵活的选择。使得华中数控的企业行为更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华中数控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如琴,企业边界理论评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2、聂文辉,李文彬,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J],河南社会科学,2006(7)
  3、冯科,胡永远,企业边界理论及近期文献的评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4、邓于君,关于企业边界的理论述评与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4)
  5、杨其静,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