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环境资源约束的消费模式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仁庆 刘桂文

  摘要: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构建科学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消费模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资源约束下消费模式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环境资源约束;消费模式;构建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模式表现为是在一定消费理念指导下的消费方式的总体定位,反映了社会消费的整体特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类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然而,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威胁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反思走过的路程、探索趋利避害的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主导性因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直接影响着怎样生产。从这个角度上讲,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产方式。在消费导向型经济中,消费模式对一个国家的消费和生产会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因此,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构建科学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影响模式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模式的因素主要有技术,社会与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三个因素,它们彼此联系密切。
  (一)技术因素
  技术在提高生活水平,减少生产对环境影响,对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等理念对生产模式、消费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大多数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新技术的要求,或者即使达到了技术标准但成本太高因而短时间内无法普及的时候,人们还是难以完全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行事。
  (二)社会与心理因素
  消费模式同样受到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限制,它们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目前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把物质消费理解为个人经济成就和个人地位的象征,把成功等同于物质财富和消费方式,以占有大量高档商品和高级奢侈品为荣耀。“为地位而消费”,为荣耀而消费而不是为需要而消费。这种消费取向势必造成一个浪费型的社会。现在的问题是,不仅发达国家实行这种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少数人,也在崇尚这种高消费。可持续消费要求人们像改变技术和产品一样改变自身的价值观和消费态度,因为后者影响对前者的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依靠社会的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调整人们对产品的心理需求,树立起新的物质观念。
  (三)法律、经济和制度因素
  环境立法和管理系统可以影响和引导消费,价格是引导消费以及引导消费者行为的有利因素。然而,目前大多政策往往集中鼓励或要求对于污染的“末端控制”或向废物管理技术的投资,而不是促进向清洁生产的投资;现有的价格体系并不能反映出自然资源、原材料和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目前的价格体系和现行的经济结构(财政补贴、财政计划)等,实际上是鼓励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产、消费的不可持续模式。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在环境保护、新型消费模式的倡导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消费习惯与消费观念的改变不可能是自觉的,只能借助于外力实现,这就有赖于政府的舆论倡导和政策引导。政府应当为新型消费模式的建立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促使人们尽快改变消费习惯,同时促进环保科技的持续发展。
  
  三、模式的构建对策
  
  环境资源约束下科学的消费模式构建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赖于技术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法律经济和制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创新。
  (一)加强宣传教化,树立新的消费意识
  亚历士多德说过:“在道德方面,决策依赖观念。”要想变革现行的消费模式,建立崭新的消费模式,首先要树立新的消费意识,以渐进的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习惯,从而确立科学的消费模式。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各层面的教育宣传力度。其中关键是对消费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传播消费知识、倡导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这是维护消费者主权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提倡文明、科学消费,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宣传教育应做到:
  1、内容丰富化。既要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清楚我国目前资源和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家喻户晓;又要加强合理物质生活标准的引导,使人们确立一个实际的、合理的物质生活预期,即普遍达到丰衣足食、安全便利和比较舒适,不能脱离实际地盲目攀比、赶超发达国家。
  2、方式多样化。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费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消费者协会,还应依靠政府、科研科普机构、文化传媒、行业协会、企业等的共同努力。主要依托新闻出版、报纸、广播影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介等广泛宣传介绍文明、健康、新型的消费模式,引导大众健康的、正常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努力改变过分讲求豪华的“高档消费”、随意铺张浪费的“攀比消费”、片面追求方便的“一次性消费”等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使消费者适度消费、公平消费、科学消费、和谐消费。
  3、对象重点化。理性消费的宣传面向全体公民,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的教育,使理性消费观深入人心,影响未来。
  (二)完善政策法律,调节消费行为
  消费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仅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各方利益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政府的消费调控。当前,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度,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杠杆调节消费行为。
  1、成本内化。要将环境资源成本内化在产品和服务中,用经济杠杆调节人们的消费势在必行。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大力提倡公共式和集约化消费方式,使消费走出一条集约化的道路。对于某些公用品,提倡社区、单位共同购买使用,减少单个个人购买和使用的不必要浪费。此外,政府还可采取其他的经济调节手段,如提高水电等生活资料的价格,对生活垃圾分类收取垃圾回收费用,对不可降解的或是严重污染的垃圾收取高额费用。政府还可以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鼓励可持续消费行为,如对绿色企业的生产在政策、税收、市场准人等方面给以优惠,对不符环境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坚决取缔。
  2、制度硬化。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制化的消费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为科学消费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应通过法律和行政法规对消费行为加以必要的规范,制订和实施有关自然资源保护法,加强消费污染的控制和处理,对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消费环境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3、监管严化。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依托科技进步,实施专业监控、在线监控、全程监控,坚决杜绝企业超标排放行为,通过严格监管,督促整改,使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既考核GDP的增长速度,又考核生态环境的质量。通过全面、科学的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工作中自觉做到既致富当代,又造福后代,既注重当前发展,更注重永续发展。

  (三)加强技术支持,提供可持续产品
  加快建设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的消费模式,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大力推动资源能源节约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发展和普及节约技术和绿色技术,积极研究与开发“可持续产品”,鼓励生产和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因此,必须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带动健康文明、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建立。
  1、构建科学的生态产业模式。发展生态产业能使物质能量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污染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资源综合利用,达到系统产出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将生态产业列入国家支持性产业政策范围进行扶持,增加对生态产业的投资,提高企业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并促进绿色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支持创建和发展绿色企业或企业“绿化”,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生态消费品,为推广普及生态消费提供现实保障,从而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开发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循环经济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具有附加值高、高效、低耗、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因此,应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鼓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环保产业,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和资源消费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推进可持续消费
  科学的消费模式也是与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如一国的消费习惯具有不可持续性,不仅会影响本国的发展,还可能造成对其他国家资源的剥削和发展的制约。因此,想要最终解决消费过度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就必须建立起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变当前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需要通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和推进国际相关政策,规定资源的最大配置限额等措施来限制以消费者阶层为主要构成人群的发达国家全球规模的资源掠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还要通过加强各国政府、非政府、民间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共同深入推进可持续消费,从而在满足世界各国人民的基本物质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有效保护。
  
  四、结束语
  
  消费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并没有任何可以质疑或指责的,然而人类在相当长时期所形成的一种过度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却为环境和资源带来严重的破坏,为人类的长期发展造成重重隐患。人们应当形成一种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并通过加强宣传教化、完善政策法律、加强技术支持和国际协作,形成一种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模式,从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作者均为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918.htm